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书《排字韵》是1989年莫高窟B59窟考古发掘出土的古遗书。编号为B59:5-1、2。文书宽35.2、高26.7厘米。文面宽26.2、文面高19.3厘米。面26行,行2~5个大字,行距1厘米。为纤维交织不匀的白麻纸,纸薄,质软。木刻本,双框。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字典。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为写作诗﹑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排字者,排字整齐以利查检;排列词语备采择;韵者,韵略。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广韵》是《切韵》的最重要的增订本,它使已经亡佚的《切韵》的古音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成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
莫高窟B59窟出土的《排字韵》是刻本的两件残页,此两页书共计52行,1~6行是某韵的后部残文,7~17行是一个完整的韵部“八黯鎋”,余下的是一个基本完整的韵部“九屑薛”,相当《广韵》入声末、黠、鎋、屑、薛五韵。其版心分别有“排字匀(韵)五八”、“排字韵五九”,可知是第五卷入声的第八页、第九页。每半页有十三行,每行等距离地排列五个被注字,使其出现在相同高度的位置上。专家考其内容与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韵的组织,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是继宋代《广韵》、《集韵》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韵书,但久已失传,学术界无从目睹其原貌,如此珍贵的《排字韵》重见天日,有助于印证韵书中分韵由206韵演进为106韵的变化过程。《排字韵》为失传已久的存世孤本。为中国韵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张金泉 《莫高窟新出土的古<排字韵>》,《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
高田时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发现<排字韵>札记》,(台湾)《敦煌学》第25辑,2004年。
来源:敦煌研究院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