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妃嫔全部殉葬,3岁女儿一句话救了母亲一命
创始人
2025-08-31 21:37:04
0

宝庆公主一言救母:皇权阴影下的人性微光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天下无敌。” 这句源自《战国策》的话,把古代封建社会里帝王发怒时的可怕劲儿,展现得那叫一个透彻。同时呢,也清清楚楚地让我们看到,在君主专制的制度下,皇帝的权力大得没边儿,根本没人敢违抗。那时候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不是说着玩的,好多朝代都有不少人,就因为皇帝的一道命令,白白丢了性命。皇帝高高在上,坐在社会最上头发号施令,他下的圣旨,不管对不对,也不管会弄出啥后果,下面的人都得老老实实、一点折扣都不打的去执行。

就因为皇帝权力这么大,“陪葬” 这种残忍事儿,在历史上就经常发生。像秦始皇死了以后,胡亥就下令让好多妃子去陪葬。那些妃子,好多都还年轻得很,正是青春正好的时候,结果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了陪葬品,生命一下子就没了,实在是太可怜。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也干过这种荒唐事儿,他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子都给他陪葬。不过呢,有一个妃子却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幸运地活了下来。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铁血皇帝,到底是谁,能让他改了自己下的圣旨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背后的故事。

一、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之路

要讲这个故事,得先说说朱元璋这个人。在咱们国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那可是少不了的角色。可要说特别的,明朝的朱元璋绝对算一个。为啥呢?因为他是从一个小乞丐,一步一步,辛辛苦苦当上皇帝的,这经历,太传奇了。

元朝末年,那日子可不好过,天灾一个接一个,到处还在打仗。朱元璋就出生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里。这天灾一来,他家很快就撑不住了,散了架。可以说,朱元璋小时候,那苦头吃了个遍。他年纪小,又没什么本事,没办法,只能去当乞丐,后来还进了寺庙当和尚。可谁知道,灾情越来越严重,寺庙也养不起那么多人,朱元璋就被赶了出来,又得接着去讨饭。

就这么过了三年,朱元璋回到了寺院。这时候,他收到了发小汤和的来信。原来啊,郭子兴带着一帮人造反,弄起来的起义军队已经有点规模了,汤和就在他手下当兵。没多会儿,朱元璋也去参了军。朱元璋这人有本事啊,在军队里靠着自己的能耐,慢慢掌握了一些军事权力。之后的几年,他到处拼杀,和陈友谅、张士诚他们,成了势力差不多的几股力量。朱元璋不光自己厉害,还特别会用人。在刘伯温这些人的帮忙下,他先后把陈友谅、张士诚都打败了。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终于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成了明太祖,也就是洪武大帝。看过讲朱元璋的影视剧的人都知道,他有两个最亲的人,一个是和他一起吃苦过来的老婆马皇后,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大儿子朱标。马皇后是朱元璋还在打天下的时候娶的,儿子朱标呢,是他在攻打集庆路的时候出生的,可以说,朱标见证了朱元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虽然有好多嫔妃,可他心里还是最疼和自己同甘共苦的马皇后。

虽说朱元璋那时候已经儿孙一大群了,可他还是最偏爱自己和马皇后生的儿子朱标。可惜啊,倒霉事儿一件接一件。马皇后不幸得了重病,朱元璋到处找名医,想把她治好。可命运就是爱捉弄人,马皇后最后还是走了。这对朱元璋的打击已经够大了,谁知道,更要命的还在后头,压垮他的最后那根稻草,就是朱标。朱标可是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从一出生,就被当成太子培养,从小就学习怎么治理国家,大家都觉得,他肯定是以后大明江山的接班人。

谁能想到,祸不单行啊,马皇后刚走没多久,太子朱标也生病去世了。接连遭受这么大的打击,朱元璋感觉自己啥念想都没了,整个人都垮了。失去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这痛苦,他怎么也忘不掉,身体也跟着不行了,很快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二、冷酷圣旨:全体陪葬的绝望宣判

