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首发大赛#
爱新觉罗普贵(1665-1725)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孙。普贵的高祖父是太祖脉下皇长子,八大贝勒之一的诸英;曾祖父是太祖长孙多罗安贝勒杜度;祖父是诸英长孙多罗贝勒杜尔祜;父亲是太祖玄孙固山贝子敦达。因此,普贵虽然比康熙帝小一岁,但是他却是康熙的族孙辈,与乾隆帝是同一个辈分。
一:普贵的袭爵之路。
康熙十三年,父亲固山贝子敦达去世后,兄长温丹又是幼龄,因此普贵成为了家中的长子。康熙十四年,承袭了父亲的爵位,由固山贝子递降为奉恩镇国公爵位。
雍正元年,普贵已经59岁了,因生病后,不能在公爵岗位上继续为朝廷效力。因此,向朝廷奏请退出公爵。清朝前期,只要拥有爵位的宗室成员,都是要在朝廷当差。一旦生病或者犯事的情况下,生病可以将爵位交给自己的嫡子来承袭,如果是犯事的话,意味着就会被革爵。
二:普贵生育十三子,有三子先后承袭爵位,还有一子被赏封爵位。
普贵活到了61岁,娶了5位妻妾,生育了13个子辈,按照康熙后代辈分,都属于永字辈。其中长子明新、次子明存、四子明通、五子明常、六子明岱、八子亨保、九子善保、十子沙穆博、十二子尚保都是幼龄未成年。
雍正元年,普贵因病退出了国公爵位以后,选择了5岁的十一子智保承袭了爵位,从奉恩镇国公递降为奉恩辅国公。只可惜,雍正三年,十一子和普贵同一年去世。
雍正三年,十一子智保去世后,朝廷选择了普贵的十三子,也就是3岁的苏保来承袭爵位,这一次并没有递降,依然是奉恩辅国公。可惜,十三子苏保承袭爵位一年后也夭折了。此时,爵位又空缺出来。
三:普贵七子诚保承袭伊弟的爵位,保持不递降。
1.七子爱新觉罗诚保(1712-1754):永字辈,与康熙帝的长曾孙永琛是同一年出生。
雍正四年,年仅4岁的十三子苏保去世后,作为兄长的诚保,由于生母出身低微,一开始没有被选择去承袭爵位。然而,他寿命长,有机会承袭了爵位。当诚保袭爵的时候,并没有递降,依然保留了奉恩辅国公。后来,乾隆年间去世。
此后,普贵乃至清太祖长子诸英这一支的爵位就在七子诚保的后人中一直承袭下去。
2.三子爱新觉罗明保(1689-1725):诚保的兄长,永字辈,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
康熙四十七年,21岁的明保有幸被叔曾祖赏封三等镇国将军爵位。但是雍正二年因罪被革爵。次年,38岁的明保去世了。
四:奉恩辅国公诚保的后代爵位世系。
1.次子爱新觉罗庆春(1750-1773)
绵字辈,与道光帝同辈,是康熙帝的族玄孙。
出生于乾隆十五年。乾隆十九年,父亲辅国公诚保去世后,次年庆春承袭爵位,依然是奉恩辅国公。
2.长孙爱新觉罗亨英(1772-1821)
奕字辈,咸丰帝族兄。
亨英出生于乾隆三十七年。2岁的时候,父亲庆春去世后,亨英承袭奉恩辅国公爵位。
知道嘉庆四年,恰逢嘉庆帝亲政,授予亨英散秩大臣,官居二品。后来,以散秩大臣的身份来署理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还兼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可见,在八旗中的地位还是较高的。
嘉庆五年,担任正红旗护军统领;
嘉庆九年,奉旨前往西陵担任守陵大臣。
嘉庆十二年,守陵期满后,奉旨回到京城。三年后,被授予正白旗汉军副都统。次年,外放荆州将军,官居正二品。
道光元年去世,享年50岁。
3.曾孙爱新觉罗纯福(1798-1820)
载字辈,光绪帝族兄。嘉庆二十五年,23岁的纯福英年早逝,先父亲一年去世。因此,生前并没有承袭爵位。父亲是道光元年去世,道光十五年,纯福追封为奉恩辅国公爵位。
4.玄孙爱新觉罗崇锡(1816-1854)
溥字辈,宣统帝族兄。道光元年,祖父亨英去世后,父亲也早一年去世。因此,崇锡作为长孙,承袭了祖父的辅国公爵位。
道光十五年,父亲被追封为辅国公。次年,朝廷委派崇锡前往西陵担任守陵大臣。
道光二十四年,授予二品散秩大臣。
5.五世孙爱新觉罗端秀(1838-1876)
毓字辈。出生于道光十八年,咸丰四年,父亲崇锡去世后,奉旨承袭奉恩辅国公爵位。后来,并没有在朝廷担任官职,闲散一生。
6.六世孙爱新觉罗光裕(1863-1900)
恒字辈。同治二年出生。光绪二年,父亲端秀去世,光裕作为长子,承袭了奉恩辅国公爵位。光绪十五年,朝廷授予散秩大臣。
光绪十七年,担任东陵守陵大臣。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光裕在抗击外来侵略者中殉国,年仅38岁。
年底,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回到京城后,追赠光裕为贝子衔,还赐予了谥号,入祀昭忠祠。
7.七世孙爱新觉罗广寿(1892-1918)
启字辈。广寿出生于光绪十七年。光绪二十六年父亲去世,两年后广寿承袭了奉恩辅国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