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牟恒,生活在清代前期,籍贯为登州府栖霞县,主要事迹为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并有口碑。
牟,是栖霞大姓,具体分为两大支派,一为“铁口牟”,一为“名宦牟”。其中,铁口牟定居栖霞较早(族谱记载南宋时从牟子国旧地迁入栖霞东南之铁口村,元初曾出过将军牟全),名宦牟迁入栖霞稍晚(明初湖北公安县人牟敬祖来栖霞县任主簿,卸任后在此定居,因牟敬祖后来入祀栖霞名宦祠,故称名宦牟)。但就明清时期的科举功名来说,名宦牟一支总体更为突出。(注:铁口牟在福山县的分支也考取过进士。)
此次要介绍的牟恒,就出自名宦牟家族。根据族谱的记载,他具体为名宦牟老八支六房小八支二房牟作孚(号麟仲)之子(牟镗之孙),系家族第十一世,与之同辈的族人有牟悫(清代进士)、牟恢(进士牟国珑之子,牟氏庄园奠基人牟墨林曾祖父)。
在牟恒出生的年代,名宦牟氏就已经以治学而在栖霞闻名。其父亲牟作孚就擅长“理学”。成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中,牟恒自然也走上了读书科考的道路,并很快就取突破。
根据乾隆年间栖霞知县卫苌亲自撰写的《牟侍御传》记载,牟恒在十五岁时就补博士弟子员,后来在康熙庚午科(二十九年,1690年)考中举人,又在康熙甲戌科(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进士,从而踏入仕途。
起初,牟恒担任的是内阁中书。后来又调入户部、礼部,担任郎官(各司郎中、员外郎皆可简称为郎官,限于资料,牟恒在户、礼二部的具体履历暂不知晓)。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他曾奉命监督宝泉局(清代负责铸钱的机构)。这项职务一向被视为“大有油水”,但牟恒在职期间秉公清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誉。而这段历史在后世也被栖霞市吕剧团改编为现代吕剧,名字就叫作《牟恒铸钱》,用于宣传廉洁文化。
由于为官清正,牟恒后来被拔擢为监察御史。从《牟侍御传》的记载来看,在任期间他曾奉命巡视南城(巡城御史在当时是一个实权职位),对倚仗权势不遵守法令者毫不姑息。一时名震京师,“无大小贤否,皆知有牟御史。”
晚年之际,牟恒致仕回到栖霞故乡。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旧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开家塾,亲课诸弟子侄于学,直至雍正四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