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同筑美梦,长江滚滚叹英雄,金田义帜连广宇,壮士大刀舞长空。——《记太平天国》
如果说反抗封建统治,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必然是被载入史册的。
毕竟当时的社会已经腐朽不堪,内忧外患之际,清朝的统治者没有想办法令百姓安居,反而仍旧歌舞升平、耽于享乐。
上层对人间疾苦如此麻木的情况下,百姓们为了活命,只好奋起反抗,于是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
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但是由于其领导者缺乏理论实际,加之清政府勾结外敌,这项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就这样失败了。
但在这为期十四年的运动中,曾经涌现出了不少平民英雄。
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李秀成。
如果从画像上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文人长相,斯文白净,仿佛从《聊斋志异》中走出的文弱书生。
可是李秀成本人的个性却与形象截然相反,他为人非常坚毅,斗争经验也非常丰富。
可命运无常,李秀成还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被清军抓获了,“为求自保”,李秀成写出了一份供词。
然而这份供词却并没有直达皇宫,反而是尘封了六十年,才在机缘巧合下,被世人获知。
带着探究的目的,后人仔细阅读了这篇供词,却瞬间冒出冷汗,因为这份供词里,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就因为这个秘密,晚清名臣——曾国藩,战战兢兢的将它藏了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份供词又为何得以公开?
今天就让我们抽丝剥茧,寻找刘秀成的供词秘密。
像太平天国里的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李秀成也是穷苦人家长大的。
在他最初的设想里,自己成年后应该当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娶一个贤惠的妻子,彼此相敬如宾,相守一生。
但是在晚清的衰败景象下,这个朴素的愿望自然无法实现。
因为清朝的腐朽,李秀成的父母很快死在了一场重病里,那病不严重,但李秀成无钱买药。
丧亲之痛,让没什么文化的李秀成产生了强烈的迷茫,他问自己,清朝到底怎么了?
就在此时,太平天国声势浩大的开始了。
也正是因为刘秀成没什么文化,所以他的抗争心态转变的异常顺利,在想明白后,他便加入了太平天国。
由于李秀成天性聪明,再加上他丰富的底层经历,让他在太平天国里很快积累了声望。
在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更是被洪秀全看重,并且封他名为“李秀成”,实权为“忠王”。
可也就从这里开始,李秀成和太平天国的领导们间隙丛生,最终愤然离开。
相比于李秀成那始终如一的信念,太平天国的其他人就显得“骄奢淫逸”了。
毕竟那个时候的太平天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了,领导运动的高层也不再需要出生入死,可以安居“天京”,拜王封侯了。
在一派盛景下,他们自然初心不再。
据史料记载,洪秀全在入驻天京后,曾经搜罗了千名女子,供自己享乐,他将自己关在深宫,不问世事。
除此之外,洪秀全更是不问军事,将极为重要的边防活动,也交于一些毫无能力的愚忠之人。
李秀成敏锐的发觉了这其中的隐患,他数次上报,但洪秀全并不以为然,反而怪李秀成愧对“忠王”封号。
眼见太平天国前途未卜,李秀成无力回天,只好带领自己的兵士离开天京,谋求生路。
果不其然,在李秀成离开后不久,天京就因粮食短缺,陷入了危机,随后清军攻来,边城失守。
可纵然到了如此关节,自以为是的洪秀全还是不舍得自己的安乐天京,拼命安守,最终留下幼子,落得死路一条。
而李秀成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带兵赶回,将洪秀全的独子救出。
然而世事无常,李秀成最终还是锒铛入狱,再无生还的机会。
相比于其他被抓的兵士,李秀成显得异常镇定,纵然刑具加身,他还是能够谈笑风生。
这让当时看守他的官员都异常震惊,也就因此,他惊动了当时正是焦头烂额的曾国藩。
为了从他口中套出详细的证供,曾国藩可是费尽心思,然而李秀成早就对曾国藩的高名有所耳闻,所以两人交谈一番后,一封供词被呈了出来。
曾国藩仔细看了看供词,顿时大惊,于是亲笔重新誊写一份,交给了慈禧太后。
在这誊写之中,曾国藩自然是删除重点,避重就轻,而李秀成的真迹,早早就他藏在府邸
当时李秀成在供词中详细分析了清朝的现状,并且有所依据的提出了一些解决之法,譬如应当广纳贤才,积极研究西方武器等。
然而其中最大胆的就是他关于曾国藩的一项论词。
他在供词里说,曾国藩是一个有才之人,他的声望和能力都在当时的慈禧太后和皇帝之上,但如果曾国藩还不及时醒悟,那么必然铸成大错。
而且李秀成还建议曾国藩应当自立为王,推翻清朝统治,才是唯一的解法。
这番言论李秀成说得慷慨激昂,曾国藩却是冷汗直流,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若是如实呈上,势必会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怀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曾国藩可是手握实权的大臣。
这个供词一旦被清朝统治者看到,那么就是株连九族的谋反大罪。
曾国藩为求活命,不得不将李秀成的供词藏匿起来。
其实从现在往回看,李秀成的想法太幼稚了,因为历史滚滚,不是曾国藩一人便可螳臂当车的。
尽管李秀成的拳拳爱国心,忠诚炙热,但历史不可抗。
正所谓——拉朽岂须亿众劲,立国定要胆肝同,天国一统平安在?空有石头梦幻中。
太平天国最终留给历史的也不过是一声长叹,但义士豪杰却将长古万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