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驾崩,驾崩时只有36岁。他留下二子二女,如果朱瞻基多活十年,在朱瞻基亲自教导之下,明英宗朱祁镇也许不会有那么昏庸,土木堡之变真的不会发生。问题在于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汉有文景,唐有贞观,明有仁宣。这是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三大盛世,但明仁宗在位十个月,可以说,明朝的盛世是明宣宗朱瞻基一手创立的。但问题是后世对朱瞻基的评价并不高。就留下一个“蟋蟀天子”的雅号。《明朝小史》里记载:由于皇帝好促织(蛐蛐)江南之地蟋蟀昂贵,“其价腾贵,至十数金”,以至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描写了关于《促织》。如果朱瞻基地下有知,他历史上有这个风评不知道作何感想。
至于朱瞻基的驾崩,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不是猝死,但绝对是突然来说明,他从发病到病亡,前后只有13天。腊月二十一月发病,到春节前后就已经不行了,大年初二处于弥留之际。大初三驾崩后发遗诏。史书并未言明是因什么病离世。就二人生活而言,朱瞻基既不爱炼丹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更不像他父亲那样沉迷女色,纵欲而亡。综合来看,明宣宗的驾崩跟遗传病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先看看明成祖朱棣三个成年儿子的寿命:汉王朱高煦46岁(被杀),朱高炽(明仁宗)47岁,赵王朱高燧48岁。明仁宗朱高炽十个儿子就一个活过50岁的,活过40岁的也是一个。综合来看。朱瞻基因遗传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的关系,也就是家族有遗传病而导致的大概率是冠心病。明宣宗从发病到驾崩只有13天,很符合心脏病的特征。
朱瞻基是带着无限遗憾去世的,有道是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宝贝儿子朱祁镇是个怎样的孩子,朱瞻基非常清楚。有道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刚刚八岁的太子实在看不出是个英明之主。但朱瞻基自己已经无力支撑,朱瞻基是带着遗憾和担忧去世,朱瞻基去世以后,8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登基,年号为正统。这对于朱瞻基母亲张太后的母亲更是悲痛无比。对于她来说,每死一个她至亲男人都代表着她生一级,公公朱棣驾崩,张氏由太子妃而皇后,而丈夫仁宗驾崩,张氏由皇后而太后,而现在儿子驾崩,她又从太后而太皇太后。虽然是已经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但代价未免太大了一些。
由于皇帝年幼,有太皇太后张氏内阁辅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共同辅佐。在朱祁镇的青少年时代,依靠老一代人的支撑,明帝国的各方面都井然有序。但随着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的先后去世,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大太监王振走上了历史舞台。土木堡之变也就发生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