在朱标和马皇后还活着的时候,朱元璋一门心思都在他们俩身上,对其他的皇子和嫔妃,基本不太在意。这事儿,大家都看在眼里,可谁也不敢说啥。朱元璋年纪大了,生病了,那些皇子、嫔妃,大多也就是做做样子,到他病床前看看,应付一下,然后马上就走,根本没一点真心。朱元璋虽然以前对他们不咋上心,可看到他们现在这样,心里还是气得不行。

想来想去,在快要不行的时候,朱元璋做了个决定,他下了道圣旨说:“我死了以后,所有的嫔妃都得给我陪葬。” 这圣旨一传达下去,朝廷上下都震惊了。为啥呢?因为活人殉葬这种制度,其实早就没了。殉葬制度最厉害的时候,是在春秋战国那时候。到秦始皇当政的时候,这制度就慢慢没影了,秦始皇陵里,不就是用兵马俑代替活人陪葬嘛。后来,社会慢慢发展,这种残忍的制度虽说还有,可已经很少见了,皇族陪葬的事儿,更是少之又少。

可谁都没想到,秦朝之后过了一千多年,这殉葬制度,居然被朱元璋又弄出来了。看看以前的历史,汉武帝倒是让勾戈夫人陪葬过,那主要是怕皇后权力太大,外戚专权,影响朝廷。朱元璋这么做,说不定也是这么想的。他不想大明朝的江山,落到自己的后妃手里。毕竟朱元璋有 26 个儿子,好多都比朱允炆有本事。要是后妃在宫里当内应,朱允炆的皇位可就不稳当了。

那些嫔妃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自己没活路了,一个个像丢了魂儿似的,整天浑浑噩噩,一点希望都看不到。日子一天天过去,朱元璋的身体越来越差,就等着生命结束。那些嫔妃们,也都感觉到,自己的死期越来越近了。

三、宝庆公主:天真无邪带来生机

就在所有嫔妃都沉浸在等死的悲痛里的时候,有个小女孩出现了,她就是年仅三岁的宝庆公主。谁都没想到,就因为她的一句话,有一位嫔妃不用去陪葬,逃过了一劫。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这人,特别强硬,尤其是在贞洁这方面,特别看重 “三从四德”。宝庆公主到底是啥人啊,怎么就能让洪武大帝改了圣旨呢?朱元璋一辈子有 50 多个儿女,宝庆公主是最小的那个。从时间上算,她是朱元璋 67 岁的时候生的,这可算是老来得女啊。在后宫里,一般来说,生儿子比生女儿要好。可宝庆公主的母亲张美人不这么想,她觉得女儿和儿子一样宝贝,所以照顾宝庆公主的时候,那是无微不至,把她养得健健康康的。

67 岁的朱元璋,看着自己这个最小的女儿,眼里全是疼爱,对她特别关心,简直都有点溺爱了。朱元璋对其他皇子、公主,都挺严格的,可对宝庆公主,那是一百个顺着。可惜啊,没疼几年,朱元璋就快不行了。

1398 年,朱元璋的病越来越重,好多人都在他身边伺候着。可朱元璋心里明白,这些人大多都是装样子,等着他死呢,没几个是真心的。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朱元璋把他们都赶出去了,只留下了小女儿宝庆公主。朱元璋就问宝庆公主:“你看父皇这病,还能好吗?” 那时候宝庆公主还小,啥都不懂,根本不知道父王马上就要死了,也不知道父王死了以后,自己的母亲会被拉去陪葬。她就觉得,父皇就是生病了。

于是,她一摇一摆地走到朱元璋的病床前,认认真真地说:“父皇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我每次生病,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父皇吃了药,睡一觉也会好的......” 宝庆公主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快不行的父亲,谁看了都觉得心疼。朱元璋特别疼这个小女儿,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啥情况,就说:“父王可能好不了了,这可怎么办?”

一听这话,宝庆公主哇地就哭了,一边哭还一边安慰朱元璋说:“父皇会好的,我会一直等父王好起来。” 朱元璋听了这些话,自从妻子和儿子死后,心里头第一次感觉到,这冷冰冰的皇宫里,还有点暖和气儿。可宝庆公主的眼泪和安慰,也留不住朱元璋的命。看着宝庆公主这么天真可爱的样子,朱元璋不敢想,要是她没了母亲,以后可怎么过。他也不敢想,这个啥都不懂的小女儿,没了父亲,又没了母亲,得有多可怜......

