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勇与太平军交战正酣,两江总督却下令炮轰自己人,真相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8-31 03:04:20
0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系列16

布置完东西梁山、采石矶、江宁镇和下关四道拦截太平军的防线,陆建瀛回到了南京。这一次,他又支棱起来了。

陆建瀛是典型的鹰派官员,参与的工作,必须以他为主。尽管南京官员大多不待见他,但陆建瀛还是以其独断专行的方式,强行介入了城防事务,并夺取了实权。小编举个例子,祁宿藻的手下曾经抓获奸细三次,都被陆建瀛以两江总督的令箭强行调去。俗话说一力降十会,陆建瀛一顿王八拳打出来,以招式精妙著称的祁宿藻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心愤甚,每对庚(指张继庚)痛哭。”

张继庚,是祁宿藻倚为左右手的亲信。后来,他在写给祁宿藻儿子祁世佶的信中透露:“此后制军(指陆建瀛)自惭形秽,每事与年伯(祁宿藻)相反而行。”(1)

我们知道,陆建瀛回到南京后,咸丰三年正月十九至二十五日之间,主要忙着布置从东西梁山到南京的四条防线,根本没有与祁宿藻“相反而行”的作案时间。所以说,陆建瀛真正参与南京城防的具体工作,只有最后的四天。

不过,到了这个份儿上,南京大局已定,陆建瀛无论怎么做,也改变不了城池即将陷落的命运了。

下面,小编便讲一讲太平军攻打南京时,城防漏洞是如何象筛子一样,迫不及待跳出来的。

咸丰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夜,太平军前锋抵达南京城下。城中满汉大员茫然不知,直至三十日,方才上奏朝廷,说是二十九日黎明,太平军陆路一股先到。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把太平军兵临城下的日期定为正月二十九日,是采用了官方的说法。(2)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告诉大家,二十七日中午,东西梁山被攻破的消息传到南京,江南提督福珠洪阿驻扎在城外雨花台,自然第一个听闻。他急忙带领手下那帮鸦片鬼组成的绿营兵逃入南京。慌忙间,福珠洪阿把全部火器弹药都扔在了驻地仓圣庙。仓圣庙建在雨花台,距离大报恩寺塔不远。二十九日太平军占领雨花台后,把仓圣庙的火药和大炮搬上大报恩寺塔的三层和七层。“于是飞炮满城,民墙屋多被穿毁。”(3)

早在一个多月前的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福珠洪阿曾经上奏咸丰:“奴才惟有不动声色,饬令营中制造火箭,喷筒、火罐等项,解赴军前备用。”如今,这些火器果然在太平天国的军前使用了起来。(4)

南京米铺都建在城外。咸丰三年正月四日,即太平军兵临城下的25天前,江宁布政使祁宿藻曾经提议迁米铺进城。由于米商及相关利益人的强烈反对,祁宿藻不得不终止。如今,太平军全面接管了粮米,更是兵精粮足,士气旺盛。

而且,南京城外没迁走,能给敌人提供便利的何止米铺。据记载:“江宁省会去大江二十里,其内为北河,北河之上游曰上河,新安木商之所聚也。”(5)所以说长江中下游最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上新河木市就建在南京城外。太平军接管后,木市中的木材正好用来做成云梯,攻城加倍便利。

二十九日晚上,南京城内家家焚香拜祭关公。原来,为了诱敌,白天太平军攻城时,身着佛像彩衣,被守城兵勇误会是汉昭烈帝刘备手下的大臣关羽显灵,下凡为大清帝国帮忙了。消息传到城内,南京人民深信不疑,立即大搞特搞封建迷信活动,焚香拜祭关公。整个城市灯火通明,也算一大奇观。(6)

然而,守城不是这么守的。

曾国藩说过:“每夜明火列炬,更鼓严明,正守城之下乘。林启容守九江,黄文金守湖口,乃以悄寂无声为贵。江岷樵(江忠源)守江西省城,亦禁止击柝列矩。己无声而后可以听人之声,己无形而后可以伺人之形。”(7)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南京市民汪士铎更是把太清双方的守城做了一个对比:“(太平军)夜不点火,不闭门。我守城时,令城内灯火如昼,可笑。”(8)

到了三十日,将军祥厚终于做出了一项最英(ke)明(xiao)的决策,那就是烧毁城外的民房。

话说,太平军都在南京城外呆了一天多了,人家让你那么干吗?果然,没人敢下去送死。重赏之下,终于站出来五个人。(9)他们自城头缒下,开始动火烧城外民房。(10)拜托,南京城墙周长有96里呢!即使太平军袖手看着不管,这五个人也会因为工作量巨大而活活累死。

唉,早干什么去了?

