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功高震主的人,事实上很难处理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最后很多人往往结果都非常的悲惨。因为作为功臣,再怎么也只是一个臣子而已,他没有能够超越皇帝的权力,除非他谋反篡位,否则的话注定很难逃过那个结局。因为皇帝作为天子,他掌控一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一旦手下的臣子权力大了,能够抽有拥有超过皇帝的威望和实力的时候,皇帝自然不可能睡得安心,肯定就会找各种方法来处理臣子。而拥有巨大权力的臣子也不可能束手待毙,因此很容易导致双方互斗,最后造成悲剧。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功高震主的人能够有好下场,和皇帝过得和和睦睦的人真的不多,在我想来可能也就是郭子仪比较符合这个形象。郭子仪确实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有福分的功臣,他很好地处理了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至于他功劳虽高,但是皇帝不猜忌他,而且他死后他的家族也保持荣华富贵上百年之久,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据说赵构要在收众将兵权的时候,和手下的张俊,韩世忠,岳飞等大将讲郭子仪的事情,希望他们能够效仿郭子仪,可惜后来的情况却并不是那么的美妙。
有人说我只要放弃兵权就行了,放弃了兵权,没有造反的能力,皇帝似乎就不会猜忌我了。但是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呀,因为在世上有很多武将都这么想,但是能够逃过最终厄运的人并不多。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对他的那些大臣那么猜忌,那些武将们自然也明白,很多纷纷都放弃兵权,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在那里的,一旦朱元璋归天他们登高一呼,恐怕有很多人会响应他们,正是因为朱元璋考虑了这么一点,所以最后斩草除根,没有留下他们的性命。
正是因为那些武将即使交出了兵权,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的强大,所以皇帝对他们依然不可能放心,就如韩信被收归兵权之后,刘邦对他真的放心吗?肯定不是。最后吕后就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把韩信给杀掉了,刘邦回到宫中的时候也没有怪罪吕后,说明他事实上也不想韩信活着,只不过因为韩信帮他立下了太多的功劳,所以他本人不太好直接对韩信下手而已。韩信给他立下了那么多功劳,他都不想让韩信活着,只能说明作为皇帝对于他手下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将领,还是非常猜忌的。
功高霞主之下还想和皇帝进行妥协,最终保住自己的性命,事实上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活。这种事情只有情商非常高的人才能做得成功,郭子仪当时就是这样的,他的情商确实非常的高,事实上即使这样还出现了皇帝数次对他动手的局面,只不过最终皇帝都没有动手。郭子仪当时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因为皇帝一个想不开,还是有可能拿他开刀的。说起宋高宗赵构,岳飞当时没有玩好,但是另外两个大将,比如张俊刘光世他们似乎就玩得不错。张俊退下去之后就特别的贪财,而且从不过问军事,刘光世同样也是如此,而且把赐给他的古玩玩到大半夜,就是为了向皇帝表明他没有异心。
郭子仪同时代的大将李光弼也没能够玩好,李光弼事实上功劳不在郭子仪之下,但是因为他们在某些事情上他和皇帝闹了别扭,最后皇帝调离他的时候,他就进退失据,事实上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最终忧郁而死,也算是非常郁闷的。不过正好是因为他死的是时候,所以他在历史上的名声还算不错,虽然不如郭子仪,但也比那些叛将要强。而另外一个功劳似乎更大的仆固怀恩就倒了霉,他因为活的时间长了一些,结果直接反叛了。虽然皇帝非常怜惜他,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就是一个叛臣,这个是他怎么也摆脱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