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精魅
中国传统社会对于“魅”的种种观念和认知基本上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到了两汉时期则更为成熟,围绕“魅”形成的三组基本概念和词汇:“魑魅”、“鬼魅”和“精魅”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其含义也大致确立。
基本上,“魅”指的是某种怪物(非人类),是罕见、神秘、怪异的“物”,并且会带来祸灾、迷惑、疾病和灾难。
精魅与魑魅、鬼魅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前者出没之处可以遍及各地,山林、原野、都市、乡村、家室都有其行踪,而其余二者则多在荒原、偏僻之处活动。
二是精魅是千变万化的,起初的观念是以物化为“人形”为主,但后来则认为万物之间都可能互相转化其形,万物(包括人)都能变成精魅,而且能隐能见。
而“魑魅”有特定形体,大都是动物或人兽合体,“鬼魅”则没有特定形体,是无形或能隐形之物。
刘仲宇通过对上古中原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料提出了物魅(精怪、精魅)的概念。他从《周礼》的记载中分析认为,上古时期人们祭礼的对象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