到了二月三日,南京城头又发生了一桩乌龙的事件。当天傍晚,清军居然饿着肚子守城,官方不管饭了。(11)其实,这事儿说奇怪也不奇怪,本来,南京从开始布防,管理就及其混乱,而且,祁宿藻刚刚于两天前病死。他毕竟是全程跟进城防事务的清方大员,一旦撒手人寰,局面可想而知。

祁宿藻能在城破前病死,对他本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幸运。不过,时人评说祁宿藻之死,却都认为是陆建瀛把他气死的。起因则是清军炮击筲夫事件。

小编盘点史料,发现很多时人笔记里都或详或略的记载了此事。然而,流传至今,并被历史学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完整版是下面这个:

南京米铺建在城外,附近开有筲行,以搬运粮米为业。筲行员工被称之为筲夫,多为强壮有蛮力者。太平军初到,筲夫见对方人少,便抄起扁担与敌人打了起来。双方杀的难解难分,渐渐斗到了南门外的城下。

当时,陆建瀛和祁宿藻都在南门城头,亲眼目睹了这场战斗。

筲夫们以武器不趁手,向城上呼叫,请求扔下枪械。祁宿藻急忙答应,身边的满兵也跃跃欲试,打算从城头缒下去帮忙。只有陆建瀛坚称这是场骗局,城下的筲夫是在和太平军串通演戏。他蛮横的命令清军开炮。祁宿藻来不及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炮轰向城下。太平军都是有经验的老兵,炮轰时立即趴下,安然无恙。筲夫们不懂,结果被陆建瀛炸了个稀烂。祁宿藻捶胸顿足:“不知杀我多少百姓矣!”他气的大口吐血,吐到最后,竟然吐出了碧血,应该是胆都气破了。

第二天一早,只见城下筲夫尸横累累,陆建瀛急忙上奏朝廷,说是打了个大胜仗。就在陆建瀛请功之际,祁宿藻魂归地府。显而易见,祁是被陆活活气死的。(12)

其实,清军炮轰筲夫事件和陆建瀛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探究该事件中是谁气死了祁宿藻,又是谁害死了为大清帝国战斗在第一线的筲夫们,恐怕凶手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张继庚。

下面,我们传唤两位证人。

证人一:张继庚。

张继庚,是祁宿藻的心腹和左右手,也是筲夫的招募人。他在写给祁宿藻儿子祁世佶的信中是这样描述该事件的:“二十九日,贼已围城,庚(张继庚)奉命募得南城外筲行人一千余名,皆系胆勇之众,正与贼战,兵在城上忽开大炮,将筲行人轰毙五百余名。年伯(指祁宿藻)禁遏不住,即时吐血升余。”(13)

证人二:胡恩燮。

胡恩燮,南京市民。胡恩燮的哥哥叫做胡竹书。祁宿藻是胡竹书的老师,太平军围城前后,胡竹书被祁宿藻请去当了幕僚,所以胡恩燮从兄长口中得知了筲夫事件的真相。后来,胡恩燮写回忆录《患难一家言》,是这样叙述该事件的:“张炳垣(指张继庚,炳垣是他的字)奉祁公之命,率米肆健儿一千余人与贼战,击贼几败,守陴者燃炮助之,误毙数百人。祁攻禁不能止,忿极,呕血升余,舁回署,谓余兄及炳垣曰……。”(14)

张继庚和胡恩燮是支持祁宿藻的人。他们在书信和回忆录里提到祁的对头陆建瀛,都没什么好话。试想,如果陆建瀛真的搞出了这么一桩大乌龙,他们断无为他隐瞒之理。然而,查看他们笔下的清军炮轰筲夫事件,却均对陆建瀛只字未提。很显然,事件发生时,陆建瀛根本不在现场。其实,用常识想一想也能推理出,陆和祁是政敌,不可能手拉手一起巡城。

小编认为,祁宿藻应该在现场附近,却也不在炮轰人身边。试想,如果祁宿藻能在事发前及时制止。守城清军怎么也不可能当着布政使大人的面开炮吧?所以,祁宿藻应该是炮轰惨剧发生后,才匆匆赶过去的。

其实,小编能够理解清军为何开炮。你想,他们大部分是刚刚招募的乡勇。这些乡勇是怎样的手无缚鸡之力,又是怎样的无组织无纪律,小编都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说了。即使是正规军——八旗兵和绿营兵,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也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从福珠洪阿的手下可以看出,这些人中鸦片鬼占很大比例。

当太平军兵临城下,他们亲眼目睹了真正的战士是什么状态,一架真正的战争机器又是如何在他们面前开启。而且,相对于城内一万多乡勇,四千多正规军,太平军是如此人多势众。南京市民汪士铎爆料:“登三山门望之,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既众且整,吾人望之夺气。”(15)

可以想见,此时的清军必然陷入在极大的恐惧之中。为了消除这种恐惧,他们能做的只有开炮壮胆。张继庚告诉我们:“至二十八日,贼逼省垣,城上未见一贼,而大小炮叠放不止,日费火药数千斤。年伯(指祁宿藻)亲上城,命兵必见贼而后放炮,兵不能遵。”(16)

