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图贸易从隋唐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大家也叫它回易或者还是回图。那回图贸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啊,这种贸易主要是官府或者军队在做的赚钱买卖。
说起过去,唐朝真是个辉煌的时代,特别是唐太宗那时候,大家都叫它大唐盛世。可后来,到了唐末五代,地方上的势力越来越大,问题就多了。特别是那些军队搞的回图贸易,势力越来越猛,成了统治者最头疼的事儿。
所以在宋朝刚开始的时候,朝廷不太瞧得上回图贸易,不过后来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变了态度。整个北宋时期,军队一直都在做回易活动,而且做法也越来越多。那么北宋的回图贸易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北宋军队这么做是为了啥,回图贸易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一、回图贸易在宋朝之前的渊源】
不管想研究哪个朝代的回图贸易,都得先好好了解一下啥是回图贸易。说到“回易”制度,最早能在隋代的史料里找到记载。
《隋书·食货志》里头写着:“早先时候,京城官员和各州官员,都会发些公款去做生意赚利息,这些钱再用在公务上。”可到了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六月,工部尚书苏孝慈他们觉得这样不好,因为那些做生意的人心里只有钱,太不讲道德了,把老百姓的日子都给搅乱了,所以他们就上书请求皇上别再让这么干了。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隋文帝发布命令,对京城和外地的各个官府机构说:“在市场上做买卖赚钱是可以的,但不能用放高利贷来挣钱。”这样一来,回易制度就还能继续下去。
隋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38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某些制度就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隋朝时候的好多制度,唐朝都接着用了。到了唐高祖那会儿,还是用着回易制度。有史书是这么写的:“武德年间以后,国家的仓库空得很,京城的官员们该发的钱,都改发成了公廨本钱,让这些官员手下的吏卒和轮流值班的官员,通过做些买卖赚点利息,然后按照官职大小来分这些钱。”
唐太宗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发现京城里的各部门还在用官府的钱来给自己部门发福利,还设了好多官职像令史、府史、胥士这些,让延容去搞些好处来当工资。这事儿当时被大家议论纷纷,都说不好。谏议大夫就出来向唐太宗提意见,希望他别再这么干了,最后唐太宗听了劝,把回图贸易这事儿给停了。
不过到了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发了一道诏令,把回易制度给恢复了。之后,回图贸易还是继续进行。时间一晃,到了唐代宗大历九年,因为跟吐蕃打仗,军费花得特别快,国家财政顶不住了。所以唐代宗就让那些道节度观察使、都团练等人,把回图贸易赚的钱拿来当军费。
在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藩镇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提升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经常通过做贸易来赚钱,会派心腹手下到管辖的地方去做生意,这些生意有时甚至能做到他们割据范围之外。有的割据政权还特地成立了管理贸易的部门,叫做“回易务”或者“回图务”。在政府的支持下,这种贸易越做越大,也越来越稳当。
【二、北宋军队进行回图的目的】
说起过去,对每个王朝来说,把军队建设好都是件大事。要是你很了解北宋的历史,那肯定知道有个募兵制度。这个制度主要就是为了从全国到处招人当兵,让军队变得更强。
这种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之一就是国家养的军队越来越多。宋朝时,西北边境老是打仗,打仗就得花钱,仗打得多,花钱也就越来越多。
建立一个王朝,不光打仗要花好多钱,保持政治不乱、经济繁荣也都需要大堆的银子。所以到了宋朝,国家的钱袋子就越来越沉了。这么多原因,都给北宋军队搞回图贸易铺好了路。
那么,“手头紧”就成了北宋军队做回图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填补军费的空缺,军队进行回易活动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朝廷允许军队搞回易的最低要求。在北宋时候,大部分的回易活动都是冲着这个目的去的。
宋仁宗庆历三年的时候,渭州的知州张亢因为派手下牙吏去成都做买卖,被朝廷给查了。没过多久,陕西转运使上书说:张亢并没有把做买卖赚的钱都装进自己腰包。所以,朝廷就网开一面,让张亢去当和州的知州了。
范仲淹在庆州当守将那会儿,也能看出回图贸易是为了增加军费开支的。他那时“借了随军仓库的钱来做买卖,赚了两万多贯利息,除了给军队日常开销用,还还清了借的官钱”。这目的明摆着,挺有说服力的。
按照中国传统的看法,关于道义和利益,军人如果去赚钱,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跟儒家的道德观念唱反调。比起文官,武将们往往不太受儒家道德的束缚,所以里面不少人爱财贪利。
再加上朝廷对军队做买卖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罚违规的将帅时也往往手下留情,这让不少将帅借着给军队搞物资的名头,趁机大肆捞钱,自己腰包鼓得满满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说,军队做买卖,很可能也是为了往自己口袋里装钱。
在宋太祖那会儿,边疆的将领们还延续着五代时候的老习惯,他们从交易中捞到的好处,除了用在军队上,不少都偷偷揣进了自己腰包。宋太祖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边疆将领们为了自己捞好处,就变得既合乎情理又合法了。
从宋仁宗那时候开始,朝廷就不允许边关的将领借着贸易往来中饱私囊,但这些将领根本不怕被处罚,还是照做不误。就拿嘉祐四年来说吧,翰林侍读学士、吏部郎中吕溱被贬到舒州去做知州,主要就是因为他私自贪了钱财。
再比如庆历五年的时候,潞州的知州尹洙,他把通过回图贸易赚来的钱私自用了,拿去给部将孙用还债,结果就被贬官了。他以前就说过,那些边防将领用公家的钱去做买卖,然后中饱私囊,说“历来武将们,都把赏给的公使钱,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都当作是自己的钱一样随便用”。
从宋朝军队搞回图贸易的过程就能看出,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那不同的目的,又会给整个王朝带来啥样的影响呢?
