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衍圣公能经久不衰,世代藤黄,靠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何会落下骂名
创始人
2025-08-27 15:05:17
0

《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碑》中有载:"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从这段史料中可见,千古圣人孔子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作用不仅仅止于思想文化方面,乃是帝王朝臣、平民百姓之楷模。“衍圣公”这一传承数千年的世袭封号,便是对孔子嫡派后裔的尊崇。

此封号始于西汉元始元年,在后代王朝中经多次变化,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时,改封为衍圣公。此后便一直沿袭这个封号,直到民国时才划上句号。

这恰恰印证的便是孔氏家族历经两千多年而兴盛不衰的历史,尽管朝代更迭,但衍圣公和孔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却从没有衰落过。那么衍圣公和孔氏家族是如何时代不衰呢?这样一个千年望族最后又为何落得“七十六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的负面评价呢?

一、孔氏:独特的政治资源

衍圣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封建政治体系中盛宠不衰,最大的依靠便是来自儒家文化的独特政治资源。

自秦代以来,王朝更迭,故而不同的朝代自然会有不同的制度,朝代、制度虽变,主流文化却不变。众所周知,自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力举措下,儒家文化便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在政治层面最大的体现便是所谓的天人感应理论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这两个方面正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这正是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所需要的,因而在每个朝代,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新的统治者上任后,得到百姓支持,基本都是继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体系。

纵使是在元朝这样外来而不认同儒学的王朝中,他们依旧没有能够避开这一“铁律”。并且随着元朝统治者的更迭,元朝对于儒家文化更是越加重视。

当然,儒家文化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被尊为万世师表,尽管春秋战国的时期已然过去,但是孔子的后代还在。

统治者尊崇孔子的后代,便是为了让天下的读书人信任这个政权是善待读书人的,从而得到有才之士的效劳。

古今中外,人才都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核心和基础。无人可用,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和未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再者一旦天下读书人归心,乱法之人便消失殆尽,国家自然稳定,皇权自然稳固。

在封建王朝中,士族才是统治的基础,平民百姓顾好自己的生活便已经力不足了,而这些读书人、士族才是真正难以搞定的,并且他们对于民族的认同感也会比平民百姓多得多。汉族统治者尚且较少会被反对,对于像元朝这样的外来者,获得读书人乃至士族的认同感可谓是重中之重的。

因而,在元朝时,孔子后人的地位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从这来看,足以可见元朝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所做出的努力。

纵使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难以撼动,但也非能够完全稳固。所谓百姓皆是臣民,一切的决定权都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衍圣公”的特权和地位来源于帝王,自然也为其所掣肘。

故而,历代“衍圣公”基本都是本着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作为既得利益的特权阶层,为了保持其家族繁盛,孔家对于政治的处事法则事实上非常保守的,他们并不会去反对和触及统治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衍圣公”和孔家是为了皇帝而代言的,故而才能够延续千年。

二、如何稳固孔氏的地位?

可以说,历代“衍圣公”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从来都是不顾家国之义的。

诸如在南宋的靖康之变后,时任衍圣公的孔端友便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带领孔家仓皇逃离了曲阜,后世居于衢州。

又如被明朝崇祯皇帝尊奉了数十年的衍圣公,却从不感念恩德,而是在清军刚入关时便投降,甚者还在清朝的剃发令发布时,衍圣公立马上书《上剃头奏稿》,以表臣服。

如此种种都可见衍圣公在国家危难关头的“卖国”以保自身荣耀的行为。那么孔家为何会如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想要保住千年的荣宠。

自宋朝时,孔子的嫡系后人就有了正式爵位,并成为华夏第一名门望族之后,衍圣公这个爵位已经在孔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名利和财富容易使人堕落,这句话在衍圣公一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尊崇的生活已经让这个最该正直人善的家族却成为了最容易卖国的家族。

三、欺压百姓,留下骂名

说到这里,就不难知道为何经久不衰的衍圣公却留下“家奴、贰臣”这样负面的评价了,毕竟在华夏民族的大义中,卖国永远是最令人所不耻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历代“衍生公”对于普通百姓的欺压手段。

