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和三国演义里说的一样吗?
创始人
2025-08-29 09:03:48
0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魏延的军事生涯也随之结束,并且,他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不久之后,他便被杨仪擒杀,顺带还被夷了三族。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诸葛亮,或者诸葛亮早早离世,那么魏延的坟头草都一米多高了。

换而言之,是诸葛亮替魏延在挡风遮雨,因此,诸葛亮一死,失去庇护的魏延,自然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所以,魏延最终被杀,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魏延不仅在政治上是个白痴,更要命的是,他狂妄且不自知,这样的人要是不死,那才是稀罕事。

先说魏延在政治上的白痴表现。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曾召集众将商议出兵策略,在此期间,魏延主动提出,由自己亲率5000精兵,由子午谷直取长安。

这便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谋”。

但最终,诸葛亮并未同意,认为魏延这个计划过于冒险,一旦有失,后果惨重,因此拒绝了魏延的提议,采取更稳妥的方式进军。

亮以为此计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魏略》

对于诸葛亮拒绝魏延提议,不采用“子午谷奇谋”这件事,后世的说法很大,有不少人十分偏激的认为,诸葛亮这是目光短浅,甚至说他是胆小怕事,如果按照魏延的计谋行事,说不定就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但依个人愚见,这种说法,分明就是赵括再世,纯属纸上谈兵。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如果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想要获得成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就知道为何诸葛亮会不同意魏延这个提议了。

首先,魏延提出,他可以带着五千人急行军,在十日之内,从子午谷走到长安。

按照地理上的记载,子午谷全段大约三百三十公里左右,加上出子午谷再抵达长安,我们就按400公里来算,如果单从理论上来讲,五千兵卒放开速度,轻装上阵,一天奔袭三四十公里,完全是小意思。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还创造了一天一夜急行军120公里的奇迹呢。

但问题是,魏延带的部队不是红军,也达不到红军的素质(真要有红军战士的素质,那就没曹魏和东吴什么事儿了)。

并且,子午谷内可不是坦荡大路,而全都是崎岖的山路,极其难走。

具体有多难走呢?曹魏大将曹真对此最有发言权,他在西征时,就率大军走了子午谷这条路,但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

由此就可以想象,子午谷是真的难走,而魏延说带着五千精兵十日之内就能通过,着实不太现实。

其次,假设魏延真的能在十日内通过子午谷,但下一步就又是个问题。

在魏延的计划里,他只要通过子午谷抵达长安,那么镇守长安的曹魏守将夏侯楙,肯定会“

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

问题是,人家夏侯楙真的会望风而逃吗?就算他再草包,自认为打不过你魏延,紧闭城门坚守总会吧?

凭什么你来了人家就得吓得屁滚尿流的逃跑?

退一步讲,假如夏侯楙能力确实一般,因此开始坚守城池,你魏延想拿下长安总得去打吧,但是由于你是急行军,自然就没办法带大型的攻城器械。

这个时候怎么攻下长安,凭王霸之气吗?

所以,这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第二个致命漏洞,而这还不算完,后面至少还有三个同样致命的问题。

咱们继续假设一下,假如魏延带着五千精兵在十日内顺利通过了子午谷,并且一声怒吼吓跑了夏侯楙,成功占据了长安城,那么接下来呢?

曹魏方面丢失一座城池,会坐视不理吗?

如果曹魏率大军来攻,你魏延这五千人如何顶的住?当然,你可以坚守城池,但是坚守城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城池内得有吃的。

人家夏侯楙就算是被吓跑了,临走前他难道不会把粮草带走,就算带不走,烧掉毁掉总是可以的吧。

而如果城内没有粮草的话,魏延要想守住长安不丢,就得保证后续部队以及粮草能在短时间内顺顺利利的送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魏延在带着五千精兵穿越子午谷的同时,做到消息丝毫不泄露,不被曹魏得知。

不然的话,他好不容易走出子午谷,那边曹魏大军正在谷口等着,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典型的给曹魏“上菜”。

上述几个条件,几乎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子午谷奇谋”的最终成功。

还有,就算成功了,拿下并守住了长安,但又能如何呢?这对于蜀汉当时的整体作战方略,似乎并没有太大作用,难不成魏延以为他是当年“威震华夏”的关羽,可以一战之后,让许都与洛阳附近的各路势力纷纷反曹吗?

所以归根结底,魏延的这个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并且成功的可能性也极低,而诸葛亮当时的战略是不断消耗弱化对手,而不是这么盲目的与对方短兵相接。

毕竟,当时的蜀汉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因此,诸葛亮不采取魏延的策略也并没有错,而不是像部分人说的诸葛丞相目光短浅之类的混话。

