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爱子公主可继位?日本史上早有女皇帝 明治前根本无“男人”规定
创始人
2025-08-31 13:04:25
0

爱子公主可继位?日本史上早有女皇帝明治前根本无“男人”规定

岸田首相在2023年10月的施政演说中,就确保皇位继承的稳定一事呼吁国会积极展开讨论。由此,自民党新设立了直属党魁的研讨小组,国会也启动了这个搁置约两年之久的议题。议题最大的焦点在于,是维持仅限「男系男子」继承皇位,还是改成允许「女性、女系」天皇即位。男系男子继承是金科玉律吗?在论战即将正式拉开帷幕之际,笔者就日本皇位继承传统采访了皇室研究者高森明敕。

女性不能成为天皇

《皇室典范》第1条规定「皇位应由属于皇统的男系男子继承」,只有从父亲一方传承了天皇血脉的男性后代,即男系男子才有资格成为天皇。而女性后代即便属于男系也不能成为天皇;从母亲一方传承了天皇血脉的皇族后代,即女系天皇亦是免谈。

当今天皇家的长女爱子内亲王属于「男系女子」。尽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成国民都支持并认同女性天皇,但按现有规定,女性是不能成为天皇的。此外,也有人因为「爱子天皇」可能导致女系天皇的出现而坚决予以反对。「男系传承、万世一系的天皇是日本值得骄傲的传统。」有这种想法的日本国民也不在少数。男系男子继承当真是日本的传统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女性也是传承血脉的重要角色

「神话能反映古代日本人的价值观。日本神话的特点在于皇位的源头是一位女神——天照大神,这与其他国家以男神为最高神的神话截然相反。按照《古事记》等古书记载,皇室以外的各地氏族(拥有共同祖先的集团)的始祖也都是女性的名字。可见日本原本就不是男系社会,在传承一族血脉的过程中,女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是比较高的。」神道学者兼皇室研究者、「请立爱子内亲王殿下为皇嗣」运动的意见领袖高森明敕如是指出。

「能够证明日本这一特色的就是从推古天皇(593年即位)起到江户时代为止,共有10代8位女性天皇(女帝)。日本所在的东亚地区,史上第一位女帝就是推古天皇。中国历史上仅武则天(则天大圣皇帝,690年即位)一位,朝鲜也只在新罗王朝出现过3位女王。相比之下,日本的女帝更多。很明显,日本这个国家本来并没有考虑过排除女性君主。」

「皇室还有近亲结婚的传统,即夫妻双方都是同一血脉的传承人。男系和女系,换而言之,就是父母双方的血脉都具有血统意义,『双系』(双方)血统观由来已久。皇位继承便是以双系血统观为基础的,而不光考虑男性的血脉,历史上也出现过接近直系的女系(继承人)更受重视的先例。在日本的传统中,女性血统也具备『皇统(天皇血脉)』的功能。」

男尊女卑观念的传入

那么,为什么日本后来变成了男系社会呢?为什么从奈良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初期这长达860年的时间里都不再出现女帝了呢?对此,高森明敕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因为受了中国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古代中国从西元前770年起延绵550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仍,男性打仗防御外敌,女性则操持内务,以力量取胜的男尊社会逐渐形成,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开始扎根。中国女帝仅有一例,算是彻底地排除了女帝的可能性,而日本也受其影响,迎来了古代女帝时代的落幕。」

「然而,就算是武家统治下的江户时代,在官方系谱中也出现过两位地位高于德川将军的女帝。承认女性天皇的传统并未丢失。而且,以旁支血脉即位的光格天皇(1779年即位)也因顾及维系直系血统而娶了先帝的女儿内亲王为正妻,这也是基于日本固有的双系传统的做法。」

明治之前并无男系男子一说

皇位继承制度在明治维新后迎来新局面。1889(明治22)年,日本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旧),明文规定了「男系男子继承」。正如皇室研究第一人所功的新书《重新审视天皇的历史与法制》中写的,「皇位继承人仅限于男系男子(排除女系)的相关讨论和文字记载,在明治初期之前几乎不存在」,在此之前,日本社会并不执着于男系或女系。

就连「男系」「女系」这两个词也是进入明治时代后才开始得到运用的。前述宪法第1条中写到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其中「万世一系」这个词就是岩仓具视新造的词语。在明治时期《皇室典范》的制定过程中,与现在一样,曾发生过是否承认女帝、女系天皇的争论。因为有人担心如果把皇位继承资格限定在男系男子这个窄小的范围里,可能造成皇位继承失稳。实际上,皇室相关法律的多部草案也都包含有承认女帝和女系的主张。但是,井上毅(后来的法制局长官)提出反对,最终继承权仅限男系男子的内容首次被明文写入法条。

