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世家的林徽因,智慧,优雅,美丽,临水照花。当时的“国民女神”,后世的“民国女神”。但到了如今的网络时代,又有人说,什么女神,什么才女美女文艺女,到了嫁人的时候,还不是择优从之,典型的心机女!绿茶婊的祖师奶奶!
1920年,在伦敦,24岁的"大叔"徐志摩,在林长民的家里,遭遇16岁的“小萝莉”林徽因,她开朗活泼,明眸皓齿,处处透露出高雅的气质和绰约的风采。一见即惊为天人,立马晕倒,不顾老婆有孕在身,开始对林徽因狂追。结果是情窦初开的“小萝莉”惊喜且惊吓。
徐志摩成了林家的常客。与天分极高、谈吐不凡的林徽因倾心长谈,成了他那段时间最大的享受和向往。在目光交错的一瞬间,仿佛久旱的心灵被春霖滋润过一样,徐志摩久蛰的性灵顿时觉醒,从灵魂深处激起的诗情和喜悦连成一片。
在伦敦西区古老的街道上,在剑桥皇家学院的小径上,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畅谈文学,谈理想,谈人生。徐志摩心中再也挥不去这位美丽才女的窈窕身影了。
徐志摩如火一样的爱试图照亮这位生命中的女神,而林徽因却不知所措。林徽因心中不能不冷静考虑,这就是自己渴望的爱情吗?这个比自己大八岁的朋友应该是自己叔叔辈,而且“使君自有妇”。自己那么小的年纪能担当起破坏别人家庭的罪名吗?
不愿意陷入三个人的感情漩涡,承担”拆婚”的指责。当然也不具备玩火的能力,怕自己和诗人一起被烧死。所以,“我降下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花的拍打……”,走了,不辞而别,和父亲回到北京。人走了,可心走了吗?灵魂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当然,这只是几番中的一番,一切刚刚开始,痛苦却已经来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狂追林徽因的,何至只诗人徐志摩;还有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另有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萧乾等,对这个才女都表示出深深入的爱慕之情,在这位美女的身边,围着这么在大群文化精英,这在民国文艺界是绝无仅有的。
即使在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徐志摩依然与她藕断丝连,1924年4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北京,林徽因是翻译,徐志摩全程陪同,这情形,大家看了这照片,都说他们俩陪一个大胡子老头,真的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呀。为此,林徽因写了一首著名的诗: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情诗啊!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要在北平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想去捧场,早上八时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南京北上。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不幸罹难。正如他自己在《再别康桥》写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邮局把徐志摩罹难的消息送给陆小曼,陆小曼不信。邮局只能通知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到现场处理后事。林徽因得到消息后,并没有亲自去现场。梁思成、金岳霖,这两个徐志摩的情敌到了事故现场,梁思成去了济南,从事故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林徽因,带的飞机残骸一直挂在二人床头。林徽因直到去世,一直都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从这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也反应出梁思成的承受能力是多么的强。
我写到这里,不由得一阵唏嘘,爱情是多么美好,但又是多么的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