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凭什么仍能做近三十年的蜀汉皇帝呢?
创始人
2025-08-30 18:32:23
0

234年,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

诸葛亮被认为是支撑蜀汉政权的人物,甚至不少朋友看到诸葛亮去世就觉得三国后面的历史“没什么意思”了。

但实际上,他担任蜀国丞相不过13年(221年-234年),如果从214年刘备统治西川开始,诸葛亮治蜀不过20年,即便从他207年出山算起,也不过活跃了27年。

然而,在他去世后,蜀汉政权仍然存在了29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

蜀:运转正常,形势稳固

1、平稳过度,运转正常。

诸葛亮在世时,大小事务咸决于亮。

因此,诸葛亮刚去世时,形势确实稍微有一点紧张,“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不过,诸葛亮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过度事宜。

在他最后一次北伐前,诸葛亮已经密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世宜以付琬”,敲定以蒋琬为接班人,并在出征期间,留蒋琬留在丞相府处理内政,以备不测。

因此,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表现镇定自若,形势得以稳固。

此后,以蒋琬、费祎为代表的新一代辅政贤才,继续以诸葛亮留下的法令治理蜀国,使得蜀国继续稳定发展。

因此,直到253年费祎遇刺,蜀汉的统治集团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运转。

2、政局长期稳定。

刘禅本人,也绝非草包。

一方面,他基本上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充分发挥蒋琬、费祎等人的才敢,另一方面,他又发挥天子的影响力,保持权力的平衡、局势的稳定。

诸葛亮去世后,他以蒋琬为主要辅政对象,但取消了丞相一职,只以蒋琬为大司马,同时加费祎为大将军、尚书令,以避免蒋琬一人权势过重。

在蒋琬的一些想法不合后主之意时,后主也会进行干涉。

比如,蒋琬曾企图由沔水东下,取东三郡进攻襄樊。

后主派费祎、姜维劝阻。

“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蒋琬去世后,费祎、姜维继续发挥其才干,但刘禅事实上已经自己作起主来。

因此,费祎任内,虽朝内一切“庆赏刑威”都先咨询过费祎后才得以推行,但同时,董允、陈祗等人也被器重,以分费祎之权。

到费祎去世后,陈祗、姜维,乃至黄皓等人都各当其事。

蜀汉灭亡前,刘禅既拒绝了换掉姜维的举措,又拒绝了姜维除黄皓的建议,维系各方平衡,保持对政权的稳固。

蜀汉灭亡前,刘禅对姜维、黄皓等人问题的处置失当,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但也必须看到:内部派系林立蜀汉,始终没有发生如魏、吴一样的血腥内讧,始终维持着政局的稳定,没有发生内部过度损耗。

3、国防形势稳固。

蜀国以“重关之险”立国,这一国防形势长时间保持了稳定。

因此,即便在司马昭商议灭蜀事情时,常年在前线与蜀军打交道的邓艾也表示:蜀汉的防御体系稳固,没有可趁之机。

直到蜀汉灭亡前一年,姜维远避沓中,“聚谷敛兵”,才使国防体系变得脆弱不固。

吴:联盟巩固

三国鼎立之所以巩固,与吴蜀联盟,“两弱抗一强”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去世后,吴蜀联盟始终保持巩固状态。

蒋琬时期,曾想要造船,沿沔水东下。

造船,引起了东吴将领的猜疑,东吴将领纷纷上表,表示:司马懿进攻我们的舒县,蒋琬不作支援,反而造船,必定图谋不轨。

孙权表示:司马懿进攻舒县,10天就退兵了,蒋琬不知道也正常。人言不可信,我愿意以破家的代价,为诸位作担保,蒋琬必然没有打我们的主意!

甚至直到蜀汉灭亡之前,吴国仍然派兵,企图救蜀。

吴蜀联盟的巩固,使强大的魏国始终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不敢轻举妄动。

魏:自顾不暇

曹魏的情况,比蜀汉糟糕得多。

诸葛亮去世5年后,曹魏最后一位掌控实权的天子曹睿也去世了。

此后,曹魏的政局长期不稳。

首先是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权,然后是司马家与朝廷、地方的拥曹派之间的明争暗斗。

在曹爽与司马懿争权期间,244年,曹爽、夏侯玄发起了一次征蜀作战,但遭到了司马懿等人的坚决反对,也没有得到郭淮等将领的配合(作战中,担任先锋的郭淮“度势不利,拔军先出”),结果无功而返,“士民讥之”。

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征蜀作战难免因内部相互掣肘而难以组织顺畅,而且,一旦战事不利,又会使自己的政治权威受到极大损失,得不偿失。

所以,司马懿夺权后,司马家对攻蜀始终非常慎重。

249年,逃到蜀国的夏侯霸告诉姜维:司马懿刚刚夺权,“未遑外事”,暂时不会进攻蜀国,你只需要注意当时还年少的钟会就可以了!