二十九日夜,当城下传来厮杀之声,城头的清军必然惊疑不定。当时城头灯火通明,争斗处则晦暗不明。不久,筲夫开始向城头呼喊,讨要武器。清军以己度人,是不会相信有人敢去和太平军战斗的。那么,呼喊之人必定是奸细,是在和太平军玩双簧。于是,他们做出了最理性的决定,那就是向城下开炮。张继庚说祁宿藻下令“兵必见贼而后放炮”,清军终于遵守了。

在战争中,通常需要数支军队配合作战,如何在混乱的形势下不伤害自己人是一门学问。最简单的办法是对口令。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市民汪士铎记下了太平军的办法:“每夕二更传次日之令,小贼赴贼目处听之。”(17)张继庚是一千多名筲夫的招募者,他就要负责这些筲夫不被自己人误伤。然而,没有人认为张继庚应该负责,包括张继庚本人。筲夫事件的黑锅象飞来峰一样,结结实实扣在了陆建瀛的头顶。

南京就在这样的混乱中苦苦支撑着,到了九日,也就是城破的前一天,南京城内开始流传明日城破的小道消息。当天晚上,城北团练巡街,惊然发现各家门上,墙上出现了各种图案。他们明明记得刚刚走过这里时还没有的。很显然,祁宿藻虽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主持城防时放进来的奸细已经大规模出动了。(18)小编森森的怀疑,之前城头清军不见敌人放空炮,也是出自这些奸细的挑唆。

几个小时之后的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坚固的南京城墙将要被太平军第一次攻破。之后,本系列文章的男主角陆建瀛也会下线,那么,是谁杀了他?是太平军,还是爱新觉罗·祥厚呢?且看小编下一篇文章。

(1)《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张继庚遗稿》,《致祁公子书》,p6649。

(2)《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九册,汪士铎,《乙丙日记(选录)》,p3735。

(3)《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八册,陈思伯,《复生录》,p3634;《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九册,汪士铎,《乙丙日记(选录)》,p3736。

(4)《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四册,《福珠洪阿奏报回任饬属制造火箭等项沿江严密巡察折》,p491。

(5)《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三册,夏燮,《粤氛纪事》卷之四,p1238。

(6)《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佚名,《粤氛纪事》,p6262;陈作霖,《金陵通记(选录)》,p6299。

(7)《湖湘文库曾国藩全集(二二)》,《致李元度》,p516。

(8)(17)《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九册,汪士铎,《乙丙日记(选录)》,p3739。

(9)《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佚名,《粤氛纪略》,p6262。

(10)《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九册,汪士铎,《乙丙日记(选录)》,p3736;《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陈作霖,《金陵通纪(选录)》,p6300。

(11)《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陈作霖,《金陵通纪(选录)》,p6300。

(12)《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p6372;佚名,《粤氛纪略》,p6263;《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五十首》,《闭城守》,p6692。

(13)(16)《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张继庚遗稿》,《致祁公子书》,p6649。

(14)《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胡恩燮《患难一家言》,p6603。

(15)《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九册,汪士铎,《乙丙日记(选录)》,p3750。

(18)《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四册,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637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上次讲七品官时,里面提到了入流和不入流! 入流的是官,不入流的是吏!入流是指隋唐至明清各朝指官吏由无...
原创 清... 中国历史上 ,每个朝代之间,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差别很大的。据研究,皇帝平均年龄的最低谷是在东汉时期,平...
原创 原...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国号大明。 称帝只是第一步,新兴的大明朝还有千头万绪要...
原创 皇... 皇帝临终前被逼颁布遗诏,艰难写下七个字,丞相看后却说:重写 能够继承大统,登上那个位子的人,一般而言...
原创 浙... 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大多会留下规模很大的黄帝陵,人们也不太可能不知道哪个陵墓是哪个皇帝的,因为毕竟不...
界面新书速递 | 再坚持一个月... 界面荐书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留言互动中随机选取读者送出赠书 再坚持一个月,就是中秋国庆长假了!...
原创 朱... 朱允炆能够当上皇帝,的确是朱元璋力挺的结果,但也是朱元璋综合考虑之后才下的决定。 一、朱标死后的太子...
原创 如... 如果三国时期没有诸葛亮,刘备就不会三顾茅庐,也就不会有《隆中对》,不会有联吴抗魏,更不会有三分天下,...
原创 清... 在清朝灭亡之后,大清国的妃子们都去哪里了?我们都知道,大清灭亡的时候,溥仪才刚刚六岁,这个时候他身边...
原创 清... 清朝时期中国落后其他国家,主要归罪于康熙,他都做了哪些事?提起清朝的皇帝就不得不提康熙,年少继位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