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霍去病每次出战,都是杀敌众多,伤亡很少,他是如何做到的?
创始人
2025-08-28 02:32:32
0

霍去病18岁出道那年,大司农上书汉武帝:经费告竭,不足以奉养将士。

那是公元前123年。这一年,霍去病被封为嫖姚校尉,仅率领800人,长途奔袭几百里,突袭匈奴,杀敌2028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

霍去病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但是,不要因为冠军侯横空出世,就以为这场大战,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这场战争的主角,本不该是霍去病,而应该是卫青率领的10万大军。

这年春天,卫青率领10万大军、6个将军,浩浩荡荡地从定襄出塞,对上了匈奴单于。和匈奴单于对上之后,歼敌数千,回师修整。

夏天,10万大军再次出塞,歼敌万余,却损失了赵信的3000人马——这个曾经的匈奴小王,遭到匈奴的打击,全军覆没,他也没敢再回汉朝,直接重新投降了匈奴。

10万大军,2次出塞,歼敌不到2万人,其中还包括霍去病这2000人。

而霍去病这2000人,是仅仅率领800人,就获得的战果。

这个对比,实在太过鲜明。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司农上书给汉武帝,说:朝廷连年征召十几万大军征战匈奴,每场战后,都要赏赐十几万金,汉朝的士卒和战马已经死了十多万,这还不包括武器、盔甲的运转经费。

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没钱了,养不起打匈奴的军队了。

然而,匈奴还远远没有被打退。匈奴单于实力尚在,匈奴左贤王更是几乎毫发无损,河西走廊上遍布着匈奴大大小小的王,汉朝的边境,仍经常被匈奴袭击。

汉武帝来到了反击匈奴的十字路口。

卫青的横空出世,让汉朝第一次在主动出击中战胜了匈奴,让汉朝收复了河套地区,让匈奴人对汉朝的威胁日益降低。汉匈之战,汉朝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来到了新的转折点。

如今,汉武帝需要找到一种新的作战方式,杀敌更多,自身的伤亡更少,花钱也更少,尽快结束这漫长的战争。

他找到的这个答案,就是霍去病。

我们先来看看,在霍去病出道之前,汉朝出击匈奴的战绩和伤亡。

前130年,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各率1万骑兵出击匈奴,李广全军覆没。公孙敖损失7000人,公孙贺无功而返,唯有卫青,杀到龙城,斩杀700人,自身伤亡没有记载。

前128年,卫青率领3万骑兵,斩杀数千人,自身伤亡没有记载。

前127年,卫青率大军出塞,军队人数没有记载,捕获敌人几千人,收复河套平原,自身几乎没有伤亡。

前124年,卫青率领3万骑兵,捕获匈奴男女1万5千人,自身伤亡没有记载。战后卫青被封为大将军。

接着,就是开头说的,前123年,卫青率领10万大军两次出塞,杀敌不到2万人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7年的时间里,汉朝总共6次出击,派出几十万人次的军队,杀敌总数大约是4万人。

每战中自身的损耗则比较模糊,记载缺失,唯有大司农的一句话总结:汉军之士马死者十余万。

而当霍去病开始以将军的身份独立领军时,汉军的战绩和画风,一下子就变了。

霍去病三战河西,杀敌4万多,投降4万,自身伤亡约2万

河套地区已经收回来了,匈奴单于也暂避汉军锋芒,汉武帝的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

只要拿下河西走廊,汉朝就打通了去往西域的通道。

在这个人马疲惫、军费告竭的时刻,汉武帝要怎么简洁高效地出击呢?

他的选择是:霍去病。

公元前121年春天,20岁的霍去病第一次以将军的身份独立领军。

他率领1万骑兵,如飓风般扫过河西走廊,6天转战5国,试探出了河西的深浅。

这也是霍去病打得最艰难、最惨烈的一战。他和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在皋兰山下短兵相接,近乎极限一换一,以7000人的损失,斩杀对方8900人。

夏天,霍去病又回到了河西走廊。

史书上说他率领数万人,没具体说是多少万,但是根据汉军一向的出动规律,应该不超过3万人。

和他配合的公孙敖半路迷路,霍去病只好孤军深入,以减员3/10的代价,杀敌30020人。

假设霍去病率领的是3万人,则他这次损失差不多是1万人。

在霍去病的打击之下,匈奴在河西走廊仅剩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损失惨重,被单于问责。他们一合计,决定投降汉朝。