果然,此后十余年间,曹魏对蜀基本以防御为主,主要精力都用于内部争斗。

此后,淮南三叛,此起彼伏,牵制了魏国的主要精力。

尤其是257年,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的作战中,司马昭军26万,诸葛诞军14、15万,加上前来参合的东吴军,淮南战场的战役规模达到了将近50万!

参战人数将近50万的内战规模,远远超过了魏、蜀之间的任何一次作战!

可以说,对当时的曹魏来说,司马家与拥曹派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魏蜀的矛盾甚至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平衡打破,迅速灭亡

可以说,诸葛亮去世后,很长时间内,三国之间仍然保持了平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被打破了。

1、司马家局势的稳固。

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拥曹派的势力基本上被清除。

260年,曹魏皇帝曹髦亲率部分宿卫及奴仆征讨司马昭,结果玉碎九重。

这说明:曹魏天子除了武帝留下的一丝血性外,已没有反抗的实际力量了。

随着各地都督换成司马家兄弟、亲信,司马家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统治已经稳固。

2、东吴的威胁已不足为患。

在寿春之战中,淮南十余万军队叛乱,东吴倾尽全力派出10万人来救援,结果,东吴被斩俘万余,惨败而归。

这说明,魏吴的实力已经极其悬殊,东吴已经不足为患。

因此,司马家可以放手大举进攻蜀国,无需担忧吴国那点威胁了。

3、蜀国的运转已经不良,形势已不再稳固。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很长时间内依然是贤人当政。

他们的才能、道德都不错,能够维系政权的良好运转,能够保持形势的稳固。

可是,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物去世后,当初《出师表》中所举荐的可用之人悉数凋零,刘禅只能以黄皓等人来治理国家。

黄皓等人的政治素质严重不足,蜀国内政一片混乱。

不仅如此,黄皓、姜维、诸葛瞻等人之间的关系还极为紧张,水火难容。

尽管刘禅既不听从诸葛瞻、黄皓的意见换姜维,也不听姜维建议除黄皓,极力避免矛盾走向“武装化”,但蜀汉的统治集团已经分崩离析。

尤其是,当姜维被迫远走沓中避难,并“聚谷敛兵”,调整汉中防御体系后,原本稳固的防御体系也出现了漏洞。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263年,司马昭发起灭蜀战争,蜀汉迅速灭亡。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自有其规律。

诸葛亮去世时,历史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就总体实力格局而言,“两弱抗一强”的基本格局仍然稳固。

就内部局势而言,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局长时间保持了稳定和有效运转,姜维北伐虽损耗大,但由于没有惨烈内耗,其国力尚可以依托“重关之险”立国。

就对手局势而言,曹魏政局长时间不稳,曹魏的主要矛盾是司马家与拥曹派之间的矛盾,只有在主要矛盾解决后,才可能发起灭蜀战争。

因此,诸葛亮虽然去世,但蜀汉依然可以维持近30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秋茶礼崂山绿茶礼盒推荐崂盛源... 中秋佳节将至,崂盛源茗茶推出的崂山绿茶礼盒是送礼的不错选择 。以下是相关介绍: 温馨提示:导航崂盛...
原创 朱... 古代社会的皇帝可以说一声令下,下面的人没有敢不从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作为从贫...
原创 司... 在三国时期,曹魏大国当中除了曹操之外,其实司马懿也是一个非常老奸巨猾之人,不然的话也不会再曹操去世之...
原创 李... 古代中国的大唐王朝,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壮大的朝代了。由此产生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被提及...
原创 雍...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关于它的争议可是不少。有的人说,清朝是腐败不堪的。可有的人却说,清朝的...
原创 朱... “法不容情须谨记,律条岂能当儿戏。神鬼牛蛇都敬畏,圣明法度民可依。”古代的法律的定制一般都源自于当朝...
原创 金... 不知道大家见过狼牙棒没有,就是那种看着像铁棒一样的武器,只不过上面有很多的针刺,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牛掰...
公元前60000年以来的古非洲... 盖兹文字的图像。/照片由多伦多濒危语言联盟提供,属于公有领域 引言 古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
历史学家许福谦逝世,长期致力于...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许福谦教授,于2025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
国际古迹遗址日丨走进宝墩,感受... 4月18日,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新津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解码宝墩:对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