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刘备托孤,听起来像是个圆满收场,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佳话,但其实背后是一场周密安排的“大戏”。
刘备最亏欠的人要数赵云了。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着刘备,一直到公元229年去世。这快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为刘家真是尽心尽力,一直到死。尽管他功劳那么大,但官职和地位却一直不高,这对赵云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
赵云,就是常说的常山赵子龙,他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他特别忠心,立下了很多战功,跟着刘备快三十年了。他不怕死,两次在危险中救了皇帝刘禅。
刘备在快不行的时候跟诸葛亮说:“
为啥会这样呢?难道他们之间有啥矛盾?活着的时候,赵云得到的官职就不咋地,地位也比不上关羽和张飞,为啥他死了诸葛亮还不重用他呢?其实,这是刘备特意安排的,也显现出了刘备的精明和手腕。
我有什么特别的打算,等到在白帝城把后事托付给别人的时候,会说说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其实,赵云主要是刘备的随身保镖,负责守护刘备和他家人的安全。在那个很多英雄争夺天下的混乱时期,能有个既忠心耿耿又武功厉害的人来保护自己及家人,实在是太重要了,赵云正好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人选。
有两件事情在正史上有记载,能反映出他的人格品质。
【长坂坡单骑救主】
公元200年的时候,刘备去找刘表帮忙。到了208年,曹操带着大军从北边打过来了。那时候,刘表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刘琮继承了位置,但这小子胆小得很,干脆就向曹操投降了。这事儿来得太快,刘备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往南跑到江陵去。但因为人多东西也多,走得慢,很快就被曹操的骑兵追上了。没办法,刘备只好丢下大部分人还有老婆孩子,只带着几十个人逃命。可这时候,赵云却掉头往北跑,一个人单枪匹马,有人就说赵云是不是想投降曹操。但没过多久,赵云就带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回来了,这就是有名的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
【截江救阿斗】
孙权为了加强和刘备的联盟,把自家妹子嫁给了刘备。后来孙权打算趁刘备去四川时夺回荆州,但又怕妹子受影响,就派人去接妹子,想让妹子带着刘禅一起回东吴。孙尚香带着阿斗准备坐船走时,被赵云瞧见了,赵云二话不说,一个人跳上敌船拦住东吴的人。后来张飞也坐船赶来,一起把阿斗救了出来。要不是赵云豁出去阻拦,阿斗早被孙尚香带到东吴去了。
从赵云两次豁出性命救后主这事儿能看出,他不仅有勇武,更重要的是对刘备忠心耿耿,他的人品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赵云有那么大的功劳,但在长坂坡一战后他才被封了个“牙门将军”,这官职真不算大,地位挺普通的。说赵云地位不如关羽张飞还说得过去,但就连后来才加入的黄忠地位都比他高,这就让人有点想不通了。
黄忠是在公元211年跟着刘备到了四川,等他们打下益州后,黄忠就被封为了讨虏将军,虽然也是个不太出名的将军称号,但他的级别已经和赵云一样了。你说,这对赵云是不是不太公平?可让人郁闷的事儿还在后头呢。
刘备在汉中当上老大时,居然让黄忠做了后将军,这可是大将军的职位,跟关羽张飞平起平坐。而且,黄忠还被赐了关内侯的爵位。反观赵云,啥额外好处都没捞到,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将军。一直到刘备走了,他都没能封上侯。
我觉得赵云挺冤枉的,不过这里面可能也有刘备的一点私心,下面我来讲讲我的看法。
【白帝城托孤】
公元223年三月,刘备病得很重,赶紧把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叫到白帝城,想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
刘备跟诸葛亮讲:“”。
亮哭着说:“!”
刘备又专门给刘禅下了一道诏书说:
刘备这次的把孩子托付给诸葛亮,表面上挺圆满,实际上是他早就盘算好的一个计划,可以说是“别有用心”。
诸葛亮是蜀汉的大老板,刘备三次上门请他当军师,所以让他来当刘备去世后管事的头号大臣,那是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只把后事全交给诸葛亮一个人,那权力就太大了,可帝王管理国家讲究的是各方力量要平衡,得互相牵制着。
因此,刘备让李严做了副手来辅佐新君,并让他当中都护,管理所有的军队。李严和诸葛亮不是一个派系的,诸葛亮是荆州那边的人,而李严是东州的,诸葛亮在朝廷里管事,李严则在地方上,一个管文政一个管武事,配合得挺好。说到刘备托孤那会儿,赵云又在哪里呢?
