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话!周恩来的回复,高明至极
创始人
2025-09-01 01:34:04
0

作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蒋介石由此发家已经成为共识,国军高层将领多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学生,我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位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之所以声名鹊起,有一大半功劳都要归功于周恩来。

不到两年的合作时间,蒋介石对年轻有为、能力超群的周恩来极其赞赏,多次当众夸奖周恩来,可惜后来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国共两党成为生死仇敌,两人也就此分道扬镳。

1936年年底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张、杨二将扣押软禁,周恩来以共产党身份前往西安充当三方调解人,蒋介石仿佛见到救星,对周恩来说:

“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的一句回复,巧妙地将蒋介石的拉拢打回去,顺便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日的进程,将一位政治家的出色语言能力发挥到极致。

本期文章就讲一讲周恩来早期和蒋介石相交时期的一些往事,请观众朋友们看完之后点个赞和关注吧。

早年的周恩来和蒋介石画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后,迅速以其先进的革命思想席卷全国。立志改变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者孙中山看到了共产党内部蕴含的革命价值,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实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黄埔军校的创办。孙中山的得力部下蒋介石也从这一年开始在历史上书写篇幅,黄埔军校成为联结他和周恩来的初始纽带。

黄埔军校成立之初,孙中山属意的校长并不是蒋介石,而是大元帅府的军政部长程潜。

当时的蒋介石恃宠而骄,对孙中山的任命意见很大,还发脾气跑到上海,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孙中山正处于器重蒋介石的高峰期,便把黄埔军校的校长一职交给了蒋介石。国民党这个党派遵循封建官场的作风,派系林立。志得意满的蒋介石也开始在军校里拉拢人才,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

黄埔军校的前两任政治部主任皆因为个人品性问题而被撤职,廖仲恺提议从共产党中选出一个代表,熠熠闪光的周恩来便进入了政治部代主任张申府的视线。

张申府当时列举了一份十五人的推荐名单,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周恩来。为了邀请周恩来回国任职,张申府主动帮他解决了回国路上的一切问题,周恩来便从1924年11月开始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的办学理念便是“军事与政治并重”,政治部的设立也是其办学特色,但这个特色直到周恩来上任之后才开始显现出来。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台上左起: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

从政治部的内在运转、在校内的教育指导到学生课程的安排和军人素质的提升,周恩来煞费苦心,不仅让校内革命风貌焕然一新,还打响了黄埔军校在全国的名声。

周恩来的翩翩君子之风和稳重儒雅的博学涵养也赢取了黄埔上下的好感,蒋介石连连赞叹:

“在黄埔军校里,我最得力的助手,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演达。”

可惜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两个助手都扛起了反蒋大旗。1931年邓演达不幸被蒋介石逮捕,秘密杀害于南京,周恩来凭借极其敏锐的斗争经验,多次从蒋介石手中逃生。

不过周恩来任职黄埔期间,蒋介石对他仍然以欣赏、认同为主。为了提高军人的素养和政治觉悟,周恩来创办了许多革命团体和报刊,并在1925年1月成立了

“血花剧社”

,名字取源于廖仲恺

“烈士之血,主义之花”

担任校长的蒋介石日理万机,但他总会抽出时间观看“血花剧社”排演的作品,认真欣赏周恩来的成果,称赞他是

“导演人才”

黄埔旧址,本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地理位置简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参与的第一次军事战斗是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蒋介石率领军校师生参加作战,本人的名声水涨船高。孙中山的重病让他对权力巅峰的渴望更加露骨,拉帮结派、铲除异己的小动作频出。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共的全力帮助下开始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斗争,黄埔军校的学生和粤军是东征主力,蒋介石担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则是前线第一军的政治部主任。

陈炯明自称为“救粤军总司令”,以拉拢民意掩盖他作为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实质,周恩来为军队制定了严明的战斗纪律,沿途向百姓宣传东征军的正义性,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蒋介石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力量,右派的他素来不赞同“联俄联共”政策,东征中再也忍不住自己的阴暗心思,向周恩来索要校内及东征军内所有共产党员的名单。周恩来不解其意,但敏锐的察觉到蒋介石不怀好意,委婉而巧妙地拒绝了蒋介石,没有让蒋介石对同为共产党的自己产生芥蒂。

半年后,第二次东征再次爆发,蒋介石一跃成为东征总指挥,周恩来则成为全军的政治部主任。这次东征的目的就是在一个月内攻下陈炯明的老巢惠州,惠州素来被称为

“南方第一坚城”

,守军占据天险,自惠州城建成的一千多年来,从未被攻下过。

惠州守军将领杨坤如是土匪出身,打仗不讲究兵法谋略,在东门架设浮桥做后路时还从舆论和战斗两方面应对蒋介石的进攻。

蒋介石组织了一个基本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敢死队,集中火炮攻打惠州北城门。然而东征军的五次冲锋都未能成功,部队伤亡惨重。蒋介石当天便萌生退意,准备撤军改道,周恩来提出了从三面打击惠州城,给敌人留下一条道路的战术,并成功说服蒋介石。

蒋介石巡视

第二天下午惠州就被攻破,东征军取得胜利,蒋介石在第二天的悼亡大会上写下“阵亡将士精神不死”的横幅,周恩来在会议上宣读了祭文并发表讲话,提议将惠州改名为“仲恺城”告慰廖仲恺的遗志。

