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为何不收留难民,并不是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历史的惨痛教训
创始人
2025-08-25 02:02:51
0

战争带来的结果是惨痛的,虽然现在的人们生活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但还是有很多难民群体每天吃不上饭穿不暖,四处流离失所,希望能找到一个容身之所。

许多西方国家出台了相关的难民收容政策,于是就有人来反观中国,斥责中国没有同情之心,是个冷漠的国家,没有任何收容难民的政策。

然而实际上,一旦国际上哪个国家发生了暴乱或灾害,中国都是十

分维护自己的子民的,会派专门的救生机或者船只去将自己在外的国民救回来。

但是的确没有收纳外国难民的政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历史上的教训过于惨痛了,并不是中国真的不仁慈。

惨痛历史教训:五胡乱华

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强调以和为贵,对待外来人员也十分宽厚仁慈,但就是因为这种仁慈,带来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惨痛历史。

古代的中原地区经常受到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匈奴就是其中一支强悍的外族势力。

当时的匈奴十分强悍,而且好战好胜,总想进攻中原占领中国的领土,为了击退他们,统治者们绞尽脑汁,消耗了很大的兵力和大量的时间,终于在西汉时期,汉武帝统治期间彻底击败匈奴,使他们退回漠北地区。

中原王朝才终于将守势转为攻势。后来到了东汉时期,匈奴产生了内乱,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两部分实力内斗,最终南匈奴战胜了北匈奴。

南匈奴因为在战争之中元气大伤,因此对汉宣帝求和,希望能给他们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汉宣帝秉着降者不杀的仁慈之心,将他们安排在漠南地区生存。然而就是因为这一次的仁慈,引来了后患无穷。

汉宣帝以为他这样友爱的政策收容他们,一定能靠博爱之心将他们吸纳成为中国的子民。然而南匈奴在漠南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不久便将势力壮大了。

一旦有了权力就开始有了野心。他们又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进犯,西晋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再次进犯中原,趁着西晋当时的

“八王之乱”

,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也开始与中原为敌,完全忘却了西汉时期中原对其的恩情。

当时的霍乱被称为

“五胡乱华”

,因为各个方位的外族人都开始进攻中原,而中原的实际状况也不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产力也大不如前,再加上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个时期。

外族霍乱政权:安史之乱

不仅有五胡乱华,唐朝众所周知的安史之乱其实也是因为中华帝王的怜悯之心造成的。唐朝本是繁荣盛世,好几个时期都是中华历史上辉煌时期,经济稳定、生产力可观。

当然也离不开唐朝设立的开边政策,这一政策让唐朝得益甚多,靠着开边政策的实行,大唐的领土一直向外扩张,版图十分广阔。

对于占领的外来民族人民,大唐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

不仅如此,大唐时期的朝政之中也有很多外族“精锐”,比如异族名将:“高仙芝”“黑齿常之”“哥舒翰”等等,

都是外族中骁勇善战的勇士,被大唐吸纳成为自己的兵将,这些将军有的是高句丽人,有的是新罗人还有的则是突厥族。为大唐建立了很多的功勋。

但是到了唐玄宗晚年,名将王忠嗣手握四方兵权,权力基本上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唐玄宗心中产生了不满,他怕王忠嗣权力滔天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因此唐玄宗就开始重用那些外族将领。

尤其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人成为了大唐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当时的突厥人归顺大唐,安禄山感到自己的位置会被威胁到,于是用各种计谋铲除了突厥的首领阿布思,这一事件直接就让归顺的突厥族人开始反叛,大唐的走势也开始转衰。

虽然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多方面的,但是以上这个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安禄山为了自己的地位将阿布思干掉,导致了突厥的反叛,

其次安禄山自己也为了巩固地位养寇自重夺取了大唐的大量兵权,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究其根本原因,如果唐玄宗当时不重用外族将领,想必结果也不会如此糟糕。毕竟外族的人嘴上归顺,心里还是对自己的本族忠诚,不可能真正地归顺异族,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们得到了玄宗的重用非但不感恩,还恩将仇报,差点将中华民族的政权夺走,还使得大唐由盛转衰,实在令人心寒无比。