【三、回图对北宋带来的影响】
北宋时期,军队的买卖交易活动,对那时候的历史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主要在军事防御、国家钱袋子和商品交易这三块儿。说实话,这事儿有好有坏。要说这影响嘛,肯定得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聊聊,咱们就先瞅瞅,宋朝的这种军队贸易,到底是给军队添堵多呢,还是帮忙多呢?
军队让士兵们去做生意赚钱,来补贴军费,这样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军队的经费压力。通过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军费就变得充裕了,要是这些钱用得恰当,还能帮助将领收买情报、奖赏立功的士兵、提升军队士气等。就像宋太祖那时候,军队里做生意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为北宋的国防出了不少力。
但咱们得全面地、好好地看待问题。从整体来看,军队参与贸易其实是坏处比好处多。士兵们忙着做生意,就不参加平时的军事训练了,这样一来,军队里不打仗的人就多了,出现了那种“名字在兵册上却不见人影,身为战士却不参与攻防”的奇怪情况。
另外,这样做会搞坏官兵之间的关系,让军队里面的矛盾更深。军官让士兵去做买卖,其实就是用便宜或者不用花钱的劳动力,这是军官压榨士兵的一种方法。当士兵被派去经营买卖时,军官可以“加高利息,再从士兵的薪水里扣钱”,白白拿走士兵辛苦赚来的东西。
另外,这还会导致军队里面出现腐败。按照老规矩,回易赚的钱是不算进朝廷的正式账本里的。这样一来,军队里的回易就没有了有效的监督,实际上变成了将领一个人说了算,本钱和赚的钱都由他们掌控。
要是从政治层面来看,这种想给国家财政多赚点钱的政策,其实反倒是“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军队做的买卖里,有不少是国家严控专卖的东西,像茶叶、食盐、酒水这些。
这些东西大多是老百姓日常离不开的,卖起来容易,也能赚不少钱,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头。军队要是插手经营,就会抢了国家专卖的好处,结果原本该由国家独揽赚钱的禁品税收,“因此大大减少”,反而让国家财政“手头拮据”。
另外,说到军队做买卖,他们跟宋太祖那时候一样,有不用交税的特权,不用给朝廷上缴商税。有时候朝廷会出特别命令,免去他们路上要交的商税,或者将领们想办法偷税漏税。这样一来,税收就少了很多,国家的钱袋子肯定要吃大亏。
另外,朝廷在军队做买卖这事儿上,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惩罚力度也不够大。结果,军队赚的钱往往都被将领们偷偷揣进了自己腰包,导致国家财产白白流失。
宋朝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让人印象深刻。那么,这种包含不少腐败行为的回图贸易,对经济又会造成啥影响呢?北宋军队参与的回易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那时候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显现出了它的繁荣面貌,这也有着一定的正面作用。
不过,虽然北宋时候的商品经济已经挺发达了,但它并没有让经济体制有啥真正的改变,还是那种自己种自己吃的小农经济在社会经济里唱主角。
军队搞的回易,是靠着商品经济和封建特权一起搞起来的,这其实是跟商品经济刚开始发展时自由竞争的贸易原则相违背的。它对正常的商品经济,特别是还在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首先,军队做买卖,那优势可不是一般商人能比的。他们的本钱是国家出的,还能免税,经营者都是军人,能用士兵和老百姓的免费劳动力,这样一来,成本就低得多了。更厉害的是,他们连国家专卖的商品都能经营。这样的竞争力,普通商人想通过正规渠道跟他们公平竞争,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再者,军队在做买卖时,经常会发生军人仗着人多势众,强行买卖、破坏正常市场交易的情况。他们仗着军队的力量压低价格强买,或者抬高价格强卖,干出些欺压百姓、称霸市场的坏事。这时候,地方官府往往不敢插手,导致普通老百姓和商人都吃了大亏。
另外,商品经济要发展,就得让商业利润不断投到扩大再生产里,这样才能积累和增值资本。但军队做的买卖赚的钱,大都拿去补军费了,或者送人情、维持官府机构运行了,有的还被将领们私自揣进了腰包。所以说,军队的这种买卖行为,跟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全是反着来的。
这些林林总总的坏影响,全都伤到了同一种人,那就是咱普通老百姓。这种制度有很大的问题,要是不赶紧解决,以后就会是个大麻烦。
【四、总结】
除了唐末五代那个特殊情况,从隋唐到北宋,回易活动之所以搞起来,主要是因为国家钱袋子不够鼓,得想办法解决财政难题。那时候,咱们中国的商品经济正蓬勃发展,国内买卖和国际贸易都火得不行,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官府公开下场做生意赚钱,就是那时候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写照。
说到底,北宋的回易其实就是一种特别的经济活动,它里头掺和着政治、军事、经济好多方面的东西。这种经济活动深深扎根在北宋的政治、军事、经济政策里头,还有历史发展的大背景里。它就像一面镜子,从它那儿咱们能看到北宋时候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军队实力越来越差、社会结构变得更开放,还有人们的经济观念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