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总共有两种人,一种是男人,另一种是女人。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是处于劣势,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地位才慢慢得到正视。
在古代女子受到诸多限制,不仅在精神上更是在身体上——女子要从小裹小脚。不仅如此,在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中就有提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和《周礼·天官·九嫔》中提到的“四德”以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而这些即表明了女子在当下的地位,和所受到的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而在时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到女性当时的地位低下,比如在电视上经常有看到的桥段:男女主相爱,但是因为没有孩子被男主家人不待见,逼迫纳妾休妻这种。
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人们被所谓的“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浸淫着,据《大戴礼记·本命篇》中就有记载“妇女有七出:不孝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他们认为女子就是传宗接代,繁衍子嗣的“工具”,认为一旦结婚女子没有生产后代就是一种罪过,就全都是女子的问题,就应该被休弃。
这些不仅表达了女性的卑微地位,还扭曲了事实。女子无所出,当真就是女子自身的原因吗?
不是的,不仅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就是在以前也是有实例摆在眼前的:在民国时期有一奇女子,长相美丽但是没有读过书,遵守着三纲五常。
在她18岁的时候,被家人安排嫁给了自己的一位远亲,婚后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幸福。谁知半年后这种平稳的日子就再也维持不住了,丈夫因为嫌弃她还没有怀孕生子,又被同村的村民背后议论。
于是丈夫恼羞成怒将她毒打并打算将其卖给一个地主。她不愿受辱选择连夜逃跑,一路靠着乞讨终于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先生。
这位先生见她可怜便将其带回府,询问后得知她的经历,于是留她在家里生活,一来二去两人相恋并结婚,婚后她学会投资赚了不少家业。
直到后来抗日战阵爆发的初期,他们夫妻二人不愿做日本汉奸便决定举家迁往重庆,在逃亡路上她还不忘救济同胞,一直到战争结束后,她每年会为家乡举办一次派米送衣的活动。
而这个女子就是莫秀英,好心的先生就是她的丈夫陈济棠。而莫秀英这一生更是为其生下七男四女,共11个孩子。
所以由上可见,女子在封建时期基本没有地位,但是尽管如此,小编认为身为女子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独立自主自爱,就比如莫秀英女士。
倘若当时在第一段婚姻破裂时选择妥协,那她的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而正是因为她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不甘于妥协所以才有后面的际遇,获得美满的家庭。
在封建时期是如此就更不用说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已经不可再同日而语了,但即便是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独立坚强,自尊自信自爱,只有自己独立强大才能活出自己该有的精彩模样。
最后,小编愿所有的女同胞们都能够拥有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能自信的去依靠自己的能力,活出精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人和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熊仔论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