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墓,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陵前后修建了三十多年,征发劳役上百万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秦始皇陵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陪葬品数量,都排在我国历代帝王墓的第一位。
秦始皇陵里面有太多珍贵的文物,而以现在对文物保护的技术,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如果贸然开挖秦始皇陵,很容易导致很多国宝被毁掉,这个责任谁也担当不起。所以历年来,虽然不断有声音要挖掘秦始皇陵,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敢拍板。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当年挖掘明定陵,结果造成大量文物被损害,也由此成为考古史上的一个深以为戒的大灾难。所以,在技术不足够保护好文物的情况下,确实没有敢拍板贸然动土挖掘。
定陵发掘的惨痛教训是中国考古历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教训无比深刻,深深引起了考古界和国家的重视,于是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鉴于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等条件尚不完善,对大型帝王陵墓,暂不进行主动发掘”。并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
秦皇陵的兵马俑被偶然发现,之后通过挖掘,使得两千多年前的士兵风姿重见天日,兵马俑刚出土时都是身披紫色铠甲和战袍,但是几分钟后因为见了空气的原因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挖掘工作立即终止了。
上世纪50年代的定陵墓,在打开的一刹那,原先五彩斑斓的丝绸就在瞬间全部失色;还有70年代马王堆汉代墓,也是因为技术原因,大量的丝绸和竹简帛书在出土后就迅速氧化变色、变形,并且还没有任何技术可以复原,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堪称文物发掘史上的灾难
所以秦始皇陵墓的开挖,还是需要一定契机的。
其实,就这样让秦始皇陵保持它的神秘感也挺好的,更是对于千古一帝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