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里的内容都是参考了靠谱的资料,再加上我个人的看法写出来的。在文章最后,我注明了引用的文献资料还有截图,大家可以去看看。
都说“环境出高人”,想成为高人、大咖,不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还得看时候对不对。你看东汉末年那吕布,为啥大家都知道他?还不是因为有关羽、张飞,还有各路大佬的手下在旁边一比。那关羽为啥又能名震四方?还不是因为他干掉了颜良,还活捉了五子良将里的于禁,这都是同行里比出来的。
不过在三国那会儿,有这么一位狠角色,勇猛得跟张飞有一拼,战功赫赫,不比赵云差。这家伙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单人匹马干翻了一个国家,吓得那个种族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还被誉为三国头号猛将。说到这里,你肯定好奇了,这人到底是谁?他都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三国时期存世名将】
咱们得先弄清楚三国时期到底是啥时候。这事儿得从公元220年说起,那时候曹操的儿子曹丕自个儿当了皇帝,建了个国家,叫“魏”。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也称帝了,他建的国家叫蜀汉。再往后拖几年,到公元229年,东吴的孙权也跟着称帝,建了个国,国号就是“吴”。
公元263年,司马昭把蜀汉给灭了。到了公元265年,他又把魏国的皇帝给废了,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新的国家,国名叫“晋”。时间一晃,到了公元280年,西晋又把吴国给打败了,这样一来,整个天下都被他们统一了,同时也意味着混乱的三国时代彻底终结。
换句话说,真正算起来,三国时期是公元229年到280年这段时间。要说得宽泛点呢,就是从220年到280年,总共六十多年。
现在咱们回头瞅瞅,当年那些大名鼎鼎的将领们,还有谁依然健在。
公元219年那会儿,魏军的大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打败丢了命。同一年,蜀汉的大英雄关羽也干掉了庞德。到了第二年,关羽被马忠给杀了。同时,还有好几个大人物也没了,比如偷偷过江、偷袭荆州的那个吕蒙,还有五虎上将里的黄忠,以及曹魏的名将夏侯惇。再过一年,五虎上将里的张飞也被自己手下给害了。同一年,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也走了。
公元222年的时候,蜀汉那边的五虎上将马超走了,曹魏的五子良将张辽也在这一年没了。到了公元223年,曹操的儿子曹彰去世了,还有曹魏的大将军曹仁,也在这一年离开了人世。
说白了,三国那会儿出名的将领真没几个还活着的了,就剩下蜀汉那边的赵云、魏延、姜维、王平,曹魏那边有许褚、张郃、陈泰、郭淮、邓艾、钟会、杜预,东吴就剩下丁奉、陆抗、马忠这些人了。
这里面能称得上猛将的,其实就那么几位,赵云、魏延、姜维、许褚、张郃、丁奉算是代表人物,不过呢,除了姜维和丁奉,其他几位都已经上了年纪。
文鸯出世那会儿,那些老一辈的将领都已经不在了。他之所以没那么大名气,主要是因为他没赶上东汉末年那会儿。在三国时期,他几乎找不到对手,也没人愿意或敢跟他比试。再加上那时候好多有名的将领都已经过世,大家的注意力也就不那么集中在他身上,所以文鸯的名声就没那么响亮。不过,话说回来,文鸯的实力那可是杠杠的,这点毋庸置疑。
【七进七出】
说到七进七出,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赵子龙在长坂坡勇猛无比,七次冲进敌阵救阿斗的情节,但这其实是《三国演义》里的艺术加工。真实情况是,温酒斩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孙文台;最早分析天下大势的不是诸葛亮在隆中对,而是鲁肃鲁子敬;至于七进七出的壮举,也不是赵云所为,而是文鸯文次骞干的。
文鸯在三国那会儿,算是末期最厉害的武将了。
那时候,魏国曹家势力不强,司马家瞅准机会动手,发兵攻占了京城,把曹芳给赶下台,大权就落到了他们手里。这时候,文家因为跟曹家走得近,特别不受司马家的待见。文家的头头文钦,也就是文鸯的老爸,怕司马家找他们麻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拉上毌丘俭他们一块儿商量着起兵造反。
后来事情露馅了,两边的人在乐嘉碰了头,更糟糕的是,文钦直接撞上了司马氏的精锐大军。文钦一看这阵仗,心里就打了退堂鼓,琢磨着要撤退。可这时候,文鸯这个才十八岁的小伙子站了出来,说咱们不能怂,得反击,他打算自己领一队人马,让老爸文钦也领一队,一块儿上。
后来,文鸯亲自带着兵马冲向司马师的营地,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击把司马师的计划全给搅乱了。士兵们一下子就没了方寸,而文鸯则像是进了没人的地界,左冲右突,大开杀戒,那架势,简直就像当年张辽带着八百铁骑,在东吴军队里横冲直撞一样勇猛。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文鸯领头时,文军那是战无不胜,但可惜后来他老爸没按说好的来一起夹击,文鸯就只能先撤了。司马师一看这机会,马上叫手下带着8000兵马去追。结果文鸯这家伙勇猛得很,直接一个人就冲进了敌军堆里,反过来又是一顿猛杀。
