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匈之间“和亲”的背后,掩盖的并不仅仅是大汉王朝的屈辱
创始人
2025-08-26 13:32:59
0

提起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最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战争”与“和亲”。而每当提起“和亲”,又总会有人提起那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屈辱。似乎,我大汉朝实力之强大,剑锋之所指,足以封狼居胥,却为何要靠一弱质女流来委屈求全。

然而,问题是,一个所谓的“假公主”又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以代替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保证两个国家之间的和平?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政策尚不足以高挂免战牌,汉朝时的一个“假公主”就可以当此重任?其原因何在?

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从汉匈双方的角度来看,他们各自的需求及“和亲”政策的根本意义,再来评价“和亲”的成败得失。

一、“和亲”政策的概况

“和亲”政策始于建信侯娄敬的提议,而其触发原因则是刘邦的“白登之围”。

当时,楚汉战争刚刚结束第二年,韩王信敌不过匈奴,便投降了匈奴,相约共同攻打太原。刘邦为了平叛,亲率32万大军,直指韩王信和匈奴,结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刘邦根本没把匈奴放在眼里,孤军深入,终致被困于平城的白登山上。后来靠着贿赂匈奴冒顿单于的瘀氏,才幸免于难。

正因为有此一役,刘邦才开始正视汉匈之间的关系,并采纳了娄敬的“和亲”建议。不过,娄敬最初的建议是将刘邦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嫁予冒顿单于,最后在吕后的强烈反对之下,仅仅嫁过去了一个宗室之女。娄敬的本意是以鲁元公主来换取和平,既然汉匈之间已为翁婿关系,未来单于的继承人即是汉朝公主的儿子,有了这层关系,还怎么打得起来呢?至于娄敬的这个想法是否正确,看过下文中匈奴人的诉求就一目了然了。

自此以后,“和亲”政策就成为了汉匈之间的主要外交政策,直到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对匈战争为止。主要和亲情况如下:

1、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2、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3、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4、公元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5、公元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6、公元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7、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8、公元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9、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六十年间,九次和亲,频率还是相当高的,那么,对于汉朝来说,和亲有什么得失呢?

二、汉朝“和亲”的得失

1、首先,汉朝虽然表面上嫁出去的只有一个宗室女子,但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棉絮、丝绸、粮食、酒、珠宝等等财物,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工匠等等。

2、其次,匈奴并没有因为“和亲”而停止对汉朝边境的劫掠,虽然这六十年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依然会侵扰边境地区,抢钱、抢粮、抢人。

1、相对稳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消耗给汉初的休养生息提供了保障,也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对匈战争积攒下了更充足的钱粮。

2、匈奴的回赠:养马技术及养马业的发展都极大地增强了汉朝的军事实力。

3、互市带来的巨大收益,造就了大批的富豪商贾。如西汉初期的桥姚,手里的马有上千匹,牛有两千头,羊有上万只,粮食更是不计其数;又如《汉书》作者班固的先祖班壹,也受益于此;后来汉武帝时期的聂翁壹甚至可以因为贸易而获得军臣单于的信任,引诱单于派重兵南下,才有了“马邑之谋”,可惜,最后被单于提前发现而以失败告终,汉匈大战就此展开。

三、匈奴对“和亲”的态度

按说根据上面的“和亲”政策的得失分析,对匈奴来说,有利的远大于其失去的,似乎他们对“和亲”无疑是更欢迎的一方。而一位“汉奸”的出现,道出了匈奴的根本问题。他就是原汉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yuè),他也是在公元前174年,随宗室女嫁往匈奴的负责人。他本不愿去匈奴,但是在汉文帝的强迫之下,无奈而去,到匈奴就投降了,凭借其能力深得匈奴单于的信任。

中行说对汉匈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中肯的评价:“匈奴的人口总量不及汉朝的一个郡多(注:大抵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人口的郡,约100-150万人口之间),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衣食、习惯与汉人不同,也就不必依赖汉朝。如果匈奴汉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完全受汉朝约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在中行说的建议下,匈奴人为了保持其民族的独立性,甚至破坏了汉朝送来的棉絮、食物等等。

然而,通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匈奴人根本忍受不了汉朝华衣美食的吸引,不但依旧有“和亲”的需求,更有贸易的需求,当匈奴国内资源匮乏之时,以物易物无法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仍旧开始不断地骚扰汉匈边境。

