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何想将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
创始人
2025-08-26 16:32:30
0

北宋建国十六年以来,国力不断强盛,整个国家的发展运势处于蒸蒸日上的态势,怀念故土的宋太祖赵匡胤带着一些朝中文武大臣一起驾车西去洛阳,这场洛阳之旅从一开始的温情怀故到最终的不欢而散,并且还引发了史上著名的“迁都之议”。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之地就是这洛阳,在洛阳所待的时间虽然说法不一,民间有说他是十二岁出游,也有说赵匡胤在洛阳生活有二十余年,但是总的来说赵匡胤对洛阳的熟悉已经超过了十年。

话说西游洛阳的赵匡胤便装行走在儿时玩闹的洛阳大街上,看着过往百姓安稳的生活状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回到曾经自己住过的夹马营,赵匡胤的心情就像是坐上了飞机一样快乐就跟一只小鸟一样,甚至还在儿时嬉戏的土河边挖到了自己小时候埋藏的玩具石马,童年的回忆再次浮现在脑海。

而后赵匡胤便跟自己的大臣商议将大宋的都城从开封迁来洛阳,但是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为了反抗大臣们,赵匡胤直接在洛阳住了下来,只要大臣们答应迁都洛阳自己便返回开封,这么一住便是两个月。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大臣们绞尽脑汁跟赵匡胤斗智斗勇,最后大臣们只能请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来劝说。

赵光义一来,聊了一通终是把赵匡胤劝动回了开封。但是奇怪的事就是赵匡胤回到开封之后便没有再提迁都洛阳的想法,甚至在回开封五个月的时间便暴毙在宫中。

按理说当时的赵匡胤才50岁,经常征战的他体质好于普通人,不可能这么早就亡了。

不过后人不仅对赵匡胤的死存在质疑,甚至也对赵匡胤为何在临终之前执意要迁都洛阳,难道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多大的阴谋呢?

由赵匡胤引发的这场“迁都之议”如果放在其他的皇帝身上,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为了给自己的父亲立庙号那是可以跟大臣使出各种软磨硬泡,甚至最后不听话的大臣直接杀了,旨为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赵匡胤一个简单的迁都并不能像朱棣那般说把都城迁到自己的老巢北京就给迁过去了,赵匡胤堂堂一个大宋开国皇帝怎么就不能这么任性地迁一下都城呢?

赵匡胤一次回乡之旅却引发了迁都洛阳的想法,所以这赵匡胤迁都洛阳最初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想着自己根要落在洛阳,这片曾经生养过自己的故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是无数英雄憧憬的美好画面,曾经的西楚霸王项羽也是这般,但是最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赵匡胤是一个重感情对故乡有很深厚依恋情感,并且也十分认同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迁都不成的赵匡胤便只能一箭将自己的皇陵安排在距离洛阳很近的巩县,所以这迁都洛阳的原因之一就是赵匡胤这落叶归根的想法。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臆想,真正的原因在于,洛阳是古都,有险可守,在古代定都的首要考量就是城防,开封一马平川,在当时的主要潜在对手游牧民族来说,朝发夕至。

赵光义在劝说赵匡胤回开封的时候说出了“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这句话说动了当时坚定迁都洛阳的赵匡胤,这其中也能引出赵匡胤迁都洛阳是有着国家长远发展考虑在里面。

首先我们从地形上看,洛阳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群山环绕,北部有黄河之险可以抵御外族的入侵,还有太行山、王屋山这两座大山阻隔敌人的脚步,东面有嵩山这座大山作为天然屏障,南边有熊耳山、伏牛山以及外方山,西面有中条山、邙山等,这样好的地理位置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难怪历史上的洛阳有十三个朝代定都于此,这比“七朝都会”的开封强太多了。

反观我们看看开封,虽然水运条件非常发达,但是地理方面的缺点显而易见,一马平川的平原北部与契丹仅仅只隔了一条黄河,完全没有有力的山川作为屏障阻挡,一旦外族入侵很难阻挡。

黄河冬季会冰封,想要靠着黄河抵御外族,可能还得担心黄河水患的问题了,曾经的开封可是被黄河淹没过一次,这不是没有例子。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定都开封属于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后周的都城就是开封,虽然从开封这易攻难守的地理位置上看,很多在开封建立的王朝均为短命,但是在宋朝最初定都开封是应了各方面客观因素的要求,属于最佳的方案。

开封的水运等交通发达,便于强兵作战,开国的宋朝为了开拓疆土以攻占为主,主打的方向为南方,没有往北方考虑,所以都城位于开封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如果将目光转移到现在,再往北方的契丹看看,以及盘踞在山西的北汉,一旦两者联合起来,宋朝危,从北宋的灭亡也能得出,当初如果大臣们听从赵匡胤迁都洛阳,兴许北宋不至于那么早就被外族给干掉,也就不可能出现南宋,兴许宋朝还能如唐朝那般繁荣昌盛个两三百年呢。

不过对于赵匡胤执意将都城迁往洛阳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后人的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一猜想源于迁都不成五月而亡的赵匡胤事件,五个月就没了,对于迁都的事情甚至也没有再继续执拗下去,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妖兴许就是这接替赵匡胤之位的弟弟赵光义了。

当然了,这是千年悬案,时至今日只能够猜测了。

赵光义在开封是做了十几年的开封府尹,在开封培植了自己大量的亲信,有着强大的关系网,所以一旦迁都洛阳无疑将自己的根系连根拔起,所以赵光义有可能会收买当初那些跟随赵匡义巡游洛阳大臣坚持反对迁都洛阳,甚至在劝说的时候还说出了那句话,难道洛阳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他那么聪明怎么能看不出来吗?

其实赵匡胤妥协不迁都之后还爆出了一句“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每每后人提及北宋的灭亡总是要想到当初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这件事,甚至当初赵匡胤的这句话已经印证了自己当初的想法是正确,北宋的都城得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1年坚守!“较真”的詹敬江,... 近年来 茶山镇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聚力生态文明建设 纵深...
原创 你... 一说起岳飞,大家都会想到岳母刺字,想起他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是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原创 那...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出现了众多的政权。这些政权有众多的不同,有的实力弱小,有的实力强大那些实力强大...
山西平定瓦岭村的红色记忆与绿色... 太行山革命老区腹地的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瓦岭村,是一个被红色记忆浸润、绿色产业滋养的山村,在村党支部书...
原创 古... #古人晚上的娱乐生活有哪些# 说起夜生活,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白天一番劳作后,剩余的夜晚活动时间可比...
原创 流... 前言 35岁的蔡文姬,流落匈奴12年,回归中原后竟被曹操强制嫁给小她12岁的年轻人。古代女子30岁...
原创 毛... 毛主席一生宏才大略,古云:三十而立。毛泽东30岁的志向是什么?史无可查。不过,笔者查到他32岁时志向...
原创 “... “围魏救赵”其实并没有救了赵,反而让它损失惨重—— “围魏救赵”经常被人津津乐道,被列为三十六计之一...
原创 3... 命运的钟摆 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换算为公元1908年11月14日(周六)18点33分,在清朝历...
原创 假... 明朝胡应麟评价曹氏家族时曾说: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这阿瞒自然是曹操,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