周恩来被选为“最受学生爱戴尊敬的三位师长之一”,黄埔军校内的国民党都打破党派观念,认为他是一个高级的政治教官。而共产党内如周恩来一样的卓越人才层出不穷,蒋介石对共产党员的忌惮也越来越大。

东征结束后,周恩来和陈延年向组织提出是否考虑撤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党员们,以防蒋介石下手。然而中央尚未看透蒋介石的阴谋,拒绝了周恩来的提议。

结果1926年3月蒋介石就一手策划了

“中山舰事件”

,污蔑共产党员阴谋反动、劫持蒋介石。蒋介石借机软禁了大批共产党员,第一军的党员们也被迫离开,

就连周恩来也在广州的铸币厂被软禁了一天。

随后周恩来给蒋介石打电话,要求他解决共产党被莫名扣押的事情,不要窝里斗。心虚的蒋介石连忙否认,并释放了被软禁起来的40多名共产党员。

北伐战争开始之前,蒋介石想要把周恩来拉入国民党阵营,在宴会上攀交情拉关系,却遭到了周恩来的果断拒绝。蒋介石假装可惜,顺势免去了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职务。而张治中和邓演达先后向蒋介石推荐周恩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时,蒋介石都找借口推拒了。

为了充分利用北伐增加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声望和权力,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改联俄为联日,大肆抓捕中苏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罗织罪名,冤杀无数。

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为惹恼了无辜受害的进步青年,周恩来和叶挺等人策划了

“八一南昌起义”

,用武装反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国共两党的军政对立局面从此拉开。

清党之后的蒋介石则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以正统自居,把中共打成“匪徒”,公开进行“剿匪”行动。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掌握中国大半军队力量的蒋介石不思收复国土,驱逐鞑虏,反而提出

“攘外必先安内”

的主张,连续对中共红军进行“围剿”。

红军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走上极为艰苦的长征之路,蒋介石自认已经取得上风,暂缓对红军的攻势。后来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蒋介石亲自飞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实施“剿共”大计。

张学良原本是东北的军阀,因早年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懊悔不已,已经确定了同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面对蒋介石坚持要求“内乱”的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强迫其同意国共统一抗战。

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双十二事变”

的消息传出后,中共认为蒋介石在国民军队中的号召力不可小觑,周恩来立刻飞往西安进行调停。蒋介石早年对周恩来的欣赏之情未减,深知周恩来的君子作风,也不再担心自己的安危。

当时的国民政府中要求放弃蒋介石的不在少数,周恩来和张学良及南京的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三方会谈,提出

“保蒋安全”

的意见,后来和宋美龄一起见到了被软禁的蒋介石。

年近半百的蒋介石看起来苍老了不少,对比周恩来风华正茂的样子,蒋介石又端起上级架子,对周恩来说:

“恩来,你本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没有理会蒋介石的拉拢,而是以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坚决的反对外族侵略战士的立场对蒋介石说:

“蒋先生,只要你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不仅我可以听你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周恩来此话否认了中共属于国民政府的管辖,而是一个独立的政党,蒋介石以政府名义的“剿匪”政策便是错误的;同时以共同抗日作为前提,表现出对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的诚意,满足蒋介石想要凌越于中共之上的欲望。

周恩来

而后,周恩来循循善诱,以一个出色外交家的气度从各方面列举了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好处,在达成合作目标的根本宗旨上尽量满足蒋介石的虚荣心,最终让蒋介石松口同意了合作抗战。

西安事变因此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后,周恩来就带着中共拟好的条约前往谈判,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中共保住了自己指挥军队的权力和陕甘宁边区的行政权,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达成,拉起了为期八年的抗日统一战线。

蒋介石对周恩来的爱才之心更进一步,不住地对身边人感慨

:“周恩来是个人才,可惜啊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截止到解放战争爆发之前,周恩来一直负责我党对外的联络交涉事宜,建国后周总理的外交风采更是折服了无数对心中有偏见的国家,周总理的迷人风度和超凡才智也在世界各国声名远扬,

中国有周恩来,乃一大幸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姜... 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了中国5000年的发展和世界上几千年文明的丰...
原创 我... 我国古代的跨海大桥运用动物加固至今屹立不倒 一讲到我国古代的桥,那肯定是十有九说赵州桥,说到跨海大桥...
原创 顺... 康熙在整个清朝的历史当中,是一个著名的明君,之所以说他是明君,那是因为他不仅爱护百姓,而且还十分的注...
济南新发现13座古代墓葬,出土...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近日,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一处位于高新...
原创 明... 神仙,鬼怪等一直都是我们所争论的对象。因为我们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来否决和认定他们的存在。对此,中国古代...
原创 西... 刘禅 蜀后主,在降西晋以后,最出名的故事大概就是乐不思蜀了。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
原创 同...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鳌拜同样都是权臣,但是他们两个的下场是完全不同的,曹操把持了大汉的朝政最后却创建了自...
原创 家... 在安徽皖西的青山绿水间,章先生家中藏有一件世代相传的珍宝——一件大清康熙年制人物故事纹青花碗。这件瓷...
原创 清... 婉容乃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后,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婉容睡觉根本就不会关门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她真的认为皇宫...
原创 中... 唐亡后,中华大地陷入一段长达半世纪的军阀混战时期(五代十国),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最后雄主赵匡胤拥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