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一个孤儿乞丐混迹成一代开国君主的,堪称传奇,这样逆天的转变离不开朱元璋本人的杀伐决断和铁血手腕,在建立明朝以后,朱元璋表现出了对权力控制的十足欲望,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对于那些功高震主的异姓武将大臣,朱元璋都把他们杀掉了,而且也取消了丞相制度,还把自己的皇子封为藩王,让他们镇守四方,这样,国家大权就牢牢地把握在朱家人的手里了。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进行了很多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功劳是很大的,但是在他驾崩之前,却下旨:在他死后,各地藩王都不需要回来奔丧,前面说了,藩王们都是他的皇子,父亲去世了,儿子不回来奔丧,这真的说不过去,这也是“不孝”啊,更何况,朱元璋还是堂堂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不是把皇子们往“不孝不忠”的方向推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他是有深意的,也是迫不得已的。
原本,朱元璋是立长子朱标为太子的,但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因为喜爱朱标,又立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朱允炆为太子,当时立朱允炆的时候,朱元璋就察觉到诸皇子的不满,表面上平静但内里却在暗流涌动,尤其是在他驾崩前夕,朱元璋更加担心,如果自己死后,那些皇子们借着奔丧的名义集结起来讨伐,阻止朱允炆登基,那朱允炆的性命就不保了,所以,思前想后,就下了这道圣旨,这都是他在为朱允炆着想。
后来在朱元璋死后,藩王们也就没有回来,原本皇帝死后要停灵很长时间,才会下葬,但是朱允炆却在7天以后就火速把爷爷朱元璋下葬了,同样的理由,也是怕停灵太久的话,会给皇叔们吊唁的借口,所以就早早让朱元璋入土为安了,有人说,这也是朱元璋生前交代的,也有人说这是朱允炆自己决定的,现在已经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