文鸯这样来来回回冲了七趟,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七进七出,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没有一个人还敢追上去,文鸯这才不紧不慢地离开了。要说文鸯这七进七出,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不像赵云那个七进七出,是《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写得比较传奇。
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里,赵云的这次战斗情况是这么说的:刘备被曹操追赶,到了当阳长坂那地儿,他自个儿先跑了,扔下了老婆孩子。赵云呢,他抱起刘备的小儿子,还护着刘备的老婆,让他们都没事儿。
赵云在长坂坡那会儿,确实把后主和主母给救出来了。但说实话,并不像传的那样,他七进七出,冲进曹军阵营跟玩儿似的,还砍死了好几十个敌将,这些都没有。
【吓死司马师】
要是说文鸯单枪匹马击退众多敌军,来回穿梭敌营七次还不够展现他的勇猛,那他还有一个事迹,就是把司马师给“吓得不轻”。
那时候,文钦和毌丘俭他们闹起了叛乱,司马师不顾身上有伤,带着军队就去迎战。一碰上文钦的部队,两边就开打了。就在这时,文鸯上演了一出好戏,他七次冲进曹军,又七次杀出来,把曹军吓得魂飞魄散。
那时候,司马师是硬着头皮上战场的,因为他之前眼睛受了伤,才刚刚处理完,伤还没痊愈呢。碰到这种叛乱的事,他一心想着要亲自去平定,就带着部队急匆匆地赶路,结果这一急,他的伤势就更严重了。
司马师把什么都计划周全了,偏偏没料到文鸯这个意外。文鸯独自一人冲进他们的营地,不但没退缩,反而越战越勇,进进出出好几次。司马师看到这场面,吓得不行,结果他的眼睛毛病更严重了,眼珠子都凸了出来。因为感染和失血过多,他回到朝廷没多久就去世了。
根据《晋书》里头的《景帝纪》这一段啊,说的是司马师,就是那位皇帝,他眼睛里长了个瘤子,找了个大夫给做了个小手术。结果后来文鸯打过来了,司马师这一吓,眼睛直接吓掉了出来。他躺在床上,用大被子蒙着头,疼得嗷嗷直哭,就这么哭了几个月,人就没了。然后他弟弟司马昭就接了班,带着全军继续打仗。
《三国演义》里头说了这么件事:司马师带着军队先赶到乐嘉,然后扎下营来等着。结果邓艾的大军老是不来,司马师眼睛上长了个肉瘤,就让随军的郎中给处理了。因为伤口疼得厉害,他就躺在床上养伤。同时,他还下令让几百个士兵围着他站一圈,保护他的安全。
半夜三更时,营地里突然乱哄哄地闹了起来,人马都慌成了一团。司马师赶紧从床上蹦起来问是咋回事,手下人来说有支敌军从北边的营寨冲了出来,领头的那个将军勇猛得很,谁也挡不住。司马师一听这话,吓得魂飞魄散,刚做过手术的眼睛珠子竟然蹦了出来,血哗哗地流,疼得要命。他想喊又不敢喊出声,怕扰乱了军心,就咬牙硬挺着,结果把舌头都给咬破了。文鸯在司马军的营地里横冲直撞,谁也挡不住他,一直杀到天亮才离去。
张飞以前也有过挺牛的战绩,不过那时候他吓死的只是个没名气的小兵。可文鸯呢,他直接吓死了魏军的老大,那个真正掌权的人。虽然司马师当时自己已经受伤了,但这件事还是足以说明文鸯相当勇猛。
好几本古书,像《资治通鉴》、《晋书》还有《三国演义》,都讲了这件事。说他勇猛得跟赵云似的,七进七出毫不含糊,吓人的本事也不比张飞差,把司马师都给吓死了。这勇猛劲儿,真是没话说。
【一人灭一国】
要是说前两件事还没能让大家觉得文鸯是三国时候最厉害的武将,那咱们再瞧瞧下面这事儿。
文钦起兵失败后,丢了性命,吴国成了他的终结地。文鸯为了替老爹报仇,一咬牙,投了司马昭那边。司马昭呢,非但没找文鸯的麻烦,还给了他升官的机会。文鸯一看,心里头那个感激啊,真是没法说。
公元265年的时候,司马炎硬是让魏国的皇帝下了台,然后自己称帝,建起了晋朝。这么一来,文鸯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晋国的大臣。
后来,鲜卑的头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那块地方扯旗反晋,把河西、凉州都给占了。这家伙几年里不停地骚扰晋国,搞得司马炎头疼不已。晋朝几次派兵去打秃发树机能,但都吃了败仗。没办法,只好让文鸯出来救场,让他带着军队去迎战。
文鸯这会子已经在家闲了十多年,现在突然又能带兵打仗了,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他就想着得好好干出一番事业,让上头的人瞧瞧,别再把他给晾在一边了。
最后,用三个州的军队合力,把鲜卑的几十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还收服了二十多万人。这一仗,鲜卑被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就被灭国了。他们元气大伤,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好几年都不敢再进犯中原。这一场战斗,一举消除了困扰晋朝多年的大问题。
有人会琢磨,这位三国末期的顶尖猛将,号称第一高手,咋就没那么出名呢?别说跟五虎将、五子良将这些大咖比了,就连姜维、邓艾这些人在三国时期的名声都比他响,这是咋回事呢?