这年秋天,霍去病再次回到河西走廊,接受匈奴两王的投降。

结果,他来到河西之前,事情就发生了变故。休屠王反悔,不想投降了。浑邪王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休屠王,却控制不了休屠王的手下。

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来到河西的时候,休屠王的手下四散开去,想要逃走。霍去病当机立断,勒令浑邪王原地听令,并下令把要逃走的约8000人全部就地处死,控制住了局面。

经此一役,4万匈奴人投降汉朝,这是汉朝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匈奴人投降事件,大涨了汉朝威风。

更重要的是,河西走廊这片土地,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

班固在汉书上称此举为: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完成这一切,霍去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杀敌近6万,比汉朝过去7年的战绩加起来都多,外加投降的4万人,却只出动了5万人次。

这是霍去病在20岁这年,交出的成绩单。

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效率。

漠北之战,以1万5千人的代价,杀敌7万

霍去病22岁那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大决战。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5万骑兵,出击匈奴。

此战,卫青面对匈奴单于,一路追击到了赵信城,火烧赵信城而还。他杀敌1万9千人,损失数和杀敌数大致相当,没能增加食邑。

霍去病则打出了军旅生涯的巅峰之战。

他率领投降的匈奴骑兵,越过沙漠,决战匈奴左贤王,杀敌70403人,几乎把左贤王部歼灭殆尽。

战后,他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并来到了瀚海边上。

这就是有名的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霍去病的损失,《史记》说是2/10,大约1万人;《汉书》说是3/10,约1万5千人。

如果这两个说法都没错的话,这应该是约数的差异,霍去病军队的损失,估计在1万2千到1万3千人之间。

霍去病的每一次战功和战损,在史书上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绝不含糊,甚至好几场战役,战功人数精确到个位数。这在同时代的将领里,是非常罕见的。

大概是因为他的战绩实在太辉煌,所以汉武帝的每一次表彰诏书,都写得很明确吧。

我们可以清晰地计算出霍去病的总战绩:

正面战场11万(首战0.2万+河西一战0.89万+河西二战3万+漠北之战7万)+河西受降逃兵0.8万+投降4万=

16万

而他的伤亡总数,以史书上记载的最大值计算:

河西一战0.7万+河西二战1万+漠北之战1.5万=

3.2万

率领军队的总人次:

河西一战1万+河西二战3万(猜测)+河西受降1万+漠北之战5万=

10万

总计率领过10万人次大军,损失3.2万,杀敌12万,投降4万,打通河西走廊,和卫青一起,把匈奴打得远遁漠北,多年不敢犯边。

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没有一个人有这么高的效率。

那么,霍去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霍去病的用兵之道

有人说,霍去病之所以能取得这么显赫的战功,是因为汉武帝把最精锐的军队都给了他,他本人的能力,说不上多强。

然而,打仗不是过家家,更何况,汉匈之战,是汉武帝面临的最重要的战争了。如果不是霍去病实在能力出众,汉武帝怎么可能把最精锐的骑兵都交到他手上?

要知道,霍去病的身边,是没有老将帮衬的,他不带老将出征。甚至到了漠北之战,他连副将都不用,几乎是一个人独断专行。

每一场胜仗,都是他硬实力的体现。

那么,他是怎么打仗的呢?

1、长途奔袭,出其不意

长途奔袭,指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飞快的行军速度,攻击远距离的敌人,在敌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举打垮他们。

这是霍去病的看家本事。

当霍去病第一次走上战场,就熟练利用“长途奔袭”的套路,仅仅率领800骑兵,就甩开大军,奔袭几百里,去攻击匈奴军队。

匈奴人根本没想到汉军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地方,毫无抵抗的准备。匈奴单于的祖父、叔父,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官,不是被霍去病所杀,就是当了他的俘虏。

河西之战里,霍去病的行军速度,更是快得难以想象,仅仅用了6天,就转战5国,横扫河西走廊。

漠北之战,更是奔袭2000多里,几乎全歼匈奴左贤王军队,封狼居胥。

《孙子兵法》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匈奴人连霍去病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都不知道,只能等着被他击垮。

2、善于使用怀柔政策

这是霍去病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特质。很多人都以为他打仗,靠的是快打硬抗,可实际上,他把怀柔政策,也应用得很好。

