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直被称作忠臣的代表,一提到诸葛亮不免会让人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而诸葛亮也一直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努力着,假如抛开人品道德不谈,诸葛亮有篡位的条件吗?
不同于普通人的想法,其实诸葛亮要篡位是没有条件的,原因如下:
首先,名不正言不顺
刘备靠什么起家?或者说刘备一介布衣凭什么让那么多世家大族愿意跟随刘备?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备皇室的这个身份,在乱世中,尤其在那个儒家“忠君”思想还是主流思想的情况下,刘备的“兴复汉室”是最名正言顺的旗帜。
而蜀汉能团结一致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的“刘”这个姓氏,假如诸葛亮篡位,蜀汉就失去了“兴复汉室”这面旗帜,违背了民心向背,很难获得大家世俗的支持。
其次,蜀汉派系复杂
蜀汉阵营中既有早年就跟随刘备起家的元老集团,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有荆襄集团,如诸葛亮、庞统等人;还有益州的土著加上早年跟随刘焉入川的团队,像法正、张松、李严等人,而这么多势力能聚拢在一块的原因,刘备的个人魅力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假如诸葛亮篡位,也许荆襄集团会跟随他,但忠于刘备的元老集团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再加上心思各异的益州集团,蜀汉必定爆发内乱,而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魏国和吴国从中获益。
最后,刘备的安排
虽然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了刘禅若不行,诸葛亮可取而代之,但刘备真的有那么大度吗?从之后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的表现来看,明显是刘备用来制约诸葛亮的。
另外,虽然诸葛亮之后会手握大权,其实诸葛亮权力的最终来源还是皇权,假如刘禅不想给诸葛亮大权,随时可以收回诸葛亮的权力,军中像魏延、赵云等人其实忠于的还是刘家。
但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还是曾经那个壮志满酬、怀揣着伟大理想的诸葛孔明,他为了兴复汉室、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耗尽了生命中最后的灯火,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心中想的还是刘备,也许,在世界的另一头,还是熟悉的那群人,他们把酒交杯、觥筹交错,正等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