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宁化:在沉淀中新生的非遗——济村碗窑
创始人
2025-08-25 03:02:23
0

东南网2月25日讯(通讯员 张小霞 邱露 文/图)在三明宁化县济村乡碗窑非遗体验馆内,一排排陈设着独属于当地的陶碗。

济村乡碗窑遗址在1982年普查时被发现,窑址堆积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大量青瓷,胎釉等似同龙泉窑,有碗、碟、盘、灯盏、香炉等;上层则多黑釉、赭釉产品,以碗为主,器形较小。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瓷器,都证明着济村乡碗窑上村是一个被自然赋予丰富的瓷土资源、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古村落。

陶碗展示

碗窑上村的制陶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工匠和陶瓷艺人利用济村乡当地丰富的瓷土资源,开始了碗的制作,通过师徒关系和家族传承,将制陶技艺代代相传。

历经七百余年沧桑,当地村民依然坚守着那份传承不息的制陶技艺。如今,济村碗窑村的陶艺技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然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济村陶碗形成了诸多出色特质。它结构稳固、经久耐用,长时间使用,仍能维持原有形态与色泽。从选料、成型到精细修整,皆倾注匠人智慧与心血。而且,济村陶碗天然环保,原料为天然陶土,制作无化学添加剂,卫生环保,深受当地群众青睐 。

在物质繁多的今天,有新生亦有沉淀,碗窑土陶与时俱进,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新增体验项目,让参与其中的人懂得作品的珍贵,也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碗窑非遗体验馆内,体验碗窑土陶的制作技艺。

好的工艺品,需要耐心与专业,从分选土,到搅拌、塑型和烘焙,一件成品的诞生需要经历多道工艺。县级非遗传承人邓赵龙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他边做着手中的活计边说道:“这些都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陶艺技术,将文化传承下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徐... 前言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明朝的重要重臣,都是历史中鲜明的政治人物。在明朝的权力舞台上,他们经...
原创 明... 明朝的建立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出身豪门大族,而是一个农民起...
原创 郭...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已经73岁的郭汝瑰终...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被称为土豪皇帝的历史人物,是大明王朝的一个独特象征。他的成长背景充满了贫困与艰难,经历了...
原创 一... 为什么日本注定无法成为世界大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大家是否注意到,全球性的强国崛起通常都经历了一...
原创 古... 古代的朝廷中有许多官职,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权力和职责。我们常听到大将军、兵部侍郎以及户部尚书等职务,...
读懂笔墨深处的苏东坡:庞鸥《无... 11月22日午后,初冬的暖阳温柔漫过苏州子畏书院的落地长窗,将一室映照得暖意融融。“笔墨真趣——走进...
原创 日... 这篇文章的内容涉及的是历史上的民族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历史以及相关的侮辱性言语和行为。改写后...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投降诏书,全国人民纷纷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