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国黑人为何频遭冷眼和误解?其实他们的文化起源很早
创始人
2025-08-21 22:03:17
0

文|峰哥

引言

黑人在英国文化的历史之早甚至可以追溯至3世纪。

公元3世纪,古罗马帝国的北非士兵奉命驻扎在当时还被称为不列颠尼亚的大不列颠岛上负责保卫哈德里安墙的事件。上世纪50年代约克郡出土了属于这一时期的1名人形骨骸,其身形比例与非洲黑人完全一样。

大量的史学档案和绘画作品则证明,16世纪末期曾有大批非洲黑人进出英国,数量之庞大,甚至迫使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将他们驱逐出境。

一战时曾有15000多名加勒比黑人在英国军队服役。

尽管如此,英国主流社会对黑人都一直鲜有提及,黑人在英国历史中一直处于被迫隐身的状态,直至上世纪中期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在此背景下,1948年的“帝国顺风号”事件被英国主流社会视为英国

黑人历史的开端,此后黑人才被正式纳入英国的历史书写中。

一、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研究概述

众所周知,为援助二战时的英国,大批加勒比黑人来到英国并投入战事,甚至连加勒比黑人妇女也节衣缩食积极为英国士兵购买鞋袜等。

英国主流社会对待英国黑人文化也不例外。

基于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过程,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为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以威廉斯、汤普森和霍加特等为代表的学者对英国黑人文化的刻意回避阶段,这也是对传统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的继承阶段。

阶段二为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间,以霍尔为代表的学者表现出对黑人文化逐渐认同的过程,该阶段奠定了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的整体基调。

而当前则处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至今的以吉尔罗伊为代表的,对传统英国黑人文化继承与反叛的阶段。

不同阶段的学者在英国黑人文化研究上的差异,

源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流散经历的差异。

阶段一的学者多拥有纯正的白人血统;阶段二的学者往往是在英属殖民地生活多年的黑人,成年之后才移居英国,其流散生活主要以“错位”为主要特点。

相比之下,阶段三的以吉尔罗伊为代表的学者大多虽是在英国土生土长,并无非洲、加勒比等地的生活经历,但都有着黑人的血脉。

英国文化研究者不同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流散经历铸就了当代黑人文化研究三个阶段的差异,但不可否认,他们均对英国黑人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20世纪以来,在英国乃至在以非洲种族为基础的种族乃至流散研究中,很少有学者能够超越吉尔罗伊。

基于他们的贡献,一定程度上他们在黑人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思想,

能够代表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的变迁。

二、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走向认同

吉尔罗伊曾公开撰文指责霍加特和汤普森等对英国黑人文化的回避,但他从未批评过霍尔。

究其原因,除因其曾师从霍尔攻读文化研究和黑人族裔散居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外,还与霍尔本人在黑人文化研究中呈现出的复杂特点有关。

早期的霍尔默许了英国主流文化之于黑人研究的刻意回避,后摇摆于“黑人性”和“英国性”间,而在他担任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所长后,却又积极投入到英国黑人文化研究中。

他的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经历了一个为时不短的变迁过程。

所谓“平行的生活”即流散族群,

以黑人为例,能够拥有一个在黑人文化和英国文化之间自如往来、转换身份的空间。

所谓“新种族”则强调政治文化在种族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黑人为例,“黑色”并不仅仅由与生俱来的肤色所决定,而是一个在历史中形成的复杂概念,且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对“黑色”的解读不能离开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背景,基于此黑人不应被定义为一成不变的劣等种族,其身份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通过对“黑色”的重新构建,霍尔用动态、关联的方式重新审视当代黑人的处境,尤其公开表达道,黑人文化应当与当代英国语境相互结合,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继承。

凭借着上述成就,霍尔打开了英国文化中种族研究的新向度,这既

打破了英国文化中一直引以为豪的白人种族文化的纯洁性。

又使得英国黑人种族文化走出了被忽视的命运,并挑战了文化研究中的狭隘的民族与国家的界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全球化整合扫清了道路。

三、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继承与反叛

作为“黑色大西洋”族裔散居文化理论的提出者,吉尔罗伊是当代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尤其在以黑人种族为基础的种族乃至流散研究中,