足以见得,匈奴对“和亲”的需求,绝不仅仅是一个汉朝宗室女子,更重要的是隐藏在“和亲”背后的巨大利益。

四、“和亲”的本质

“和亲”的基础主要建立在匈奴王朝历代单于都没有南下征服的企图,而只是渴求汉朝的华衣美食而已。

因此,

“和亲”的本质既不在于“和”、也不在于“亲”,而是在于“利益”。

对于匈奴来说,“和亲”可以一次性地获得大量的财物,并通过互通关市可以换取长期的需求;而对于汉朝来说,其本质需求也在于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并通过互市获取巨大的利益。

可以说,在互市的过程中,汉朝因其巨大的经济优势对匈奴是有压倒性的优势的。因此,每当匈奴国内民众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展开局部的劫掠战争。因此,

对匈奴来说,“战争”与“和亲”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经济利益。

五、长期的“和亲”政策对谁更有利?

事实上,这种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从历史的长期发展来看,竟然对大汉朝来说,是利远大于弊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汉匈之间的实力对比,尽管刘邦失败了,但汉朝初期战斗力与冒顿时期的匈奴应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的。然而到了武帝时期,匈奴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汉朝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汉朝不断的“文化输出”与“经济输出”。

其中最有利的“文化输出”与“经济输出”的手段就是“和亲”政策,看似付出极大、极为屈辱的“和亲”政策,却在不断地“贿赂”与“腐蚀”匈奴的统治阶级,而匈奴的内部纷争也正始于资源的丰富、分配的不平等。汉匈之间的“和亲”也从汉初的相对间隔时间较长逐渐向景帝时期的频繁“和亲”转变;与此同时,匈奴边境劫掠次数也在不断地减少。

匈奴对汉朝的依赖性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增大,长此以往的结果,匈奴作为汉朝边患的威胁将不复存在。

六、战争真的比“和亲”更有利么?

“马邑之谋”的出现,汉匈大战的开始,终止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屈辱“和亲”政策,还有汉匈多年的互市贸易。数十年的战争,虽然拖垮了实力已经弱小许多的匈奴,更是把大汉王朝拖入了泥潭之中,在这几十年间,汉朝人口减少的总数竟相当于匈奴总人口数量的三到五倍,充盈的国库也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为了断绝匈奴的供给,汉朝加大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送出去的财物远胜于“和亲”所送的聘礼。而且为了拉拢西域大国乌孙,还是先后将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先后嫁给了乌孙国王。“和亲”政策并没有停止,只是换了个对象而已。

战争产生了一大批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等等),也产生了一大批守节之士(苏武、张骞、常惠、赵破奴等等),但是付出的却远大于此。汉武帝事四夷之功,南征诸越、西服西域、东征朝鲜都是利大于弊的功盖千秋之举,唯有对匈奴之战操之过急了。

七、“和亲”之我见

“和亲”作为封朝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一种政治婚姻,其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更是时代发展的政治需要。

它的存在虽然伤及了个别人的利益、触碰到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但是,从历史的整体角度考虑,它确实成为了古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强国关系的一个有利的手段。

其根本原因绝不仅仅是一个中原女子远嫁番邦,而在于双方互惠互利的一种“利益交换”,这才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尽管球队战胜纽卡斯尔,利物浦球... 在英超第二轮的较量中,利物浦以3-2击败纽卡斯尔联,继续保持着赛季开局的两连胜。然而,这场胜利的喜悦...
珠宝店老板为牟利向可疑人员出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个依法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
郑州钻力光子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郑州钻力光子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卓重,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范...
湖北省沐紫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北省沐紫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艳艳,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莲花核桃是真的吗?文玩核桃市场... 文玩核桃的魅力与价值 文玩核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不仅因其独特的外观,更因其背后蕴含的价值。玩过文...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的人,谁...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红岩文库》新书发布 首次公开... 《红岩文库》首批发布的3部新书。 8月25日下午,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首席科学家石京山被查,搞权色交...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8月25日发布援引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监委对贵州省人大...
青海西宁一动物园有老虎撕咬猫,... 近日,多个网络视频显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内,一只老虎撕咬一只猫。8月26日,极目...
A24传记片粉碎机发布新剧照,... 2025-08-26 11:00:17 作者:狼叫兽 近日,由本·萨弗迪执导,道恩·强森主演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