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段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也让人们感慨蜀国的大势已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每一个败将都被杀头,那哪里还会有人愿意带兵。马谡这家伙到底做什么导致自己刚出场就丢了性命。
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对外声称要攻取郿城,让赵云和邓芝率一小部分兵力为疑军,在箕谷牵制魏国大将曹真大军主力,诸葛亮亲率蜀汉大军主力进攻祁山,当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投降诸葛亮,响应诸葛亮北伐,形势一片大好。
这时,诸葛亮让马谡率军做先锋,结果,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的调度,被魏国大将张郃击败,诸葛亮进退失据,被迫退军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在《三国志向朗传》中,明确说了,谡逃亡,也就是说,马谡兵败之后,选择了逃跑,而向朗因为和马谡关系不错,知道情况不报告,诸葛亮因此憎恨向朗,把向朗免官了。
也就是马谡兵败之后,居然选择逃跑,这性质就很恶劣了,败了就败了,回来请罪,或者将功补过,或许,诸葛亮还会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但是,选择逃跑就不应该了!也正是因为马谡逃跑,诸葛亮才坚决要杀马谡,以正军法。
所以挥泪斩马谡,在我读原著的时候,以为诸葛亮的落泪是因为自己惜才,而马谡大败不得不死,这才会落泪。现在看来,诸葛亮是因为自己用人不当高估了马谡,此人该死,可是即使杀他,失地也不能回来,死去的将士也不能复活,而这一切损失都是因为自己的走眼导致的。诸葛亮的泪是不是为马谡流的,而是为那些因为自己失误而白白葬送的事物留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