甚少有学者能超越他。

我国对其进行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在英国黑人文化研究领域,吉尔罗伊的研究呈现出继承与反叛的特点。

所谓继承,他的黑人文化思想是在继承霍尔的种族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无论是从当代英国黑人文化还是全球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来看,霍加特、威廉斯、霍尔和吉尔罗伊等都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与代言人。

尤其是在霍尔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者

甚至很多白人也纷纷投入其中。

涌现出了大量的成果,英国黑人文化研究們然呈现出蓬勃之态,而这与文化背景的变迁密不可分。

四、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的变迁

长期以来为保持以“纯洁性”为特征的白人种族文化,英国社会刻意回避着黑人文化。但从

1948年后,其逐渐为英国主流社会所接纳,截至今日,

当代英国黑人文化发展至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期间从它被迫隐身到走入英国主流社会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而这又与文化背景的变迁密不可分,此种文化背景一方面表现为,二战至80年代初期之间的种族冲突和80年代至今的种族缓和。

种族冲突促使英国黑人文化学者开始探究,这些种族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而种族缓和则有利于黑人文化进一步争取在英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战后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国内黑人人口数量激增。

不断增长的英国黑人主要集中于工人阶级,他们集聚在约克郡、利兹和布拉德福德等地,这极大的影响和改变着英国文化,

尤其是工人阶级文化。

不难看出,作为研究背景,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的变迁之旅是非常复杂的。

黑人从被迫隐身到逐渐地进入英国主流文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而这种复杂性正是学术研究坚实的基础。

五、研究价值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英国文化研究早期霍加特等学者的刻意回避到中期霍尔的走向认同,再到吉尔罗伊的继承与反叛,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经历了剧烈变迁,而此种变迁研究极富现实价值。

首先,从英国黑人文化角度来看,它既是一项“古老”的研究,也是“新晋”研究。

之所以称其“古老”,是因为英国黑人历史悠久,甚至远远早于美国黑人历史乃至黑人在其他国家的历史。而之所以将其冠以“新晋”之名,是因为纵观当代黑人研究,其大多聚焦于美国黑人文化领域,而英国黑人文化似乎成为了一片被遗忘的土地。

但无论如何美国黑人文化研究终究不能代替英国黑人文化研究,

因为无论从历史、政治和文化等背景上来看,二者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虽然国外对英国黑人文化研究不多,且我国也是空白点甚多,但这并不能够抹杀其独特的究价值。

而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英国黑人文化研究的隐蔽性、特殊性和重要性,当然基于此也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六、结语

为恢复黑人在英国的历史地位,当代英国黑人文化研究不仅仅关注二战后的英国黑人文化,还聚焦于二战前直至3世纪的英国黑人文化。

但这段时期非常特殊,因为虽从3世纪起黑人就已出现在英国历史中,但因维护白人种族文化“纯洁性”的需要,

英国官方却鲜有关于黑人的文字记录,文字记录的缺失虽不能证明英国历史上不存在黑人,但却为恢复其历史地位带来了许多实证性的困难。

虽然对于英国黑人文化研究不多,但是从为数不多的成果中,不难看出我国学界对于英国黑人文化巳经开始重视。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黑人文化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承认,黑人文化、英国文化、欧洲文化乃至全球流散文化将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而在其中黑人文化研究也必将向着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

因此可以预测的是英国黑人文化必将是未来我国乃至世界学界一个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例如...
原创 原... 诸葛亮一生征战四方,最终成为了蜀汉的丞相,深受后人敬仰。但在他最初的选择中,为什么没有选择投靠曹操呢...
蒋小田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蒋小田,1981年生于安徽黄山。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
威海鑫盛威机械取得一种木工锯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威海鑫盛威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木工锯床的圆盘锯防护装置”的专利,授...
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文雅,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原创 蓝... 蓝玉是明朝初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开国将领,他的名字与封狼居胥这一荣耀紧密相连。然而,严格来说,蓝玉并不是...
仰韶彩陶取得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仰韶彩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末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
朝鲜谁都不服,却主动将三位中国...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版图上占比不大,可脾气那叫一个硬气,向来不惯着谁!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好惹。但很多人...
河南省纪委监委:刘国松被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巡视员刘国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
特朗普把话带到,高市早苗还是拒...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