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远古传说: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创始人
2025-08-26 22:02:47
0

夏朝人很嚣张啊,小编只吃过驴肉。夏朝人吃了最后两条龙,这事是以史料形式出现的远古传说。此事录在司马迁《史记》。

常闻夏朝人养龙传说,正经史书如《史记》和《左传》都有类似记载,传的有鼻子有眼。夏朝人到底有没有吃龙?或者说他们到底养了什么东西,后被世人传为养龙?

夏朝人吃龙的故事

①"孔甲畜龙"典故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史记》载,夏后氏孔甲,一日见野外天降二龙,一雌一雄。此乃天帝恩赐,大吉之兆,可是孔甲不会养龙("食"为饲养)。有人名刘累,此人曾从豢龙氏那里学过驯龙术,于是便为孔甲养龙。孔甲赐其"御龙氏"。

谁料这刘累比纸上谈兵的赵括强不了多少,雌龙被他鼓捣死了……刘累抖个机灵,就做成龙肉端给孔甲吃了。孔甲不知是龙肉,直呼好吃,好吃,让他继续做起来,不要停。刘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另一条也杀了……

很快,孔甲发现没有龙肉吃了,两条龙也没了,就派人找刘累。刘累机灵的很,心知大祸临头,早就悄悄溜之大吉了……

以上是《史记》所载,另见于《左传》、《路史》、《吕氏春秋》等古籍,大同小异。

②夏朝养龙传说

当舜之时,人来效献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路史·后纪

故帝舜氏世有蓄龙,及有夏,孔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说舜帝时天下臣服,四方进贡各种奇珍异兽,其中就有龙。有人叫董父,好龙,通晓龙习性,懂龙驯养之术。舜帝就让他养龙,并赐"豢龙氏"。所以上文说舜帝世代有龙养。

后来到孔甲时代,因顺服天帝,获赐雌雄二龙。后面故事就是刘累把二龙弄没了……

孔甲为夏朝十四任君主。舜帝常有龙养,来到孔甲时代,一无龙可养(天帝赐龙),二孔甲不懂养龙。可见孔甲时期龙已经很稀有了。

天帝所赐雌雄二龙已被吃掉了,所以就有了说法"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

孔甲到底养的是什么东西?

龙形象无非三类,自然动物、图腾文化、其他象征。夏朝人把龙养在家,还能吃掉,看来那是还没强大到飞升的龙。

神化的龙只是图腾,动物化的龙存在吗?远古太久远,有很多传说,有很多文物资料,司马迁也搞不清,大概就依葫芦画瓢录在史记。

类似演绎文化又如神龟,但龟现实存在,神龙呢?假如孔甲真的养过"龙",原型是什么?

①夏朝文物的龙图案

临汾陶寺遗址文物彩绘龙纹陶盘和鼍鼓。

经考古家确定,该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孔甲生卒年代不详,据推为前1700年前后夏朝君主。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件文物所处时期恰好在舜帝和孔甲之间……

彩绘龙纹陶盘丨古代祭祀礼器,上有龙形图案。龙体型硕大,嘴修长,大而方,口生锯齿獠牙,酷似鳄鱼嘴巴。尽管艺术形象会再经加工,但皮肤更像鳄鱼而非我们熟悉的龙。

鼍鼓丨乐器,也属礼器,此鼓以鳄鱼皮为外蒙皮,鼓的支架为鳄鱼的骨板。

②甲骨文字形

尽管文字要把实物抽象化,但是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龙字依然保留几个特点:大嘴,长尾,有爪,修长身型都和鳄鱼很像。

细节:鳄鱼趴地休息时会习惯性张嘴巴,还有头部凸起疙瘩,这些在甲骨文上都有体现。尤其部分写法字形往一边弯曲,还有宽度和长度比例,这形象和鳄鱼体态太像了。

③周易描述

《周易》曾经对龙形象有过一番刻画:龙生血盆大口,生活于水域。

"血盆大口"能用来形容龙嘴吗?龙是神物,是图腾,与君王为伍!龙多有能耐,海陆空三栖,为什么强调"生活于水域"?但是,这两点和鳄鱼完全符合。

两件文物、周易描述、甲骨文字形,龙的形象都指向鳄鱼。远古时期北方曾生活着鳄鱼,古人用鳄鱼皮蒙鼓,技术娴熟,可见一斑。

所以,夏朝人养龙之说,大概率养的是鳄鱼。所谓"夏朝人吃了最后两条龙",若果有其事,孔甲和刘累养的也是鳄鱼。

小编结语

龙,鳞虫之长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古人把动物分"五虫",龙为"鳞虫"之首。很明显,水域霸主就是鳄鱼,如果我们概念里的龙不存在,那么鳄鱼算得上"鳞虫"之首。

野外水域中的鳄鱼,这个生着硕大脑袋、满嘴獠牙的庞然大物一定会让古人望而生畏,古人认为鳄鱼为"鳞虫之长"说的过去。

唯一可与鳄鱼匹敌的"鳞虫"只有蟒蛇,很可惜,它有专属古称"长虫",而且蟒蛇只是喜近水泽,而不像《周易》说的"生活于水域"。

很多古籍文献表明,龙最原始的样子或是鳄鱼,但鳄鱼注定无法保住自己"龙"形象。

龙是三栖神物,鳄鱼那体型在天上飞不尴尬吗?所以要拉长,变成蛇身;鳄鱼性凶猛,如何和仁厚君王捆绑?加上鹿角和人须;形象不够亲近民间,整个牛头和驴嘴……

龙形象一直演变,形象如此繁多,又有无数衍生文化,原因只有一个:时代需求。

变,但有规律。元素或来自图腾,或祈福,或人们身边的动物。图腾这东西首先关乎心理和情感,不然如何成为古代统治手段?好听点,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大家觉得,夏朝人养龙,到底所养为何物?如何看待刘累这个奇葩?哈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一个人的名字可能是假的,但他的外号一定是真的。” 历史上的名人,有不少人都有着鲜明的绰号,什么“青...
有一种文字,性别为“女” *本文为搜狐文化原创内容 李子柒回归,"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小红书非遗话题浏览量突破33.7亿,去...
孙继业:中山先生齐鲁行——纪念... 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先后到全国各地考察,其中到过山东烟台、济南、青岛等地,在齐鲁大地上留下过...
原创 清... 嘉庆二十年的紫禁城储秀宫内,15岁的绵宁(即日后的道光帝)盯着跪在殿中的两名少女,手中的《礼记》突然...
相似的历史与重演的悲剧 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留下了一段经典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
原创 大... 在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笔为剑、以智为谋,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纵横捭阖,深...
原创 古... 我国古代有“四大神器”,分别是黄帝的轩辕夏禹剑、夏朝时期的禹王九鼎、战国时期的和氏璧、明朝时期的永乐...
原创 父...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就连凶猛的老虎都不会吃掉虎崽,更何况是人类呢?可这个孩子却被父母关进米柜,饿了...
原创 原... 从小读着“四大名著”长大的我们,对于《三国演义》应当是十分熟悉的,在罗贯中笔下,三国时期的那些英雄豪...
原创 水...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论单兵作战能力无人能及,虎牢关一战,吕布独自鏖战刘关张三人,不落下风,在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