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从古至今存在的每一个文明都需要依靠相对稳定的经济来维持。古希腊时期也是如此。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对待它。只有有了这个财富,财富才能更快的增长,这也形成了人们对财富最原始的态度。
人们对待自己的财富时,常常将自己的财富与他人的财富进行比较。同时,很多人把财富与自身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这也涉及到人们更深层次的对待财富的态度。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思想家详细阐述了财富与幸福之间的联系。
以人为本审视财富
第一个提出财富概念的人是色诺芬。他认为,人们所想到的财富,就是对人类相对最有利的东西。这些东西统称为财富。即使这些东西当中有一些对人来说毫无意义的东西,但是,只要有价值,就可以归类为财富。还有人提出,财富的定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不一定是财富。
只有以人为判断依据,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财富。例如,对于钢琴家来说,钢琴是财富,但对于不会弹钢琴的人来说,钢琴就没有价值。
所以,财富只掌握在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人手中。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财富与人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的意义是由人决定的。由劳动决定,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就是财富。
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认为,每个个人、每个家庭都可以被视为一种财富,甚至人类本身也是一种财富。一般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相信人类在财富中起主导作用,人类可以决定财富。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只是衡量财富,并没有真正获得财富的价值。
财富与幸福的主奴关系
幸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它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评判现实生活的标准,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的目标。财富的多少与幸福是否相关,从古至今几乎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梭伦很早就对幸福与财富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他认为,只拥有财富的人不会幸福。只有拥有良好德行的人,拥有财富才能幸福。梭伦明确肯定了财富的重要性,但也警告了人类财富的局限性。
从梭伦的角度来看,不难看出拥有财富并不一定会带来幸福。财富和美德是幸福的基础。此外,它还告诉人们,要想幸福,还是需要财富。
适度的财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适度的财富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和谐稳定的生活,而且对家庭关系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定义与梭伦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决定因素是人的欲望。人类常常对自己不拥有的东西充满巨大的欲望。如果获得了这些东西,人类就会感到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欲望的满足就是幸福的表现。
传达给人类的另一种幸福是真、善、美。显然财富不能给人类带来这些。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与梭伦相同的观点,即幸福需要一定的财富基础。
财富与德行的关系
美德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功能能力。德行的表现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人类外在的体力,二是人类内心的真善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在古代,希腊一直鄙视那些爱钱如命的人。他们曾经认为这样的人是品德差的人,所以一个人的德行可以从他对财富的态度看出。
古希腊思想家对美德和财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例如,柏拉图认为,人类财富的最高层次是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不仅能让人的美德处于制高点,还能让人们时刻牢记真善美,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情。事物。
下一个层次是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大多被认为是体力和健康。体力可以使人勇敢善战,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战神,而健康则可以使人拥有更长的寿命。这些都属于第二层财富。
第三个层次是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包括很多东西,比如金钱、食物以及人类现实生活中需要的其他食物。这些物质财富可以使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身体过得更舒适。然而,物质财富也是距离幸福最远的东西。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虽然与财富相关,但更与美德关系密切。人类如果在财富面前倒下,就不会拥有幸福。这样的人,德行就不够了。
财富的性质受使用者的德行影响。拥有良好德行的人,可以利用财富获得幸福。柏拉图认为,财富最深刻的价值在于美德。如果使用者的德行是正义、真、善、美,那么这就是财富。如果使用者的德行是卑鄙的,那么这就不能称为财富,甚至可能称为邪恶。
因此,古希腊人很早就对财富有了深刻的认识。财富的使用者可以赋予财富不同的属性,也可以收获人们心中的快乐或罪恶。
概括:
古希腊文学中关于人类对财富的评价有多种观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极端的财富不能带来幸福。幸福的实现只需要适度的财富,更需要人的道德。性,人类的真善美,对于获得幸福更为重要。
财富对于每个用户来说也有不同的价值。人类只有用财富去实现真善美的事情,才叫财富。如果做了恶事,只会被世人判定为恶人,所以德高望重的人只有获得财富,才能实现财富的真正价值。这也是古希腊人很早之前为我们总结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