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与核弹总是很有缘分的。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二战末期的两声巨响,到21世纪被疯狂批判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其中的一次事件直接引起了日本人民大规模的反核反美运动。被日本民众称作继广岛长崎之后的第三次“核害”。更为传奇的是,日本导演圆谷英二从此事件中得到灵感,创造了经典的哥斯拉形象。
1945年7月5日曼哈顿计划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沙漠中试爆成功。不久后又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岛再次试爆,轰动全球。今天我们所说的比基尼泳装,就是在那时候为了蹭原子弹的热点,才取了一个如此爆炸的名字。几次氢弹试验都轻易地达到了这个威力。为什么美国要这样做呢?
1954年3月1日,一艘名为第五福龙丸的日本渔船在太平洋的公海海域捕捞金枪鱼。经过一周多的航行,终于来到了比基尼环礁东北的海域。福龙丸号的位置距禁区有19英里,自然没有收到美国军方的任何警示。第二天清晨,美军的巡逻机巡视警戒区域,并没有发现误入的船只。氢弹在没有对军方外的任何人通知的情况下引爆。
随后,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天上开始飘下大量的白色物质。渔船上的报务员久保山爱吉对于这些白色物质十分好奇,还特意用手捏起来一点儿碾成粉末放进了嘴里。正是这个生猛的举动让他成为了死于氢弹的第一人。这些白色的不明物质陆续落在了这些日本船员的身上,船员们相继出现了头痛、恶心、皮肤灼烧感等症状。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白色的不明物质就是美国引爆氢弹带来的放射性灰烬。
两周后,第五福龙丸号载着一船金枪鱼回到了日本,所有的船员也都因为身体不适被送进了医院,后来经过东京大学的鉴定,船员们遇到的白色不明物质正是氢弹爆炸所引起的。这个消息被媒体公布之后,引起了日本国内激烈的反核运动。按道理说,试验氢弹这么大的事儿,美国是会严格封锁周边海域的,为什么这艘日本渔船还能在附近捕鱼呢?当时美国确实对附近的海域进行了封锁,他们根据预估的氢弹爆炸范围,清理了周边100海里的海域。但实际上这颗氢弹的威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相当于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的750倍,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沉降在2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这一艘在附近海域捕鱼的第五福龙丸号渔船自然也就遭了殃。
其实当时除了离核爆最近的福龙丸号,还有近百艘渔船受到了放射性尘埃的污染。将福龙丸号捕回来的渔获全部追回,掩埋在了市场的一个角落,还设立了一个“核爆金枪鱼冢”。金枪鱼污染事件吓坏了日本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一时间没人敢吃金枪鱼,导致价格狂跌,甚至皇家的菜单上也不见鱼的踪影。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简直是损失惨重。
美国军方不仅没有在事后采取补救措施,甚至将岛上的居民作为放射性研究的试验对象。岛上大量原住民因此饱受辐射病折磨几十年。核辐射的危害有多大,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核辐射会破坏掉人体的DNA,摧毁免疫结构,造成皮肤损伤、器官衰竭、癌症、畸形乃至死亡等骇人后果,船员们,他们的下场自然惨烈。
随后美国不仅威逼加威胁,强迫二战战胜国一一免除了日本的战败赔款,还大力援助日本重建,使得日本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复苏。那两个化为焦土的城市,以及数十万因此死去的国民,无疑是日本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总之,在美国的强词夺理和暗箱操作下,人类史上第一起氢弹袭击“福龙丸号”事件,就这么悄然无息被掩盖了过去。对此只能说,美国在干坏事上,真的够狠,也够有手段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果你喜欢的话,给我们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