其实赵云就在刘备身旁,他安顿好诸葛亮和李严后,转头对赵云讲,等我走了以后,你得像保护我那样去保护我的儿子。你曾救过他,他会信赖你的。换句话说,你以前是我的贴身保镖,谁要是对我不忠,你就解决掉谁;现在,你就是刘禅的贴身保镖了,谁要是对刘禅不忠,你也可以动手。
刘备真是个聪明的皇室后代,他在管理国家上有一套,让诸葛亮和李严互相监督,还安排赵云盯着他们俩,一旦谁想造反,赵云就可以把他们干掉。
【总结:既然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又为刘备立下过汗马功劳,那为什么赵云得到的封赏却那么少呢?为何临终前又叮嘱诸葛亮说,他死之后子龙不能重用呢?】
我觉得吧,这都是刘备为了自己儿子刘禅打的小算盘。刘备心想,赵云为啥愿意跟着自己,哪怕不给高官厚禄也忠心耿耿,还不是因为自己的本事和个人魅力嘛。可万一自己不在了,就剩那个不成器的阿斗,谁会忠心于他?谁来保护他和刘家呢?所以他就把封赏的大权留给儿子,好让赵云对刘禅感恩,这样一来,赵云就会更加忠心耿耿地保护他了。
事情就是这样,公元223年四月,也就是彰武三年的时候,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去世了。那一年,刘禅当了皇帝,把年号改成了建兴元年,还封赵云做了永昌亭侯,让他从中护军、征南将军升为了镇东将军。我想这应该是刘备在死前就已经计划好的。
建兴元年那会儿,他当上了中护军和征南将军,被封为了永昌亭侯,后来又升为了镇东将军。——《三国志·赵云传》的说法
说起赵云的职位,我挺感兴趣的。刘备在永安宫去世前,应该给了他中护军和征南将军的封号。中护军这个官可不小,专门管禁军的,还负责挑选和监管下面的武官。禁军啊,就是保护皇帝和京城的,是皇帝的亲兵,关键时候能救命。你想想,能管禁军的,那得是皇帝多信任的人啊?不是心腹可干不了这活儿。
虽然职位不算显赫,可手头权力却不小。
刘禅当上皇帝后,又把赵云提拔成了镇东将军。镇东将军是啥官儿呢?这么说吧,就连刘备以前也当过。这下你该明白这官儿不小了吧。这是把赵云看得跟他老爸一样重要呢,毕竟赵云两次救了皇上的命,说他像皇上的老爸一样也不夸张。
刘禅一当上皇帝,就把刘备没给的好处都给了赵云,你说赵云能不感动得要命吗,能不忠心耿耿地为他效力吗。
大家都知道刘备心里怎么想的吧。
还有一个不让诸葛亮重用赵云的重要原因。毕竟,元老派里现在就赵云一个代表人物了,也是唯一一个能完全信赖的人。要是赵云有个什么不测,就没人能保护他儿子了。
另外,刘备也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自从赵云跟了他,就一直豁出命来保护他和他的家人,立下了大功却还没给够应有的奖赏,刘备觉得挺对不起他的。所以,一方面是想保护赵云,让他有个好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和整个刘家的未来。
要是你能理解乾隆为啥没杀和珅,那也就懂刘备为啥活着的时候没给赵云大权和高位了。
这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以后能站得稳,受到大家的支持。所以才把决定人生死的权力和奖赏别人的权力都留给儿子,这真的是为他费尽心思了。
皇帝的心思,哪里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能琢磨透的呢?
改一个错啊:有个标题弄错了,但现在改不了了。那时候我正看周瑜呢,一不留神就把孔明写成了公瑾。现在给大家纠正过来,请大家别介意。这不是故意的,就是发的时候太急了。以后我会小心的,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