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朝小雨
来源:石家庄日报
自打母亲进城和我们一块住,每年正月初二,我们一大家人便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盛况空前。
这一天吃过早饭,姐妹们携儿带女,陆陆续续赶来我家,给老太太拜年。几十口人欢天喜地,热闹非凡。欢声笑语时不时要把屋顶抬起来。中午聚餐时,热闹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想这一定是母亲一年里最最开心的日子。人丁兴旺,儿孙满堂,母亲心里该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啊。
母亲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感到说不出的悲凉和酸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年”的一些旧习俗慢慢消失了,“年味”似乎真的变淡了。可当母亲逝去,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有父母亲健在的春节,一家人才能触摸到浓浓的年味。与父母一起熬年守岁,心里才最温暖最踏实。
万千年味家国情。年味,不仅仅是阖家团圆围坐在桌前晚辈孝敬长辈的那一杯杯老酒,不仅仅是火树银花声声爆竹飘散在满院子的那一阵阵幽香,不仅仅是赶年集看社火吃糖瓜儿童年的那一点点享受,也不仅仅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剪窗花和谁见面都祝福问好的那一丝丝气氛。只有父母在,才有真真切切的年味在。在父母身边,生活再贫穷,年也是温馨的。年味,是母亲的絮絮叨叨;年味,是父亲的音容笑貌;年味,是父母亲率领一家人推豆腐、蒸馒头、摊煎饼、煮大肉,忙忙碌碌的身影;年味,是大年初一早晨,在太阳洒下满地金辉的时刻,我们跪拜在父母膝下,深情地道一声:“爸爸,妈妈,过年好!”
如今的大年初二,我们家依然热闹如故。没有了母亲,外甥儿女,仍然沿袭着母亲在世时来拜年的传统,不过我和老伴儿成了一家之主。母亲的缺席,让我们心里总有太多的缺憾和失落,但看到一张张笑脸,一身身新衣,听到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仍然觉得欣喜和幸福。一代新人长大了,成熟了。一个家族延续了,壮大了。家里人才济济,灿若繁星,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开心和欣慰的事情啊。
年味年味,百人百味。说到底是人们的心味。年味,可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期盼;也可以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的简朴;还可以是“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的欣喜。小时候过年是我们简单纯粹的快乐,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穿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放一把火红的小鞭炮。长大后我们却更多地把过年当作一种仪式,失去了认真品味年味的心境。
年味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文化的。我们家一年一度的大年初二大团圆,有着特殊意义的不同凡响的“年味”。家人团聚,相互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关爱,记下了嘱托,留下了回味。过年,其实过的是心情,过的是亲情,过的是友情,过的是感情。一家人议议国事,拉拉家常,发发红包,喝喝美酒,其喜也洋洋,其乐也融融。虽然一天下来,狗赶猫慌,忙忙活活,但是累并快乐着,甜蜜着。感觉只有这样过年才是歌舞升平,才是喜气洋洋,才是开心和美好。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风十里,生机勃发。2022年,必将又是一个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好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