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架起国际合作交流的桥梁
创始人
2025-09-01 00:33:47
0

80年前,一位年仅30岁的英国青年,临终前用颤抖的手写下“把我的一切送给培黎学校”,此后长眠于祁连山下,将生命的炽热献给了中国。

他叫乔治·何克,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教育家。

4月14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的纪念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包括何克先生亲属在内的多名国外嘉宾来到兰州,与陕甘两地群众共同缅怀这位“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何克1915年出生在英国,193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次年,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以美国合众社记者身份深入延安和晋察冀边区,创作了《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一书,书中记录了八路军用土地雷炸毁日军坦克的壮举,以及妇女识字班、儿童团站岗放哨等鲜活场景,向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的发起者路易·艾黎,并积极投身工合运动,两人共同创办起培黎工艺学校。

1942年,年仅27岁的何克出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两年后,面对日军的轰炸和国民党的威胁,他毅然决定“迁校保火种”,带领60余名师生,肩挑手扛教学设备,徒步穿越秦岭险峰,跋涉千里抵达甘肃山丹县。

初到山丹,学校办学条件异常艰苦,但这并未妨碍何克为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奔走。他邀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开设机械、纺织、农业、医疗等专业,将西方技术与本土需求结合。他要求学生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文化,三分之一的时间练技能,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生产。学生白天操作机床、种植小麦,夜晚围坐油灯前学习。他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既能开拖拉机,又能读懂莎士比亚的全能型人才。”

何克待中国师生如亲人。他把国际友人赠送的奶粉给体弱的学生补身体,寒冬为学生缝补棉衣,为给生病的学生请医生而长途跋涉。他对收养的战争遗孤视若己出,养子聂广涛回忆:“先生总说‘我们是一家人’,他的草房永远向学生敞开,哪怕只剩一块馍,也要掰成两半分给我们。”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薪火相传。如今,山丹县培黎职业学院校园内的何克大道旁书声琅琅,培黎广场上青春飞扬,实训车间里火花飞溅。兰州城市学院内,何克先生的雕像屹立在广场上,展览馆内展示着他的生平事迹、手稿及历史照片,他和艾黎留下的校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一直沿用至今。

自2017年起,兰州城市学院发起中、新、英三国青年“重走艾黎、何克之路”活动,沿着两人当年办学迁徙的路线开展文化寻访,让何克的故事被更多人关注。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年伦敦书展上,《原上草:乔治·何克的故事》中文版发布,让这位“中国挚友”的事迹再次广为传播。

“纪念何克,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在当天座谈会上呼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何克那样的勇气、智慧与胸怀,坚守正义、勇于担当、心怀大爱,让国际主义精神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本报兰州4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亮剑》中李云龙是大家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 李云龙,出身农村,不像楚云飞那样是上过军校的精英,也...
原创 揭... 1957年拍的珍贵影像 这是我国唯一被拍成电影的考古发掘,记录了定陵被发掘的全过程。 定陵是明朝十三...
原创 为... 近代对我国造成最大的灾难和伤害的,相比较西方,东方的邻国日本那是更加恶劣。 这也是我国百年国耻的核心...
传承红色基因 砥砺强军征程——... 为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乌当区人武部组织全体人员赴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
弦歌中华丨去西安听一场千年的“... 西安,在唐代叫长安,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一座东方音乐之都。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
陈晓峰:清初“文人共同体”的书... 摘要:清初以张潮《尺牍偶存》《尺牍友声》的刊印为标志,形成超越血缘师承和地理空间的“文人共同体”,其...
原创 鲁... 文/叶子 战国初年的时候,在楚国的鲁国工匠,公叔般,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鲁班与墨家创始人墨子之间发生了一...
原创 成... 《成吉思汗的亲人群》 李晓伟 也速该,成吉思汗的父亲,蒙古乞颜部的首领,在成吉思汗9岁时,被塔塔儿...
原创 元... 正所谓:“以史为鉴,增长经验。”很多时候,从一些细枝末节之处,我们就能够理解和发现一些历史中的问题和...
陕西蒲城洞耳元代蒙古人古墓壁画 1998年春,陕西蒲城县洞耳村赵金粟在果园引水浇果树时,因渠水下漏而发现了一座元代至元六年所建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