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吕不韦都是秦国相国,又同样都被封为列侯、封君,那么两人谁级别更大一些呢?
虽然两人掌握的权力不分伯仲,但实际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商鞅职爵和拥有的权势
根据史料记载,商鞅因变法有功,加上率军打败魏国,立下军功,最终在公元前340年受封为列侯,封地有商於一带的十五座城邑,封号为“商君”。而在此之前,商鞅先后担任了职爵一体的左庶长和大上造良者。
前者为当时秦国最具实权的外客大臣职务,既可治民,又能治军,属于首席军政大臣,权力基本等同于关东诸侯的开府丞相。在商鞅担任左庶长之前,此职几乎只有秦国嬴姓王室公族之人才能担任,前任就是秦孝公的兄长嬴虔所担任。
后者为当时秦国设置的最高爵位,也同样掌握军政大权。在商鞅之后,大上造良者掌握的军政大权被削,单纯成为新法军功爵制中的一个高级军功爵位,武安君白起就因战功赫赫受封该爵。
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和信任下,可以说商鞅是当时秦国的“第二号人物”,无论是名义上,还有掌握的实际权力都当之无愧。在秦孝公晚年病重期间,商鞅更是独揽秦国的军政大权,拥有的权势和地位也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吕不韦职爵和拥有的权势
吕不韦本是战国末年一个出身于卫国的大商人,后来在赵国都城邯郸经商结识“奇货可居”中的另一主人公秦王孙嬴子楚,并达成了合作关系。
之后吕不韦不惜花费重金,散尽家财,又多次往返奔波于秦国和赵国之间,最终经过数年经营,终于帮助嬴子楚被其父秦孝文王立为承袭大位的嗣子,再到成为秦国太子,最终顺利即位成为秦王。
吕不韦也因此如愿以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秦庄襄王嬴子楚即位秦王同年,就被拜为秦国丞相,同时受封蓝田十二县,封号文信侯,也可称为文信君。在秦国攻灭东周公国后,又改封为洛阳十万户封邑。
后来秦庄襄王去世时,其长子嬴政尚且年幼,便任命吕不韦为秦国相邦,一并将国政托付,号称为秦王“仲父”。此时吕不韦的权势开始达到了最鼎盛时期,可权倾朝野天下,威行于关东诸侯之间。
而吕不韦的封地又有了河间郡及治下的十五座城邑,依据为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土的秦简而整理的《战国纵横家书》,以及
《战国策·秦策五》
所记载文信侯联燕攻赵,扩大河间封地。
那么商鞅与吕不韦,谁的级别更高呢?
从商鞅和吕不韦最鼎盛时期来看,两人掌握的权势几乎不分伯仲,但吕不韦要更胜一筹。而且商鞅的封地也没有吕不韦的多。
原因是商鞅上面还有秦孝公,只能算是秦国的二号实权人物。而吕不韦在秦庄襄王死后,新秦王还年幼的情况下,可以说秦国军政实际皆出自相府。
嬴政即位元年时才十三岁,同年,在秦庄襄王时期攻取的赵国晋阳发生叛乱,将军蒙骜便率兵前去平定,之后数年时间,秦国又不断发兵攻打蚕食三晋土地。
这些政令、军令实际便是相府所出,因为秦王年幼,不能亲政。虽然嬴政名义上是秦国的王,但手中并没有实权,一切国政几乎都是相邦吕不韦代秦王之命处理。
直到九年后,嬴政年满二十二岁,举行成人加冠礼,亲政掌权后,才成为真正的秦王。而在此之前,相邦吕不韦则是秦国的实际掌权人和决策者,故而吕不韦无论是在名义,还是权势方面都要更胜商鞅一筹。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