主要是文鸯运气不太好,没碰上跟五虎上将、五子良将那些大牌将军对战的机会,所以没法儿显出他有多厉害。再加上呢,大伙儿对三国快完那会儿,还有西晋刚开始那段时间的事儿,也不太关心。
另一个原因是身份上的纠葛。文鸯呢,他之前跟着文钦一块跟司马家对着干,反叛过。后来虽然没办法,只好投降了司马一族,但毕竟是有过黑历史的人,司马家族对他肯定心存芥蒂,没法完全信任。
还有就是惹毛了不少位高权重的大佬,头一个就是间接害死了皇帝他叔司马师。另外,诸葛诞的死,文鸯也脱不了干系。
文鸯的投降,说白了就是让诸葛诞吃了败仗,最后丢了性命。更巧的是,诸葛诞的女婿还是司马炎的叔叔司马伷。这样一来,西晋的司马家族哪还可能重用文鸯啊。连君王都不待见他,史官们又怎会费笔墨多写他呢?
后来,文鸯遭到了司马繇的诬告,说他要造反,结果文鸯被杀,全家也都被灭了。那这个司马繇是啥来头呢?他啊,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伷的儿子,还是东晋皇帝的叔祖父。当时掌权的全都是司马家的人,怎么可能给文鸯平反呢?没有平反的文鸯,在人们眼里就成了造反的坏人,像他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留下太多记载了。
【结语】
他本该是个赫赫有名的将领,可惜命运不济,本该有机会大展宏图,为国家尽忠,却因得不到君王的信赖,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真叫人感叹不已!
要是文鸯活在东汉末年,而非三国时候,那他肯定名声大噪。虽说未必能跟吕布、关羽、赵云他们比肩,但较量较量,绝对没问题。说到底,他还是生错了时代,真是可惜!
参考材料:
《通鉴纪事》这本书,它跟咱们平时看的史书不太一样。它就像是历史的大合集,把好多重要的事儿都串到了一块儿。书里讲的都是古代那些皇帝、大臣们的事儿,还有国家之间的打来打去。它不只是简单地记事,还会告诉咱们,为啥会发生这些事,有啥影响。就像是咱们看电影,不光是看画面,还得琢磨琢磨背后的故事。读《通鉴纪事》,就像是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能看到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汉武帝怎么开拓疆土,还有那些英雄豪杰,他们是怎么建功立业的。书里的故事,有的让人热血沸腾,有的又让人感慨万千。而且啊,这本书不只是讲历史,它还能教咱们不少道理。比如说,做人得有智慧,得有胆识,还得知道啥时候该进,啥时候该退。这些,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所以啊,《通鉴纪事》这本书,值得咱们一读再读,每次读都能有新的收获。
《三国历史记录》这本书讲的是三国时候的事儿。它详细说了魏、蜀、吴这三个国家是怎么来的,还有它们之间发生的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曹操、刘备、孙权,这些都是那时候的大人物,书里写了他们怎么斗智斗勇,争地盘,抢资源。像赤壁之战这种大战役,书里描述得特别精彩,让人好像亲眼看到了那时候的烽火连天。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关羽、张飞、赵云,他们勇猛无比,对主公忠心耿耿。诸葛亮的智慧也是书里的一大看点,他出的计谋总是让人拍案叫绝。总的来说,《三国历史记录》就是一本讲述三国时期英雄豪杰、战争谋略的好书,读了它能让人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晋史》里头记载了不少事儿。这本书说的是晋朝那些年月的故事。它不像咱们平时聊天那么随意,但讲的都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书里把晋朝那些皇帝、大臣,还有发生的重大事件,都给细细地列了出来。你要是想了解晋朝的风云变幻,看看这本书,准没错儿。它不光说了政治上的事儿,还有一些文化、社会方面的东西,让你全方位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总的来说,《晋史》就是一本了解晋朝历史的好帮手。
《三国英雄传》《三国英雄传》是一部讲述古代中国英雄豪杰的故事书。书里头,魏、蜀、吴三个国家你争我斗,场面热闹非凡。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大佬,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雄心。他们手下也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斗智斗勇,看得人眼花缭乱。就说那曹操吧,虽然有时被说是奸雄,但他确实是个有能力的领导。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刘备呢,以仁义著称,身边跟着关羽、张飞这两个铁哥们儿,还有一个聪明的军师诸葛亮,一起打拼天下。孙权则守着江东,稳稳当当,他的将领们也是勇猛无比,不容小觑。三国之间,打来打去,就是为了争地盘、抢资源。但说实话,这些战争背后,也藏着不少智慧和计谋,让人叹为观止。总的来说,《三国英雄传》就是一部讲述古代英雄们如何斗智斗勇、争霸天下的故事书。读起来既刺激又过瘾,还能学到不少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