当然,既然是召开军事会议,将领们各抒己见也没有错,提出建议被否决也实属正常,但魏延接下来的表现,就看出来他真的是个蠢货。

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

要知道,诸葛亮当时是最高统帅,拒绝了魏延的提议,自然有他的道理,但魏延却在事后又是嘲讽诸葛亮胆怯,又是叹息自己“才不能尽用”。

既然魏延这种嘲讽诸葛亮的态度,以及他所说的话,史书上都留下了记载,那么相信当时的诸葛亮也肯定清楚。

但是,没有见诸葛亮对魏延做出什么惩罚,更没有公报私仇。

别的不说,如果魏延这种因主帅不听自己建议而出言嘲讽的做派,放到曹魏阵营中,曹孟德绝对会让他活不过一集。

由此可见,诸葛丞相真的是有容人之量,同时也侧面说明了魏延是个政治上的白痴。

其次再说他狂妄且不自知。

对于魏延的性格,诸葛亮也十分清楚,也知道在他死后魏延必定要作死,因此在感到自己油尽灯枯之际,特意做出了如下安排: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

也就是说,诸葛亮内心还是希望魏延能听从安排,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但奈何,魏延偏偏不听,就是要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

魏延当时的十分表现呢?第一,他说“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

啥意思呢?就是诸葛亮死了,还有他魏延呢,没必要就这么打道回府,自己带着大军,就可以击溃曹军。

魏延始终以为,自己的水平不比诸葛丞相差,甚至估摸着在他心中或许还要比诸葛亮高一点,这不是狂妄是什么?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完美到谁也无法超越的人,但单凭魏延,还差他不少。

别的不说,在不久之后,一件事就狠狠的打了魏延的脸,当时魏延率军赶到杨仪前面,沿途烧毁栈道,试图阻击杨仪,但结果呢?

结果是负责攻打魏延的蜀将王平,一句义正辞严的呵斥,就让魏延的部下纷纷做鸟兽散。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三国志》

连自己的部下都掌控不了,还谈什么诸葛亮死了还有他,这可真是典型的不要面皮,真要有本事,怎么没能让那些将士为其死战呢?

除此之外,魏延当时还说,“

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魏延看不起杨仪,自认为自己了不起,因此,他不愿意也不肯为杨仪断后。

杨仪与魏延不和,这是在当时都知道的事情,当然杨仪此人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抛开他先不说,咱们先说魏延此举的不妥之处。

诸葛丞相突然病逝,并且临终前已经交代了大军回撤,也部署了谁负责做什么的具体安排,这个时候,作为军人来讲,服从命令是第一要务。

即便是你魏延再看不惯杨仪,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先服从安排,一切等回去之后再说。

但是魏延不愿意,非要在这个时候与杨仪争出个高下,弄得己方内部开始大打出手,这不管怎么说,都是极其不应该出现的情况。

另外,凭什么你魏延就不能干断后的活?

难道你比张飞、比赵云都要厉害吗?他们二人,都曾经干过断后的工作,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不能干?

其实说白了,当时魏延闹这么一出,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抢班夺权。

诸葛亮临终前,把军事主导权暂时交给了杨仪,这一点就让魏延十分不爽,加上他与杨仪素来不和,因此就准备武力夺取最高军事权力。

狂妄且不自知,还试图染指最高军事权力,这样的人,得亏他没有成功,如果成功了,那必然会给没有诸葛亮的蜀汉,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况且,此公人缘极差,当时杨仪和魏延分别上书,互告对方谋反,而后主刘禅拿不定主意,就征求大家伙意见,而大多数人,均认定是魏延谋反而不是杨仪。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三国志》

混到连朝中愿意出面保他的人一个都没有,可想而知,魏延在平时,是如何的不招人待见,就这样的人还想抢班夺权,真的是可笑至极。

所以,最终魏延被杀,也是必然的结果,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只是可惜了他的家人,被这么一个蠢人连累,导致夷了三族。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三国志》

所以,魏延之死,一点都不奇怪,纵然他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但却在政治上纯属白痴,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公然不服从命令,为了抢班夺权居然和自己人大打出手,毫不夸张的说,这种举动已经属于是“乱臣贼子”了,因此,最终被擒杀也是必然的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前... 苦心高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 。斯大林是前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他在第二次...
梁帝将兵符交给靖王,让他去调动... 梁帝将兵符交给靖王,让他去调动纪城军支援九安山 胡歌 琅琊榜
原创 唐... 唐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他是那样的强盛、雄壮和开放。李氏皇族本身就有胡人的血统,这又给...
原创 李...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大家的目光又移向大唐。大唐盛世一直以来都令人向往,而唐朝名气最大的皇帝当为...
原创 魏... 公元643年,病榻旁的空气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唐太宗李世民却带着一抹笑意,牵着9岁的小公主衡山,郑重...
原创 李... 唐朝的很多将军大部分都是从对方那里引进来的,例如秦琼和程咬金,他们都是瓦岗寨,后来虽然投靠王世充,但...
原创 李... 唐朝是个伟大的王朝,有着广袤的领土和强悍的实力,扩张型心态,让唐帝国有了一颗包容的心,兼具草原和中原...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傅永(公元433年—516年),山东淄博经开区傅家村人,南北朝时北魏名将。 据《魏书》卷七十列传五...
高旭奇:艺术品的可贵是饱含某种... 拉仇恨 (九十五) 高旭奇 1.有一种寻觅,有一种孤寒,有一种清寂之美,这是独行之士对灵魂的思考。扫...
原创 太...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权力派系斗争屡见不鲜,有些人在这样的斗争中拿出了强硬的姿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