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 张家川打造文旅新引擎:“战国豪车”驱动力十足
创始人
2025-08-28 07:03:29
0

青铜铸造的骏马引颈长嘶,金银错落的纹饰流淌着战国风华……在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车舆博物馆里,“顶配版”西戎车舆穿越2000多年时空飞驰而来。当考古发现与产业创新同轨疾驰,这座曾湮没于历史尘埃的边塞小城,正沿着文化“高速路”驶向文旅强县的新坐标。

马家塬出土车舆文化展(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张家川县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古丝绸之路”横贯县境,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20万至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秦戎文化、红色文化相继在这里留下斑斑遗迹。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马家塬遗址是21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3600件套文物中,马车最具代表性。

M18绿松石玛瑙金腰带饰复制品(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车是先秦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综合制造能力的重要体现。” 张家川县博物馆馆长谢安珍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马家塬车舆博物馆以出土文物为支撑,以复原西戎车乘为延伸,深度解析我国早期造车技术及用车礼仪,再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秦戎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谢安珍介绍,将文物复原和文物体验融入现代生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体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以赋能文旅产业。记者了解到,该馆自2023年8月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复原车辆M14-2(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如今,这辆驶自先秦的“战国豪车”,承载着张家川县的文旅“符号”继续驶向未来,且驱动力十足。以“战国豪车”文化IP为核心,张家川构建起“一车牵引、多极联动”的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旅游人数549.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6.32%;旅游花费17.93亿元,同比增长131.40%。

张家川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等资源,纵深推进文旅开发攻坚行动,旅游人数力争达到68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3亿元,分别增长25%、30%。

青铜茧型壶(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来源:央广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苏军血战十六天,终于占领柏林,迫使纳粹德国投降。当然,苏联红军也付出...
历史名人的劝世名言;四 在悠悠华夏的古代岁月中,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极具智慧、饱含哲理的劝世名言。这些名言宛如熠熠生辉的珍宝,...
原创 北... 瀛州所在地成为统县政区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之后便随着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建制的调整而变化。到北宋一朝,在...
原创 原...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开创了封建王朝制度,而这样的制度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大清是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个...
原创 此... 在北宋文坛上,要选出一个标杆式的人物,想必苏轼的的票数会是最高的。他堪称全能天才,诗词歌赋、书法、绘...
郁南黄皮产业亮相中非能源投资论... 3月13日,由非洲能源商会(AEC)主办的“中非能源投资论坛”在上海外滩举行,郁南县创兴产业投资集团...
原创 国... 大家都对1955年解放军部队的第一次授衔与授勋很熟悉,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1935年国民党军队授衔...
原创 重... 《后汉书》有云:"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熟悉中国古代工艺制造技术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中...
原创 李... 《隋唐》系列中李元霸无疑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或许是因为名气太大,弄得很多人以为,李元霸史有其人吧。...
原创 从... 在职场打拼的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我有才能却不受到上司重用?”“我明明比某某某更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