作为一个有千年底蕴的家族,孔府积攒着上百万亩的土地,这是通过朝廷的赏赐、土地兼并等途径,积累的庞大家族财产。

这样庞大的财产自然不可能只是放着就行的,财产需要保值,因而每任的衍圣公都为了这笔巨大的财产而想尽方法。衍圣公之所以每次都快速向新的朝代统治者所臣服,便是为了保证家族财产的延续。

曲阜的孔家无疑是汉族中最具有特殊地位的贵族。尽管是清代满人入关后,统治者也依旧承明代之法,封衍圣公,并赐大量土地作为孔家的祭田、林地、庙基地等等,这些土地能够世袭相传。此外,孔家为了财产还大量购置百姓的田地。

孔家的地亩不纳赋税,也不服差役,甚至衍圣公所属的各户独立于官府之外。清朝时,曲阜的县令向来都是由衍圣公保举的孔氏族人充任,因此在实际上,衍圣公行使地方的行政与司法权。

孔府对于其下属的佃户有着高度的统治权力,对佃户就如同对待奴仆一般,对其进行了极大的压迫和剥削。欺压才行的家族,又如何能够留下什么好名声呢?

小结

对于孔家成为名门望族的原因是不难想象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派时期各异,每个统治者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思想,儒家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但到汉朝时,汉初的统治者为了改造秦朝所留下的剽悍民风,因而选择了提倡遵纪守礼的儒家文化,并在经过汉武帝时期,儒家文化得以成为社会主流。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的儒家文化,在历代的政治体系中作用和地位自然是难以撼动。

故而无论汉族或是少数民族当政,为了能够天下归心,便需要通过儒家文化的天命学说和正统思想来为自己的统治所服务。在儒家体系的理论中,统治者有否得到天命的指定是与其德行密切相关的,而德行是需要时间来表现,但稳固统治是必须尽快的。

所以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每个朝代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最好方法便是为孔子的后人提供优待,得到孔家的代言。这便是为何孔子的嫡系后人能够世袭衍圣公,并且地位颇高。

尽管衍圣公一派和孔家在后世中留下了不少的骂名,但不可否认的是,并非是所有的衍圣公毫无忠贞,孔家后人中也有英杰,他们也曾对历史做出过贡献。

这也告诉我们,即便是千古圣人孔子的后代,尽管是被奉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一旦有了权力,一旦权力失去了管束,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腐败。只有对权力加以束缚,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品德。

参考资料:《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怀揣诗歌的种子,享有内心的清澈... 11月22日下午,诗人杨键最新诗集《一粒种子》首发分享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举行。本次活动以“对...
王子文大胆拍摄《红秀》写真,风... #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 提到王子文,大家对她的 “精灵系” 形象和娇小却有气场的风格很熟悉。她...
上海老太擅闯鱼塘摘粽叶,被两条... 上海老太擅闯鱼塘摘粽叶,被两条恶霸犬咬死,责任如何划分? 八旬老太擅闯乡间鱼塘,被两只恶霸犬撕咬致死...
原创 人... 古人常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天道轮回,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展现了不...
全新魏牌蓝山试驾体验:“大块头... 作为一款新豪华SUV,魏牌蓝山凭借其宽敞的空间、智能的科技配置和强劲的混合动力系统,吸引了大量家庭用...
小米集团:控股股东雷军斥资约1... 小米集团11月24日发布公告: 小米集团董事会获该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控股股...
事关河南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 河南省2026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含专升本、对口招生)即将陆续开始。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是普...
刚刚确认:8级!马上到武汉,及... 今天(11月24日) 武汉市气象台发布 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请注意防范 预计今天午后到前半夜 武汉大...
李在明回应高市涉台言论 据韩国《东亚日报》等韩媒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地时间23日表示,韩国将稳定地处理好对华关系,推进以国...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履新北...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官网获悉,郑宇已任北京市民政局党组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郑宇,男,汉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