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是我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在当年的四月,曾经关系密切的两党合作走向破裂,大革命失败也造成我党事业的巨大损失,却也迫使我党走上另一条发展之路。
当年在我党领导组织下,全国各地爆发多次武装起义,规模最大、最有名的当属三大起义。这几次起义影响力极大,在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几次起义的领导者在之后革命路途中,都取得很大的成就,能够活到建国后的,也都成为开国功勋,国家重要领导者。
可惜残酷、危难重重的战争环境,致使多位起义领导者早早倒在革命路途中,有一位就曾领导过南昌、广州两次起义,其功勋显赫,贺龙元帅就曾表示“如果他要活着的话,授元帅那是板上钉钉的”。这个革命功臣就是叶挺将军。
参军报国,成为北伐名将
叶挺,广东惠阳县人,1896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七岁进入家族创办的私塾读书,当时广东临近港澳、南洋,是接受海外先进思想的最前沿,受其影响,幼时的叶挺就对新思想、新事物十分向往。
广州黄花岗起义后,叶挺为了支持这次革命起义、反抗清廷统治,竟主动剪掉自己的辫子,不久被人告发关押入狱,数月后才被获释出狱。
武昌起义后,广东政府也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受此鼓舞,叶挺决心走军事救国道路,他报考广州陆军小学,后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21岁时以优等生的资格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从他的阅历可以看出,他是我党为数不多,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将领之一。
1919年,在何子渊引荐下,叶挺加入建国粤军,开始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道路。攻打军阀莫荣新时,叶挺在黄皮径一战,遭遇四倍于己的敌军,他没有惊慌,镇定自若、沉着应战,最终以少胜多,击溃了对方,经此一战叶挺名声大振,从此受到孙中山的重视。
后来创建爱你海陆军大元帅府警卫团时,叶挺就担任警卫团二营营长,其他两个营长一个是张发奎、一个是薛岳,三个人能力相当,都是近代史中响当当的大人物。
两党合作以后,叶挺也被派往莫斯科的东方大学留学,这一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列思想,共产主义理论,改变了人生观,信仰也由三民主义改为共产主义,1924年底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他的入党时间看,叶挺在我党中的资历甚至比多位开国元帅都要高。
叶挺回国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的表现让他荣获“北伐名将”的美誉,甚至第四军也有了“铁军”的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叶挺独立团是我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其敢于冲锋、敢于打硬仗、恶仗的作风一直深深影响我军。
我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勇猛、果敢、迅速、顽强的作风很高,这种作风除了政治原因外,还源于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红军时期的湘鄂赣、鄂豫皖苏区的红军都受其影响。而叶挺独立团之所以如此优秀,说到底还是领导者,也就是叶挺正确领导,他独特的性格和作风影响促进了我军的发展。
红军首任总司令
1927年8月1日,叶挺跟随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他担任前敌总指挥、11军军长兼24师师长,但起义第六天,11军第10师在蔡廷锴带领下叛变。后来叶挺率领的24师也在汤坑战斗中惨败,仅剩下朱老总带领的800余人苦苦坚持,后来却成为工农红军的燎原火种。
汤坑战斗失败后,叶挺护送周公去了香港,当年12月又与叶帅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中我党首次打出“红军”的旗号,叶挺但选为红军总司令。所以后来主席说:“叶挺同志是我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叶挺同志开始”。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却震惊了全国,然而对于叶挺来说,却成为他人生低潮的开始。当时李立三在香港主持广东省委会议的时候,专门总结讨论了关于广州起义的问题,做出错误的决定:叶挺同志因“表现消极,应予以留党察看六个月的处分”。
好在此事上报中央后,周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进行讨论,最终广东省委撤销原来的决定,团结了党。可是叶挺后来去了苏联,再次受到王明的责难,这次比上次更重的的结论,深深伤透了叶挺的心,他最终选择离开莫斯科,脱离党组织,流亡欧洲。
直到后来周恩来找到他,与他促膝长谈,解除了他内心中的芥蒂,重新燃起对国内革命的希望,最终叶挺决定回国重新投身革命事业。
抗战爆发组建新四军时,叶挺当选为新四军首任军长,成为了抗日功臣。可惜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押,直到1946年才重新获得自由。仅仅一个月后,在飞往延安的飞机上,叶挺与家人遭遇飞机失事罹难,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他怀着悲痛、遗憾的心情走了,没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叶挺将军是一位英勇善战、有勇有谋、一心为国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中国革命的伟人。可惜命运让他抱憾而去,没能完成心中的大志。但他优秀的革命传统由自己的儿女继承,叶挺夫妇去世后,他们的几个孩子在党的关怀下长大成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培养,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就最高的是他的长子叶正大,是一位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