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中晚期的历史中,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可以说始终如影随形。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唐朝同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皇帝同宦官之间的矛盾、宦官同文臣之间的矛盾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便成为了维系各方平衡的关键所在,这支军事力量便是中晚唐时期的禁军,即所谓的神策军。
历史上的神策军,在唐玄宗时期为西部的一支边军。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却间接改变了这支边军的命运。“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紧急从西部地区抽调了大量的军队,这中间便包括神策军。而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神策军于唐代宗时期,得以入列于禁军的行列,到了唐德宗时期,神策军的地位则被大大提高,并被分为了左、右神策军。并且,在德宗一朝,神策军还在削藩之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但自宪宗之后,唐朝的神策军则开始逐渐走向衰弱,并最终变得不堪一击,尤其是在“黄巢起义”中,神策军更是一触即溃。而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来在于,神策军久不习战事,以至于武备废弛。再者,神策军的内部构成,自宪宗之后,开始逐渐由市井子弟充当,这就使得其战斗力急剧下滑。以至于,到了唐昭宗在位的时期,神策军最终被朱温解散。但即便如此,神策军的存在,对于中晚唐时期来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那么,中晚唐时期的神策军,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首先,中晚唐时期的神策军,起到的最为重要的作用,便在于压制住了藩镇的力量。实际上,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节度使由边地也得以蔓延到了中原地区。这中间,除了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原与边疆藩镇存在。而神策军的存在,对于遏制这些藩镇力量来讲,所起到的则是难以估量的作用。
因为,神策军的规模始终都保持在十万人以上。并有学者推测,在唐武宗时期,神策军的规模很有可能达到了二十万人左右。可见,这样一支庞大的力量,必然会对藩镇势力,造成很大的压制。并且,如此规模的力量也成为了皇帝权威的一个重要保障。可见,如果缺少神策军的存在的话,唐王朝则很难维持既有的军事平衡。而历史也恰巧印证了这一点,神策军崩溃之后,唐朝便陷入了乱局之中。
其次,神策军对于稳定西部边疆,以及确立在关中地区的主导地位而言,同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上的神策军,虽然属于禁军力量,但其却也属于一支野战力量。这中间,除了部分神策军驻守在长安外,其余的神策军则驻扎在京西、京北地区。这样的军事布局,便使得唐朝能够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边患问题,并且借助神策军,来压制如朔方、泾原等镇的力量,更是使得唐朝得以确立自身在关中地区的主导地位。如历史上唐末李茂贞的崛起,便是神策力量崩溃的一个结果。
历史上唐朝神策军的兴盛,对于唐朝中晚期的维持来讲,所起到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神策军的存在,使得“安史之乱”后的乱局,得到了初步的稳定。以至于,在“安史之乱”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神策军成为了唐王朝一个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只不过,让人惋惜的是,这支禁军力量,最终还是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而在神策军消逝于历史深处之后,唐朝也紧随其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