「井上反对女帝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社会上有很强的男尊女卑观念,对于女帝结婚后,他们夫妻之间到底以谁为尊的问题,可能在国民中产生矛盾。当时还存在侧室制度,因而他判断仅限男系男子也可以确保皇统传承。于是,尊重女性的双系精神遭到忘却,男尊女卑的规定获得了采纳。」高森明敕解释道。

「女系天皇」是史实

为了强调「男系传承、万世一系的天皇」,他们视女系天皇不曾存在过,历史上的那些女帝都只是「临时继承」。但是,「明明也存在从母亲一方继承皇位的女系天皇,后人却以后加的逻辑,把所有女帝都归入男系女子。他们的理由是皇室多为近亲结婚,所以追溯起来都属于男系。然而事实上,传承父母双方血脉的双系继承也是存在的,这一点不容忽视。」高森明敕接着做了如下解释。

例如,奈良时代715年,第43代元明天皇(女帝)的长女作为第44代元正天皇继承大统。元正天皇的母亲是天皇,父亲虽是皇族却未即位。因此按照当时的律令,她被视作「女帝之子」,从其母血脉获封内亲王。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的法律上,这是非常明确的女系继承。

因大化改新而闻名的第38代天智天皇和其弟第40代天武天皇又如何呢?天智天皇从其母第37代齐明天皇(同时也是第35代皇极天皇)手中接过了皇位,而其父是27年前亡故的第34代舒明天皇,所以在后加的解释里,他被归入男系继承。但是,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的父母双方都是天皇,理应属于传承双方血脉的双系继承。

古代史上的女性天皇,如推古天皇和持统天皇等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前述元明天皇完成了迁都平城京的大业。认为女帝没有功绩而只不过是在下一任男性天皇即位之前「临时继承」——这种观念实在太过偏颇。

「只要修法就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修改了《皇室典范》。侧室制度已被废除,对皇位继承则新加了嫡出(正妻之子)这一条件,仅限男系男子才有继承权。这成了日本史上「最窄」的制度。其结果便是如今拥有皇位继承资格的下一代皇族仅剩秋筱宫家的悠仁亲王一人,皇室陷入存续危机。

2005年,小泉纯一郎内阁的「有识者会议」将「开辟女性、女系天皇之路也势在必行」写入报告。彼时担任代理主席的皇室法第一人、前最高法院法官判事园部逸夫近日说了这么一段话。「不承认女性、女系天皇——这种批判意见的根源应该是对女性存有蔑视之意,认为女性不能就任天皇。(中略)法律不是绝对的。『法律应该为了国民而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只要修法就行了。」(引自律师网新闻10月30日报导)

高森明敕也强调:「现在,皇室面临存续危机。男系男子继承的基础是男尊女卑观念,而这种观念是受了中国的影响。我们不应误以为它是日本自古的传统,不应继续执着下去。说女性不能成为『日本国和国民整体的象征』——这种与日本本来的传统毫无关系的性别差异不应继续存在。我们应该正视一个事实,即偏离传统的蔑视女性观念才是皇室危机的根源所在。而如今,国会终于开始所有动作了,国民应该都来关注一下是否应修改《皇室典范》以确保『皇位继承的稳定』,并在必要的时候发出声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41年暑假,周幼海回到上海,日夜被日本特务看守。当时周幼海对于日本人和汉奸十分痛恨,便约自己在香...
原创 三...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个有意思的事情,三国时期的两大高危官职——魏国大司马、吴国大都督。为何这么说呢,魏...
原创 只...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功绩并未被过多的光环笼罩,甚至连后人也未必清晰记得他们的名字。然...
原创 有... 其实历史并没有污化隋炀帝,只是后人理解的方式不同,导致对隋炀帝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历史就是根据当时的事...
原创 古... 《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贝壳与货币 在人类社会,随着时...
原创 如... 自古华夏,历史悠久,五千年风云激荡,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化瑰宝,代代相传。这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早已...
原创 跌... 一直在想,末代皇帝溥仪在被冯玉祥赶出宫的那一刻,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据当时负责驱赶溥仪出宫的将领鹿仲...
原创 清... 引言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正是江南好时光,而就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在南京城那道高高的城墙下面...
原创 清... 在那个封建王朝时代,如何巩固皇权是皇帝最重要的问题,一旦皇权受到了挑战,那么他的宝座也就不稳了。为此...
原创 清... 这些个列强进到了北京城,那干的事儿要说是打砸抢烧,那是一点儿都不为过的,和当年的这些个倭寇比起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