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何不学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方针,却自掘坟墓
创始人
2024-12-06 00:02:05
0

原标题:洪秀全何不学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方针,却自掘坟墓

1851年1月11日广西金田起义爆发,随后太平军下永安,克全州,攻益阳,取岳州,继而水陆并进,于1853年1月12日拂晓一举占领重镇武昌,并屯驻28天。随后的2个多月,一举攻克南京,10天后即将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这样,接着占领中国富庶的半壁江山,形成与清朝政府南北对峙局面的政权,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当时强大的政权,仅仅存在十来年,就上至皇上,下至官兵都惨遭毒手,而在此前的500多年前,同样是一位农民,也同样是在南京开始建立政权,也同样是面对蒙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元朝,他的朝代却存活了近三百年,他就是朱元璋。后世所有的人都在扼腕痛惜,那么究竟是他们的决策失误,还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和当年朱元璋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朱元璋当年占领南京之后,很多年都是委身为小明王的手下,因为他秉承的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其基本要要是:

高筑墙:在军事上,不可冒进,稳固防御,不着急向外扩张,先把自己的军事根据地打牢,特别是民心要稳定。

广积粮:在经济上,积累兵马粮草,同时,训练好军队,提升作战能力,广揽人力物力,把自己的实力做大做强。

缓称王:在政治上,韬光隐晦,循序渐进,养精蓄锐,不称霸不挑头,戒急用忍,待机而行,特别不能骄傲自满。

他这九字方针是含义深刻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澜起伏、曲折前进的。你看那长江之水,要想一直奔流入海,就势必得曲折而行。遇到巨石,饶过去;遇到山峰,躲着走。等到终究汇成大海了,其势能吞天没地,到那时,任何山峰巨石,在它的怀抱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所以,水的曲折运行,迂回流淌,是成就其幻化为海的必然前提。

人的发展也是如此。要想做成一件事,完成一个艰巨的阶段性的目标,就必须懂得事物迂回发展的道理。你越是要想成功,就越是需要踏实埋头努力;你越是想飞黄腾达,就越是要默默忍受各种磨难甚至摧残。成功的路大都不是直线,而是迂回着且行且上、渐行渐高的。只有“功德分”积够了,你才能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想要一步登天,恐怕是难上加难的。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老祖宗都说了千百回,你要打天下,坐江山那更是如此,当年抢皇上当是天,这个能拿下,自然是很好,但要知道,天下坐龙椅那是多少脑袋、多少鲜血换来的,所以,更要懂得迂回、懂得克制、懂得忍耐、懂得识势。形势有利的时候,就趁风而上;时机不利的时候,就隐忍待机。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不断避免失败,直到最后东流入海,完成自己如海之伟业。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他们当初选择在南京作为根据地,是非常正确的,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从军事地理上看,南京“地连三楚,势控两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钟阜有龙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雄踞东南,虎视西北,“出可以战,处可以守”;从经济上看,南京“五方杂处,百货骈臻,物产丰盈”,“财货所居,户口常充”,金陵地势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粮食尽出于南方,如江西、安徽等省,顺流而下,运粮亦甚便易”;从政治上看,南京为六朝古都,“王气所钟”,“为天下之名区”,在此建都,“足以壮天威,成王业”,“建永年不拔之基,立万世常新之业”;从人才上看,南京钟灵毓秀,兴学重教蔚然成风,乃“士林渊薮”,立都于此,治国英才可源源获得。在此建都,无可非议。

然而,你就是拿下了南京,不能急于求成,也要学习朱元璋的“缓称王”,而不是象洪秀全一样,清军主力尚未消灭,清朝巢穴尚未倾覆的情况下,就放弃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战略目标,迫不及待地过早地建立地方性割据政权,大量封王,一个个王爷都沉浸在“小天堂”里纵情声色,最后导致全面腐化堕落。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在“广积粮”问题上,也是做得非常不够,只是把一些金银财宝收入圣库,那么,你这些钱要用在刀仞上,要去打造自己战斗力强的部队,

在高筑墙方面,那就更差劲了,丧失了“一路滔滔,势如破竹”,由运动进攻转入消极防御,由进取趋向保守,人家湘军区区几万人都能把你围得水泄不通,无可奈何。

最后,在政治上加速了太平天国高层的腐化进程,最终导致天京内讧无可奈何花落去,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洪水涌入县城一金店首饰被冲走,...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7月25日,陕西吴起县受洪灾影响,县城北洛河边部分商铺进水。网友发帖称,该县碧...
共和报:米兰将1800万欧报价... 直播吧07月26日讯 据意大利媒体《共和报》报道,AC米兰计划报价尤文中锋弗拉霍维奇,转会费1800...
原创 如... 笔者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还是从一篇讲“俄罗斯的GDP和中国一个省相当”的文章开始的。之前一直知道俄罗斯...
原创 蜀... 三国时期,自从昭烈帝刘备魂断白帝城之后,蜀国朝政就由诸葛亮一个人一力承担,刘禅和其他大臣都处于彻底摸...
原创 安... 虽然说,黄巢起义才是压垮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唐朝真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却是“安史之乱”。基本上,...
原创 项... 犹记得当年秦始王游于会稽,驾大船渡浙江,阵容威武庞大,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同一时空下,刘...
原创 明... 在整个明朝二百七十六年里,明军一直没能征服蒙古,反而这些蒙古骑兵和后金联合,打败了强大的明军,葬送了...
原创 黄... 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张颌同败军退守阳平关东。凯旋而归的黄忠兴奋地来到刘备面前,自信...
原创 战... 一座偶尔被发现的流沙墓埋葬了30多具盗墓贼的尸体,墓室内的陪葬品保存完好。墓主人以超人的聪慧得以珍贵...
原创 二... 战争是最残酷的一件事,因为它能使得一个国家面目全非,甚至是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无论是战胜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