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冉闵:到底是武悼天王,还是网庙十哲?
创始人
2025-08-29 10:32:44
0

冉闵,一个在现代网络极具争议性的古代人物。

有人说他不输岳飞、郑成功等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族入侵的优秀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暴君、屠夫,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名气稍微大了一些的普通君主。

正是因为冉闵身上这种无与伦比的争议性与矛盾性,广大网友也是走向了两个极端,或是推崇备至,或是厌恶至极,甚至于有些网友广泛宣传冉闵乃是“再造华夏”之人。

而古代现实中的冉闵,又是否真的如广大网友所说的那般英雄,或是不堪?值得慎重的思考。

杀亲继位,为汉人还是权力?

冉闵的出身非常不错,祖上曾经担任过汉朝的黎阳骑都督,家族之人也世代担任牙门将,可以说汉朝朝廷对冉闵一家可谓是恩宠至极。

不过可惜的是,当时冉闵一家侍奉的陈午在与石勒的战争中不幸兵败被杀。而本属汉臣的冉闵的父亲冉良却在被俘后投降石勒,并认石虎为养父,那冉闵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石虎的孙子。

按理说,冉闵父子本就是汉人降将,在后赵集团里社会地位不高。但却偏偏得到了集团继承人的器重,位居高位,社会地位甚至比当初在陈午手底下的时候还要高。

既然如此,冉闵也该一心一意知恩图报,为后赵集团打拼事业。但偏偏冉闵不乐意了!

等到石虎去世之后,朝中为数不多能够压制冉闵的人没了。冉闵立刻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权利事业谋划。先是拥立答应让他做太子的石遵为王,等到事成之后,石遵却突然反悔,立了石衍当太子。

试想,你为他人拼死拼活,起兵谋反。却最后发现自己未来的江山成别人的了。这谁能忍得住?更别提性格本就比较暴躁的冉闵了。

当即,一个邪恶的念头便在冉闵的脑海中应运而生——起兵谋反,自立为王。

正应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老话,冉闵的篡位事件可谓是有惊无险,凭借着自己在军中多年树立起的英雄形象和司徒申钟、李农等汉人官员的支持。冉闵废黜自己的叔叔石鉴,并将自己的爷爷石虎一家三十八人全部杀害,自立为王,建立了冉魏集团。

正因为冉闵灭后赵自立为王这件事,让不少人认为其是为了汉人不再保受胡人的强权统治而大义灭亲。可实质上,冉闵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心中的权力欲望,而不顾后赵集团对他的恩宠,篡位甚至将其灭门。

杀盟友,为权姿态暴露无疑

冉闵能够篡位成功,虽说离不开他的军事才能和威望,但他的盟友也在事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说起冉闵的盟友,就不得不提起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广为流传的军队——乞活军。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乞活军是冉闵所率领的军队,其实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当时,乞活军真正的将领是前文提到的一位叫李农的汉人。

虽然最先有反叛想法的人是冉闵,但其麾下仅仅只有三千兵马,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那此时,李农和乞活军的重要性便表现了出来。也正是因为乞活军恐怖的战斗力,冉闵等人才能在后赵残余势力的反扑下逐渐壮大,成功推翻后赵王朝。

由此看来,在反叛事件中,冉闵充当更多的是一种发起人的角色,主导力量还是在李农手中。冉闵、李农等人彻底稳固后赵形势之后,冉闵主动把皇帝的位置让给李农,也侧面反应了李农手中的力量完全不逊色甚至要强于冉闵。

至于后来,冉闵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李农和他的三个儿子,也是必然要发生的。

一位君主不会允许自己的手下大臣有威胁到自己的力量,更何况是冉闵这种通过反叛的方式夺得皇位,显得不那么正统的君主,自然需要在登上皇位之后清除异己。

这样看的话,冉闵的这种行径其实也属于正常行为,但错就错在时间太短。历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几乎没有皇帝会在短短几个月里诛杀大量功臣。

但偏偏冉闵就做了,这也为其庞大的权利欲做实了口柄。也让后人多了几分诟病冉闵暴君的口实。

杀胡令,“真心为民”?实则迫不得已

提起冉闵,终究还是绕不过他的《杀胡令》。但《杀胡令》真的只是冉闵“再造华夏”的激进手段,还是冉闵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这就要打个问号啦!

据史料记载,《杀胡令》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若有汉人斩杀胡人,可以凭此胡人的项上人头获得奖赏。

前两部分,基本没有什么争论,属于皇帝登基基本都会用来表示表示的官方套话,而争议就出在最后一条。

据历史资料记载,冉闵的冉魏集团初创之际,都城大批胡人对于冉闵极度不满,甚至有反抗冉闵复国后赵的打算。

这就使得《杀胡令》应运而生,利用汉人对胡人几十年来积压的不满,在对汉人给予官方支持和奖励,自然而然的就引发了大批胡人遭屠事件。

同时,作为当时北方唯一由汉人创立的王朝,此行为也引发了大批北方汉人投靠。

不仅清除了异己势力,更吸引了大批汉人投靠,冉闵这一招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就仅此便认为冉闵有“再造华夏”之功,笔者是不认可的。

《杀胡令》对于凝聚汉人力量,反抗胡人方面确实起着作用,可实质上却是冉闵巩固其冉魏政权而随着时代而出的产物,夸大其功,属实有些毫无必要。

冉闵,究其一生。称其武悼天王,据说有两种说法:一是其麾下朝廷所上谥号;二是其对手慕容恪对冉闵战斗力的肯定所赠称号。笔者比较认同第一种说法,是冉魏朝廷对冉闵功绩的概括,夸大因素必然还是有的。

至于入选武庙十哲,笔者认为就大可不必。

纵观历史,能入武庙者皆为历史上战功赫赫之辈,更别提武庙中的十哲之位。估计也只能在“网庙十哲”之中刷波武庙存在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汉末乱世,曹操袁绍借护主之名争权,唯有王允智除董卓却殒身长安,荀彧力阻曹操称公终成汉室孤臣,关羽至死...
原创 她... 据说咸丰帝在圆明园里有四个美若天仙的妃子,她们被赐名为海棠春、牡丹春、武林春和杏花春,这几个名字都以...
原创 清... 当今社会,衡量生活水平是以年收入作为标准的,并以此为基础划定贫富。但是在古代,推算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原创 年... 清朝的雍正登基为帝一直就充满了传奇,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猜测,但是真正的历史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可是雍正...
原创 清... 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四大妃子: 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子:褚英、代善) 继妃:富察氏,富察·衮代 孝...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子在第十... 近日,第十六届“蓝桥杯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我校艺术学院设计学各专业在此次赛事中...
一夜白头伍子胥:春秋末年的军事... 伍子胥(约公元前559-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矢志复仇的事迹...
原创 朋... 闻一多,我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他才华横溢...
原创 历... 古代帝王钟情于姐妹花的不少见,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娶了姐妹花的汉成帝、汉献帝和李煜。 1、汉成帝娶姐妹...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朝每代都有那么一两支超级强大的军队,有些青史留名,但更多的是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