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战败李世民,准备三个月攻取长安,如果不是病故,唐朝可能没了
创始人
2025-08-24 03:02:53
0

隋末,天下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中,各方势力悉数登场,不少英雄豪杰更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涌现。

作为最终赢家的李唐,其实力自然不用多说,先后灭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人,笑到最后,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不过,他们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也并非一直都一帆风顺的,甚至在当时,就有一个人打败了李世民率领的军队,准备乘胜追击时,他却因为一场疾病被夺去性命,不然的话,可能历史都要被改写。

这个人便是薛举。薛举的父亲在金城定居后,发了横财,一跃成为当地的豪门富家。

薛举身强体壮,喜欢骑马和射箭,更因其豁达洒脱的性格,结交了许多江湖朋友,为他之后的起义提供了一定支持。

薛举曾劫持金城县令,开仓放粮,顺势揭竿而起,赢得当地百姓的尊重。

薛举自称西秦霸王,然后向附近的土匪招降,也确实有很多匪帮来加入他,其中最早和最强大的投降匪徒是由宗罗睺率领的。

隋朝派兵前来,却被薛举轻而易举就击败,溃不成军,其兵力也增加至十万之多。

三个月后,薛举就在兰州称帝,封王封后封太子。之后,薛举派出部将攻打李轨,随后攻打扶风郡,收归唐弼于麾下。

此时,薛举号称手上有大军二十万,打算朝着长安出发。而另一边,李渊也刚好进驻长安,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618年,唐军总管张长逊袭击宗罗睺,薛举率兵力前往救援,李世民也率军前去“硬碰硬”,驻扎在高墌城。

李世民发现薛举一方粮草短缺,坚持不了多久,就要撤军。

因此,敌军想要速战速决,李世民决定据城不出,打消耗战,本该是十拿九稳要赢的一场战事。

却没想到,李世民的病重打乱了整个计划,于是只能将军务交给刘文静和尹开山处理。

但幸好之前已经定好了应对之策,二人只需执行即可,但二人却仗着资历高,轻视薛举,将李世民的迎敌策略,抛之脑后,出城迎敌。

等二人发现薛举亲率骑兵,将唐军打得四零八落时,才反应过来中计了,但早已为时过晚。

这一战,导致唐军死伤过半,伤亡惨重,还是李世民拖着病体,及时撤军,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薛举的信心。他的部下还提出,经此一役,唐军大败,此刻定是军心动摇,人心涣散之时。如果乘胜追击,在三个月内攻下长安应该也没有问题。

可以说,这个计划非常大胆的,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历史真的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不说攻下长安,大唐也就不复存在。

不过,就在此时,薛举病了,而且马上就病入膏肓,从生病到去世,时间极其短暂。

其子薛仁杲继续带领将士与唐军对抗,但只坚持了几个月,就败于李世民之手。薛举建立的西秦政权,也彻底走向灭亡。

薛举智勇双全,可以说确实是有真本事傍身,先且不说他与李世民交手能不能再取得胜利,就算他最终能够夺得天下,他也很难守住这位置,难以创造出“贞观之治”。

因为据史书记载,他性格残暴不仁,嗜杀成性,

“每破阵,所获士卒皆杀之,杀人多断舌割鼻,或碓捣之”

,这样的人,即使可以登上皇位,取得一时的胜利,也注定不是民心所向,不会长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我国古代的兼并战争当中,以弱胜强的例子数不胜数,由强变弱的事例...
原创 苏...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国强国是美苏两国,美国靠二战发了战争财,而苏联因为二战把其战...
原创 李... 李定国在大西军余部的后期,作为最主要的领导人,正确地坚持符合形势需要的扶明政策,影响很大,值得肯定。...
原创 刘...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苏... 在二战期间一共有超过60个国家被卷入其间,其中美国由于损失不算太过严重,因此它在战后仅仅耗费数年时间...
原创 民...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是美国社会经济学...
原创 他... 他是天皇的弟弟,人称“红色亲王”,坚信“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怎么回事呢?这人叫三笠宫崇仁亲王,19...
原创 最... 16岁还是未成年人的年龄,但是雨花英烈中年龄最小的就是16岁,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他仰天大笑,英勇就义...
原创 印... 熟读历史的朋友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霸占着世界霸主位置的国家。别看现在美国很强大,美国也才只...
原创 八... #精品长文创作季#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一方面试图镇压义和团,另一方面却又对外宣战,试图通过战争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