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原名寇封,刘禅出生之前,刘备客居荆州刘表时所收的义子,史书记载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是刘备集团二代精英的代表之一。
刘封跟随刘备后四处征战,随张飞、赵云、诸葛亮扫荡西川,颇有战功。刘备拿下汉中大部地盘后,派刘封与孟达率军占据上庸三郡,至此汉中郡全郡地盘全部归于刘备。
这么一个有能力、有军功的二代精英,诸葛亮为何劝刘备赐死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首先来说诸葛亮为何劝刘备赐死刘封?
l刘封在上庸与孟达发生矛盾,加上上庸豪强大户申仪、申耽两兄弟叛刘封投降魏国,孟达降魏后与徐晃率军攻打刘封,刘封不敌丢失了上庸三城逃回成都,被刘备赐死。《三国志刘封传》对此已有记载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从史书上来看,刘备对刘封是有怨言的,一方面是刘封欺负孟达,导致孟达降魏,还丢失了上庸这样的战略重地。另一方面没有及时出兵救援从樊城前线败亡的关羽,导致关羽被东吴擒杀。
刘备也知道刘封的才能和武艺,只是责备了他,并没有动杀机,但是后来诸葛亮的一席话让刘备动了杀心,诸葛亮说刘备百年之后,刘封刚猛难以抑制,不如现在就此把他除去,刘备一想到留着刘封对蜀国的威胁,就把刘封赐死了,可怜刘封死前悔恨没有听孟达的劝降。
刘封真的罪该死吗?
我个人觉得他罪不至死,怎么说呢?刘封与孟达不和,孟达也不是什么正派人士,孟达是个非常懂得投机的人,关羽围困襄樊期间,多次命令刘封、孟达发兵相助,但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人心不稳,拒绝了关羽,等到关羽败亡的时候不救关羽孟达也有责任。刘封丢掉上庸三郡,是孟达害怕诸葛亮、刘备的追责,降魏并与魏将徐晃联合了上庸的豪强赶跑了势单力孤的刘封。
再来说诸葛亮一定要除去刘封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想要大权独揽,后来的托孤重臣李严被废就是一个例子。
刘封是该留还是该杀?取决去刘封对未来的蜀国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觉得啥刘封是利大于弊。为何这么说呢?
1.刘封的尴尬处境和地位。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在刘禅未出世之前,刘备的一切刘封是有权继承的,但有了刘禅以后,一切都变了。刘备和他的一帮文武大臣,都会拥立拥有血液正统的刘禅,而不是刘封。加上刘封又犯有大错,如何安排这个对蜀国有着巨大隐患的存在,诸葛亮和刘备显然没有想好。
2.刘封所属的势力。刘封来自于荆州,当时刘备入主益州,虽然整合和团结了当时益州的各方势力,但在军界和政界都是以荆州派势力为主的。刘封与诸葛亮同属荆州派,如果刘封日后不服刘禅,想要拉帮结派,必然会导致荆州派的分裂,这对蜀国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诸葛亮是想要大权独揽还是出于稳定蜀国政权的需要。不排除有这个可能,诸葛亮在日后除去托孤重臣李严以及大将魏延,都有着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谁要破坏和威胁到蜀国的稳定,那么这是诸葛亮不能容忍的,李严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想要分裂益州,诸葛亮是不会答应的。
魏延一直是支持诸葛亮北伐的,诸葛亮死前知道北伐无望,想要保存着蜀国的主力回到汉中,知道魏延肯定不会同意,就安排杨仪掌管军队,撤回汉中,让魏延自行决定去留,结果魏延还是被杨仪杀了。
结尾:留着刘封,对蜀国弊大于利,这就是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养子刘封的目的,刘封该死吗?或许不该,但残酷的政治斗争,本就是你死我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