原创 宋太祖统一南方之战:处处透着战略上的高明
创始人
2025-09-01 01:34:21
0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赵匡胤 所作的《咏初日》,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统一天下的理想。

早年间,他是柴荣手下的大将,颇受信赖"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跟随其南征北战,既下江南打过 南唐 ,也北上,打过北汉。

等到柴荣一死,

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一下子成了皇帝。原先四处征战,那是为柴家打的,而称帝以后,则是为自己打的。所以,他变得愈发卖力。

(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虽然宋朝大多数皇帝都不擅长领兵作战,可是太祖还是武德充沛的,毕竟他本人就是武将出身。因此,

他很懂得用兵之道 ,当然身边也是谋士云集,有一大批出众的文臣武将。

太祖和赵普 ,根据后周王扑之前提出的建议,又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开始了他的统一之路。

1.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赵匡胤决议

按照"老太太挑柿子"的方式 ,来结束全国的独立状态。那些国力强盛的,百姓富足的,定当是难啃的骨头。倒不如先兼并那些出现内讧或者民生凋敝之国,如此一来,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不好打的国家,而那些被攻占下的城池,还能够为自己提供支援。

柴荣 在世的时候,赵匡胤曾为其牵马坠蹬,主仆二人一同攻打过南唐。不过耗时很久,才得不到十座城池,以此来看,想要拿下这个国家并非易事。而北汉,虽然疆域面积狭小,但是后周仍然数度久攻不下,它比南唐还要难啃,毕竟人家依附着强大的 辽国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匡胤有过亲身经历,所以他知道打谁比较容易,打谁比较困难。可后世的君王们,没有那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还固步自封的一昧遵循崇文抑武祖宗之策,自然会屡战屡败,

因此后世普遍称其为"弱宋" 。

2.

既以想好定国计,一往无前必出奇

荆楚之地 ,四通八达,经济富庶,发展繁荣,但也正因如此,这里才会成为四战之地。当时这里盘踞着两个割据军阀,一个是武平节度使,而另一个则是荆南君主。在赵匡胤看来,这里当成为第一个目标。首先,其地理位置优越,但并非易守难攻之地。

其次,

这两个政权势力都很薄弱 ,符合先易后难原则。再次,武陵正值主少国疑之际,而张文表又趁机发动叛乱,荆南的统治者残暴异常。赵匡胤用了一计,假意要帮着武陵平定祸乱,但是等到张文表处死,他们仍未收兵,而是趁机夺取了武陵。

接着,

慕容延钊 和李处耘兵分二路 ,打了荆南一个措手不及。在这场荆湖之战中,北宋以伤亡极低的代价,换回了大面积的土地。这里将会成为 宋朝 继续南下,西行,东进的跳板,将为其提供物资以及兵源方面的支持。

之所以先拿荆湘开刀,就是因为这里的政权力量薄弱,而且内部出现了重大问题。同时,

此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 ,是自北向南的关键节点。有了这里,就可以继续统一之路。

(二)、瞅准时机一举灭,重塑统一建功切

那些独裁专制,即使前期日益昌盛,不过积弊成疾,到了后期矛盾总是会凸显出来。而宋朝是刚建立的国家,正处于国力上升期,只要找好了机会,发现他们出现了弊端或者祸患,占领起来,就会少了很多的麻烦。

1.

山川险要不足举,众人心齐蜀山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当时孟家人一直占领着川蜀之地,若是宋朝大军自北南下,孟昶必定会利用地势展开阻击,宋军会有很大伤亡。而荆州一旦在手,便多了一条取西川之路,可以自东向西逐步行进。

而且,

荆州是后蜀通往南唐的必经之路 ,而宋军掌握了此地,就等于断开了两个政权之间的联系。宋军兵发两路,一路自嘉陵江南下,而另一路则顺扬子江西行。如此一来,尽管巴蜀的关隘重重,也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攻占。

"乙酉,蜀主孟昶降。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有九"。这样一来,天府之国就尽归己有。而宋军继续南作战的粮草物资,也有了填补之地。他们士气大振,

再度坚定了一统天下,恢复盛世荣光的决心 。

2.

兵锋直指百越地,无往而不胜

平定川蜀的消息一出,

宋朝军威大振 ,而南唐害怕他们会趁机攻打自己,也做出了依附态势。这时候,刘家人占领着的两广,仍然不为所动。"玢立,洪熙日益进声妓诱玢为荒恣。玢亦颇疑诸弟图己,敕宦官守宫门,入者皆露索"。

刘玢上位 后,沉浸在声色犬马之娱,全然不顾即将大军压境的北宋之威胁。平生只会吃喝玩乐,大摆宴饮,连臣子们都看不下去,遂将其杀害。

这等于吹响了南汉灭亡的号角 。刘晟虽然要勤政务国一些,不过他和明朝的崇祯皇帝一样,能力不足,但猜忌心理很强。

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作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生怕文官武将们蓄意谋反。他残害忠良,那些与其不和的官员,悉数被他安插上各种罪名,朝野政务,都由一群宦官打理。赵匡胤听闻此事以后,心里乐开了花,这不就是给自己机会嘛。