外族占领中原:女真建立清朝

以上的历史都让国人看到了惨痛的结果,然而却没有因此吸取教训,直到清朝,外族人甚至占领了中原土地,建立了清朝。

根据历史记载,女真族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匈奴人。但是不是当时归降的南匈奴人,而是被流放在外的北匈奴人。

因为北匈奴人被流放在北境各个地方,他们逐渐开始形成一个整体——女真族部落。

当时还是明朝,他们接触到了明朝的文化,十分钦羡,但是明朝却十分排挤外族,这让女真族人十分不满,也为后来的进攻中原埋下了隐患。

明朝后期也面临着由盛转衰的境地,女真族看准形势,一举进攻。女真族当时的首领努尔哈赤是个十分有野心的首领,他已经制定了好了进攻明朝的计划,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直到皇太极即位,便一举成功了。

明朝就这样覆灭了,外来的女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中原人又过上了被奴役,被异族化的日子。

外族人不管当时有多么值得同情,最后都可能忘恩负义威胁到中华的统治,历史上的教训的确是一次比一次惨痛。

近代接纳难民:犹太人“河豚计划”

20世纪30年代,世界反犹太高潮迭起,犹太难民一波接一波,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接受这些犹太难民。只有英国的阿拉伯殖民地和中国愿意敞开国门接纳他们。

而日本看到了犹太人的财富实力,于是便想借这次机会一石二鸟,在侵略中国的同时让犹太人将中国的东北三省作为其据点生存,还给予了犹太人和日本人相等的地位。

东三省的中国人沦为了二等公民,犹太人将自己的财富都投资到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工业发展之上。这次事件被称为犹太人的“河豚计划”,即日本将扶植犹太人在中国东北建立自己的国家,以控制其为自己制造财富。

然而中国人民不懈反抗,最终将犹太人赶回他们的地区。犹太一族便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中国愿意敞开国门接纳他们,他们却反过来与日本同流合污想要占领中国的领地,实在让人无比气愤。

综上所述,中国不接受外来难民是有原因的。

当然不只因为历史上的惨痛教训,还因为如果真的吸收了这些难民,可能会造成文化上的冲击,两族人可能并不会真正融合为一体。

而且国际形势复杂,难民群体中也有一些恐怖分子和黑恶势力,如果一味地因为同情吸纳他们进入中国,也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虽然中国没有接受难民的政策,但是中国作为人道主义大国,别的国家遇到危难事件中国也会无条件地及时施以援手。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就向许多国家赠送了物资和疫苗等,援助他国抗疫。

由此看来,

中国是有人道主义的,但也是有选择性的,毕竟人们常说“善良也要有点锋芒”,善良也不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后患的,因此任何援助都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在任何方面都无条件地施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徐... 前言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明朝的重要重臣,都是历史中鲜明的政治人物。在明朝的权力舞台上,他们经...
原创 明... 明朝的建立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出身豪门大族,而是一个农民起...
原创 郭...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已经73岁的郭汝瑰终...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被称为土豪皇帝的历史人物,是大明王朝的一个独特象征。他的成长背景充满了贫困与艰难,经历了...
原创 一... 为什么日本注定无法成为世界大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大家是否注意到,全球性的强国崛起通常都经历了一...
原创 古... 古代的朝廷中有许多官职,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权力和职责。我们常听到大将军、兵部侍郎以及户部尚书等职务,...
读懂笔墨深处的苏东坡:庞鸥《无... 11月22日午后,初冬的暖阳温柔漫过苏州子畏书院的落地长窗,将一室映照得暖意融融。“笔墨真趣——走进...
原创 日... 这篇文章的内容涉及的是历史上的民族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历史以及相关的侮辱性言语和行为。改写后...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投降诏书,全国人民纷纷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