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之所以能6天转战5国,而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最关键的,就是这一点:凡是放下武器的,都不杀,也不夺取财物,敢反抗的,全部歼灭。

所以,我们看霍去病的战绩,可以看到,相比于同时代的将领,在他手下投降的匈奴人出奇地多。甚至汉朝开始反击匈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匈奴投降事件,也是发生在霍去病的河西之战。

《孙子兵法》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这些怀柔政策,正是霍去病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

3、善用匈奴降将

在霍去病同时代将领中,霍去病是唯一一个,在他手下封侯的高级军官,大多是匈奴人的。

宜冠侯高不识,曾经的匈奴句王;

壮侯复陆支,曾经的因淳王;

众利侯伊即靬,曾经的楼专王;

煇渠侯仆多,匈奴降将。

而记载中跟随霍去病最久、就连封号都叫做“从骠侯”的赵破奴,则是一个在匈奴长大的汉人。

高级军官里匈奴人多,他手下的士兵,匈奴人也不少。

漠北之战,诏书里直接写霍去病“躬将所获荤粥之士”,意思是,亲自率领俘虏的匈奴士兵,其中包括之前投降的,和就地投降的匈奴人。

就连他去世之后,都是由匈奴人组成的属国军送葬。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霍去病手下有这么多匈奴人,他对匈奴的了解程度,必然相当透彻,当然能打胜仗。

4、取食于敌

漠北之战的战线实在是太长了,以当时汉朝的条件,很难给军队足够的补给。在汉武帝的诏书里,特地强调过,霍去病解决补给问题的办法就是:取食于敌。

《孙子兵法》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意思是,古代的战争,在粮草运输方面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将领能够取食于敌,将会20倍地省钱。

霍去病出道的时候,汉朝已经穷得连军费都很难拿出来了,他的作战方式,给当时的汉朝,减轻了很多负担。

战绩好,还省钱,难怪汉武帝喜欢用他了。

[图片16]

写在最后

汉武帝曾经想要教霍去病孙吴兵法,被霍去病拒绝了。

可是细看他的用兵之道,却发现,他的种种做法,都可以在孙子兵法里找到依据。

后世的《李卫公问对》里,李世民曾经感慨:霍去病暗与孙吴合。

或许,这就是天才吧,就算没有专门学习过兵法,也知道该用什么方式领兵作战,并取得赫赫战功。

在汉匈之战的历史上,卫青是伟大的开创者,给汉朝带来了第一场胜利,为汉朝找到了对抗匈奴骑兵的方式,最终击败了匈奴单于。

霍去病则是那个加速器,自从他横空出世以来,就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让匈奴迅速崩溃。

可惜,霍去病只活了不到24岁,就英年早逝。

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早逝,他的尽头在哪里。

你觉得呢?

[图片17]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北魏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鲜卑族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政权,拓跋珪作为北魏的第一位统治者,他在位期间曾...
原创 1... 关注历史实战,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前言 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搬迁到北平,选了香山暂时作为几...
《三国志·战棋版》10个PK5... 哈喽大家好啊,PK5官渡之战也能转兵种,但这赛季能转两个,在这个赛季中有哪些武将经常用来转兵种的呢?...
原创 清... 说起咱们国家的历史,有个事儿挺有意思,那就是宦官制度,这制度,存在了有两千多年。 宦官们虽然地位不高...
红山文化考古工作有哪些新进展?... 穿越五千多年的时光隧道,在我国东北地区西辽河畔,一件件雕琢精美的玉龙正在抖落历史的尘埃;随着考古工作...
原创 明... 明末女真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为父复仇”的历史,努尔哈赤的崛起,也都是在复仇中完成的。 其实女真自辽...
原创 隋... 高句丽在隋朝已经成为边患,在隋朝开皇年间,就曾经勾结 靺鞨 主动入侵辽西军的驻地,所以不去说什么打高...
原创 晚...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清朝末年非常杰出的汉人士大夫代表人物。其中曾国藩出道最早,是左宗棠和李鸿...
原创 被... 要是真这么认为的话,无疑会让两个人很是尴尬,一个是挑选洪教头教习武艺的柴大官人,另一个则是八十万禁军...
原创 三... 《三国演义》第五回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首战汜水关就遇到了猛将华雄,结果联军连折数将,一时众诸侯也是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