那年夏天,朱元璋去世了。不过在临死之前,他把圣旨改了。除了宝庆公主的母亲,其他所有嫔妃都得去陪葬。因为宝庆公主还小,离不开母亲的照顾,所以张美人就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在这场可怕的殉葬里,活了下来,后来平平安安地过完了一生。朱元璋最后还是心软了,没狠下心让张美人去陪葬。说不定宝庆公主自己都不知道,她关心父王的这一句话,不光救了母亲的命,也让自己有了一个完整的童年。

四、宝庆公主的幸福余生

宝庆公主作为朱元璋最小的女儿,朱允炆当上皇帝以后,对她照顾得挺好。后来明成祖朱棣做了皇帝,那时候宝庆公主才 8 岁,朱棣对她也特别好,简直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还真别说,朱棣让自己的徐皇后,把宝庆公主当女儿养。宝庆公主长大了,朱棣又给她找了个好驸马。19 岁的时候,宝庆公主嫁给了千户赵辉,这赵辉长得英俊,事业上也挺有成就。

朱棣对这个妹妹可大方了,给她准备的嫁妆,比自己女儿的都多。在后来的日子里,朱棣也经常赏赐宝庆公主。可以说,宝庆公主这一辈子,都被人宠着,过得顺风顺水的。到宣德八年,宝庆公主去世了,活了 40 岁。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明朝最幸福的公主之一,这命,真是太好了。

五、结语

朱元璋的一生,从社会底层的乞丐一路登上权力巅峰,充满了传奇色彩,却也伴随着铁血与冷酷。他恢复活人殉葬制度这一决定,将众多嫔妃推向绝望深渊,尽显封建皇权的残酷与任性。在那个君权至上、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无数生命在皇权的阴影下被无情碾碎。

然而,宝庆公主的出现,宛如黑暗中的一道微光,给这冰冷的皇宫带来了一丝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她天真无邪的话语,触动了朱元璋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这位铁血帝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了一丝温情与怜悯,从而改变了张美人的命运。宝庆公主的无心之言,成为了打破皇权绝对权威的一把钥匙,尽管这只是偶然的一次例外,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与伟大。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宝庆公主一言救母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亲情与幸运的传奇,更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揭示了皇权统治下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也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在面对强权时的强大力量。宝庆公主后来幸福的一生,似乎是命运对她的一种补偿,也是历史给予这段残酷故事的一抹温柔慰藉。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权力不应成为肆意践踏生命的工具,而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无论在怎样黑暗的时代,都有冲破阴霾、闪耀光芒的可能。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视生命,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让人性的光辉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避免重蹈封建时代的覆辙,构建一个更加公平、人道、充满爱的社会。

同时,它也提醒着我们,在回顾历史时,要以史为鉴,既要看到权力的诱惑与危害,也要看到人性的坚韧与希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进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宝庆公主的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时刻警醒着后人,莫让权力的黑暗吞噬人性的光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大富翁,他的故事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被称为“布衣财神”。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沈万三靠...
原创 宋...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赵匡胤 所作的《咏初日》,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统一天下的理想。 ...
原创 朱... 释来复,在元朝曾做过翰林学士,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释来复感觉到大元朝末日来临,就辞官当了和尚...
原创 蒋... 作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蒋介石由此发家已经成为共识,国军高层将领多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学生,我国十...
原创 揭... 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年,等了又等了,终于等到了年终奖,年终岁末最流行的就是晒年终奖了,往往是看完别人的年...
原创 朱... 中国这么多皇帝,被议论多的,惹来了无数话题的就是朱元璋了。他是明朝开国皇帝,算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很...
原创 诸... 诸葛亮在三国中仿佛神一般,帮助刘备从一无所有实现三分天下,成为三国三大霸主之一,但所谓“人无完人”,...
原创 1... 1971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牢记的日子。 当日,联合国代表们对是否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进...
原创 大...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帝国,都城定在南京。 为什么大明定都南京,而不是南方其它城市,或者说...
原创 袁... 四代司空倚世劳,可嗟不肖事奸豪。袁术字公路,出身于汝南袁氏名门世家,家庭背景雄厚,家族中四世有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