两广地区也是易守难攻 ,山地众多,可若是指挥者不行,再强的工事,也无法发挥作用。大将潘美,率领精兵一路势如破竹,"己丑,潘美克广州,俘刘鋹,广南平。得州六十、县二百十四、户十七万二百六十三。"

赵匡胤可以说是有勇有谋,

能够智取的时候,绝不强攻 ,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先夺下了荆湖之地。那里既毗邻四川,又紧挨两广,以此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

(三)、步步为营,步步赢

等到南汉被平定以后,

赵匡胤决议不再继续西进 ,他打算和大理国缔结关系,建立好同盟。毕竟,那里并不是传统的中国地,如果贸然开进会有很大的难度。而天下除了北方的北汉以及辽国,就只剩下了南唐还未归于己手。

1.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是亡国之君 ,虽然热衷于吟诗作对,可他和南汉的那些昏庸君王并不一样。他懂得软硬兼施,也想过励精图治。可是北宋早就已经坐大,天下尽归其手,单凭一个小小的南唐,又怎能奈何。

因此,他也难逃受俘的命运。当初赵匡胤和赵普制定了完整的策略,他们除了先易后难外,其次就是先富后取。南唐坐拥江南诸州,为兴盛富庶之地。如果没有它的加入,北宋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可有了南唐,

它就有了北伐的底气 。

辽国虽然国土面积大,

但在经济上根本无法和南唐相比 ,有了它,赵匡胤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如果硬要强攻,胜负难料,而且不论胜利还是失败,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国力难以承受。"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候我富实则取之"

他们想的是等到国家发展殷实,而后再一举歼灭北汉和辽国,如此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大业。

2.

操之过急,心急终会耽己

"年天西北之虞,得以尽力东南",太祖在位年间,

竭尽全力地与北汉和辽国交好 。因为他害怕自己在占领南方之际,人家从背后插刀子。等到南方江山全部归于一统,他就开始积蓄力量,准备着灭掉那两个国家。

"宋之劲敌,惟在契丹,开运以来,益轻中国"。赵匡胤是一位很识时务的君王,他自知以当时的实力,很难与契丹制衡,毕竟人家建国已久。他想的是,静候其内部出现动乱,契丹人率土归仁。当然,

他也没有守株待兔 。

而是

建立了封装库 ,将所有的钱财都收纳进来。若是辽国人愿意,则用金钱赎买燕赵;若是其不同意,则用金钱招兵买马,以武力为之。可见,他的战略战术是非常灵活的。

可是他还没有等到时机到来,就匆匆离开了人世。烛影斧声后,赵光义继位,关于他的皇位众说纷纭,为了树立威望也为了转移矛盾,他开始征伐北汉。十万大军,很快占领太原,北汉君王率众投降,老令公杨继业也在其中。

利令智昏的 宋太宗 当即决议围攻幽州 ,出其不意以治辽。不过因为准备得很不充分,致使高粱河之战大败,他本人骑着驴车逃窜。数年后,"高粱河车神"发动 雍熙北伐 ,再度攻辽,同样以失败告终。如果他能够像兄长那样,耐得住性子,想必拿下辽国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结语:

不可否认,宋太祖的确有着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打哪个国家,不打哪个国家;先打谁,后打谁,都是经过了缜密的盘算,不可谓不奇矣。但是他将崇文抑武当成祖宗家法传了下去,自太宗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大宋再也没有了富有开拓精神的君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姜... 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了中国5000年的发展和世界上几千年文明的丰...
原创 我... 我国古代的跨海大桥运用动物加固至今屹立不倒 一讲到我国古代的桥,那肯定是十有九说赵州桥,说到跨海大桥...
原创 顺... 康熙在整个清朝的历史当中,是一个著名的明君,之所以说他是明君,那是因为他不仅爱护百姓,而且还十分的注...
济南新发现13座古代墓葬,出土...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近日,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一处位于高新...
原创 明... 神仙,鬼怪等一直都是我们所争论的对象。因为我们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来否决和认定他们的存在。对此,中国古代...
原创 西... 刘禅 蜀后主,在降西晋以后,最出名的故事大概就是乐不思蜀了。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
原创 同...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鳌拜同样都是权臣,但是他们两个的下场是完全不同的,曹操把持了大汉的朝政最后却创建了自...
原创 家... 在安徽皖西的青山绿水间,章先生家中藏有一件世代相传的珍宝——一件大清康熙年制人物故事纹青花碗。这件瓷...
原创 清... 婉容乃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后,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婉容睡觉根本就不会关门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她真的认为皇宫...
原创 中... 唐亡后,中华大地陷入一段长达半世纪的军阀混战时期(五代十国),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最后雄主赵匡胤拥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