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县到总督,清代地方官所用的印信形制有何不同?
创始人
2025-08-24 03:02:39
0

在《雍正王朝》里头,康熙皇上快不行的那天晚上,把所有皇子都叫到畅春园去训话。胤禛要走的时候,邬先生觉得皇上快不行了,就让他把钦差的大印留下来,万一有啥紧急情况,可以用这个大印把十三爷放出来,让他来帮忙稳住大局。

想必大家都瞧见过这个情节,剧里胤禛拿出的钦差大印挺小,还是个正方形。先不说胤禛随身带着它合不合理,光是这形状,就跟历史真相不符。借着这事儿,御史就来聊聊清朝官员的印章吧。

【印信的具体形制】

印信是个大范围的说法,包括宝、玺等不同种类,按归属可以分为个人用和单位用。个人用的印信多是皇室成员,比如皇帝、后妃,还有宗室王公和钦差大臣等;单位用的就广泛了,主要是京城内外的各个衙门。

之前御史有写过关于皇室及京城里各部门印章的详细样子,想了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找看,这儿就不多说了,重点来聊聊地方官员们的印章情况。

官员的印章级别和他们的官位大小是相对应的。按照《大清会典·礼部·铸印局》的记录,清朝的公务印章在叫法上有五种:“一种是宝,一种是印,还有关防、图记和条记,总共五种。”

【银质印信】

关防这东西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刚开始那会儿,各地的布政司和六部常常偷偷用提前盖好章的空白纸来搞猫腻。后来明太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想了个办法,改用只有一半的印章,这样可以把两半拼起来对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办法很严谨,所以就叫它关防了。关防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正式盖章时用红色印泥,但关防用的是紫红色墨水,大家平时都叫它紫花大印。

关防是专门给那些临时派的官用的,比如皇上特别派出去的大臣,还有到各省去的总督、巡抚。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临时派的官员、各省的总督、巡抚,还有管河道的总督、管漕运的总督,都会用到关防。

督抚的印章是长方形的,长大概三寸二分,宽二寸。上面的字用的是尚方大篆,左边是满文,右边是汉字。拿陕甘总督的印章来说,上面刻的就是“陕甘总督印章”;江苏巡抚的就是“江苏巡抚印章”,都是六个字。

关防的纽是直的,也就是说,上面没有刻成任何动物的形状,简单说就是个直直的把手。它是用银子做的,在地方官的印章里,算是等级最高的了。

各省的布政使是从二品的大官,级别挺高,他们用的印章级别仅次于督抚。这印章也是银做的,是个三寸三分见方、九分厚的正方形,纽是直的,字是小篆体。布政使的印章上有满文和汉文,刻着“某某布政司的印”。

【铜质印信】

各省的按察司印章,上面都刻有满文和汉文,字体用的是尚方小篆,印章大小是二寸七分见方,厚度有九分,纽是直的。印章上刻的字是“某某地方的按察司印章”。

知府的大印,上面既有满文也有汉文,都用的垂露篆字体,印面是二寸五分见方,厚度是六分四厘,印纽是直的。印上刻着“某某府的大印”;知州的银印,也是满汉文都有,同样是垂露篆字体,印面二寸三分见方,五分厚,印纽直直的。上面刻着“某某州的印”;知县的印章,满汉文兼备,用的也是垂露篆,印面二寸一分见方,四分四厘厚,直纽。印上刻着“某某县的印”。

上面说的只是部分地方上管文书的官员,那绿营的领导们,还有各省管教育的、管织布的这些官员,他们用的印章又有什么不同呢?

武官主要包括各省的绿营兵和八旗将领,在这些武官里,提督和将军的级别最高,他们用的印章是银质的,上面雕着老虎,字是柳叶篆体,印章方方正正,三寸三分见方,厚度有九分。再往下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官员,用的就是铜质的关防印了,这些印章长三寸,宽一寸九分,字用的是尚方小篆。

武职将官的印章上刻的字都挺复杂,像是提督的印就是“某省提督印”,总兵的则是“某某镇关防印”。还有一些特别的关防印,比如“昭陵山河关防印”等等,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各省的文官里头,有些人是临时派过去的,就像各省管教育的学政,还有管织造的三织造官。他们用的印章叫关防,大小是二寸九分长,一寸九分宽,上面的字是钟鼎篆文。

要知道,各省的道台用的印章也叫关防,它的尺寸是长三寸,宽一寸九分,上面的字是钟鼎篆体。

图章和条状印章都是方形的,这两种印章主要是给级别较低的官员用的。像是各个县的副县令、文书官、儒学老师,还有守备、副领队这些人会用条状印章;而新疆、西藏的领队们则用图章。至于像巡查官、驿站站长这样更低级别的官员,他们只能用木质的记号章。

【印信严格的管理制度】

不管是在北京的各个机构还是外地,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他们的印章都是由礼部铸印局统一制作的。印章代表着权力,要是丢了或者因为印得太模糊看不清了,就得申请重新做一个。

拿知府衙门来说,要是想换个新印章,就得先给布政司和督抚衙门写报告申请,然后再交到吏部请皇上批示,让礼部铸印局来造新印章。造新印章的时候,会在印章四个角上多留一小段,大概二分长,这样印章没到位的时候,就偷盖不了了。

新官印发给吏部的时候,会当场削掉一个角;送到督抚衙门,再削掉一个角;转交到布政司衙门,还得削一个角;最后知府接印时,把最后一个角也削掉,这就是所谓的“削角开印”。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有人在中途偷偷用印。

新印章一到官府,就得把原来的老印章上交给朝廷,让他们集中销毁。按照规矩,这老印章得在四个月里头送到礼部去,要不然就得挨批评受处分。

为了防止有人偷偷用印,知府交回旧印章时会先磨掉一个角,然后布政司衙门再磨第二个角,督抚衙门磨第三个角,最后吏部磨掉第四个角,这个过程叫做截角注销。

地方上的官员在盖章时,规矩也是挺严格的。像督抚、藩台、臬台这些大官,都有专门管章的官员。如果文件得盖章,那就得先盖上这个管章官员的职位戳子。道府级别以下的官员,虽然要求不那么严,但也得在副手的监督下才能盖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我国古代的兼并战争当中,以弱胜强的例子数不胜数,由强变弱的事例...
原创 苏...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国强国是美苏两国,美国靠二战发了战争财,而苏联因为二战把其战...
原创 李... 李定国在大西军余部的后期,作为最主要的领导人,正确地坚持符合形势需要的扶明政策,影响很大,值得肯定。...
原创 刘...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苏... 在二战期间一共有超过60个国家被卷入其间,其中美国由于损失不算太过严重,因此它在战后仅仅耗费数年时间...
原创 民...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是美国社会经济学...
原创 他... 他是天皇的弟弟,人称“红色亲王”,坚信“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怎么回事呢?这人叫三笠宫崇仁亲王,19...
原创 最... 16岁还是未成年人的年龄,但是雨花英烈中年龄最小的就是16岁,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他仰天大笑,英勇就义...
原创 印... 熟读历史的朋友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霸占着世界霸主位置的国家。别看现在美国很强大,美国也才只...
原创 八... #精品长文创作季#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一方面试图镇压义和团,另一方面却又对外宣战,试图通过战争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