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武将,真可以举着几十斤的超重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给出答案
创始人
2025-08-31 22:04:46
0

根据古代的典籍以及小说记载,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非常夸张的描写。例如身高八尺的英雄好汉、挥霍千金的贵族豪门,以及能够抡得起八百斤重武器的武将等等,这些夸张的说法让人感到好奇,究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代的不一样?还是古代的人真的有超神奇的能力呢?

难道真的和古人所说的那样,

古代武将们真的有力气举着几十斤的超重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给出答案。

文物的答案

我们开门见山地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没有。

不管是在先秦时期,还是在汉唐时期,以至于后来的元明清时期,这么长时间内所出土的历史文物中,都没有重达几十斤的兵器。

最重的大约在10斤到20斤之间,这已经是超乎常人所持兵器的重量了。

例如商朝时期的文物青铜钺,这个武器大约为18斤。这个武器非同凡响,它帮助商朝人抵御了雅利安人的入侵,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足以见得这个重量的武器的实力已经是不容小觑了。

除此之外,还有出土的许多兵器文物的重量根本没有达到十斤。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也能够发现真相,毕竟在这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性命都可能丢掉,所以自然是越快结束战斗越好了。

那么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如果所持的武器重量非常重的话,就很不利于武将们发挥自身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出土的文物中,这些兵器的重量都不到10斤,这样是方便武将们更好的发挥才能。

而且,就连我们常常在一些古装战争影视剧中看到的将士们身着坚实的铠甲,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场景,其实也有一部分的杜撰成分。

因为在古代将士们很少穿笨重的铠甲,而是用布甲代替。

这样既能够起到防护效果,也不会影响战士们的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往后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冷兵器在战场上已经不吃香了。

火药逐渐被应用于军事之后,人们就开始发明出了更多的军事武器用于战争。

冷兵器因为笨重且会对己方的战士造成不利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那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感到好奇了,为什么许多文学资料中,记载的古代的武将能够拿非常重的兵器在战场上挥斥方遒,还有人有那么高的身高呢?其实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文化因素的影响

首先,第一个因素就是古时候的文化娱乐手段有限,没文化的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一群人,那就是说书先生。

再有文化的人则会选择看一些书,当然也都是以小说为主,而不是正统的历史典籍。毕竟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娱乐身心。

先说说书先生,他们所做的事就是在大街小巷支起来一个茶摊,然后全凭一张巧嘴,描绘出各种惊心动魄的武侠情节,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

因为要吸引住客流,这样才能够赚更多的钱,所以说书先生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加一些夸张的成分,这样才能够引人入胜,显得更加具有传奇性。

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字不识的普通民众来说,需要这样浅显易懂且夸张传奇的故事情节来当作生活的调味料,因为这样的说书方式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所以说书先生们会逐渐对故事情节进行夸张。

久而久之,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就变得越来越夸张。

所以人们能够在说书人的口中听到某位上古的武将手持几十斤、乃至上百斤的兵器战斗,甚至有些人可能身高八尺,就像巨人一样的存在。

再说小说,普通市民看小说也就是为了消遣,一些小说作家为了吸引眼球,更卖得出去自己的作品,通常也会选择夸张的艺术描写方式。

这种夸张描写其实不只是古代人的专属,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乃至今天也有作家会选择这样的写作方式,所以这并不足为奇。

衡量单位有所差异

说完了文化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古时候的衡量单位和现代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在秦朝时期一尺为二十多厘米,那也就是说,古人常说的某位男子身高八尺其实也就是178cm左右。

而唐朝时期的衡量重量的单位也和现代有所不同当时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半斤左右。

所以说当时武侠小说情节中描绘的能够抡起几百斤的锤子的英雄好汉,他们的武器重量也要大打折扣。

其实就算是我们不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单凭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来说,他也不可能够举起跟自己身体重量相差不大的武器的,因为他们还需要用这些武器去战斗,而不是仅仅举起来就算完成任务了。

再加上古时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比较低下,古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只有四、五十岁。

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不可能比现代人好到哪里去,更别提一个个还力气大的出奇了。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历史典籍和小说中的记载都有夸张的成分。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古时候的文学作品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出于文学的需要。

许多读者其实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并不需要其像真正的历史典籍一样,完全按照历史事实进行描写。否则的话,直接查看历史资料就可以了,而不一定要看小说。

因此,古代的作品为了艺术进行适当的夸张,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不用一定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深究其中的真实性。因为不管它的真实性如何,其实都不能阻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在1922年的时候,溥仪已经退位十年了,但是他依旧在皇宫里面做了10年的小皇帝,里面的人还是把他当作...
原创 宋... 趣说宋朝十八帝之宋神宗:心比天高却抱憾而终的改革者 3.元丰改制 其二,“元丰新政” 熙宁四年三月...
原创 看... 看到孝庄的复原图,才明白皇太极为何不爱她,而多尔衮却傻傻痴迷 有一部经典电视剧,名字叫做孝庄秘史。这...
原创 李...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唐太宗李世民都称得上是一位牛逼的皇帝吧。他南征北战,胸怀广阔,治国有方,在位的23...
原创 东... 东野真的名将如云,这一点在授衔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中有三位虎将更是威名远播,成绩也很突出,很多人...
原创 原... 目前学界对于伏羲是不是华胥的儿子,还存在争议,主要原因就是按照中国古籍的记载顺序,华胥的出现是晚于伏...
原创 你... 华盛顿纪念碑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上的一座大理石方尖碑,是为了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
“工程型国家”正在超越“律师政... 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22日刊发题为《工程师对决律师:为什么中国正在超越美...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存在,这种职业就是“太监”太监常常出现于皇宫以及王爷的府中。因...
原创 原... 说起杨贵妃,我们都会想到很多的谚语,其实杨贵妃在我们的心目当中还是很美丽的,并且在前段时间我们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