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徐达,相信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对他并不陌生,他的身份就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因为战功显赫,被朱元璋封为魏国公,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感谢。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对徐达非常的重视,就是因为他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两大优势,一是先天优势,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徐达比朱元璋小三岁,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如我们现在常说的“铁哥们”,二是后天优势,徐达做事非常的谨慎,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强的天赋,于是在众多武将之中脱颖而出,朱元璋把大事交给他可谓是非常的放心。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正常情况下,皇帝的猜忌心非常的重,尤其是对于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时时刻刻都担心他们会谋反,因此他们的下场大多数都不得善终,徐达也是如此,即便是小时候关系再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毕竟最善变的就是人心。
尽管徐达在开国之后,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显得的非常低调,还赢得了朝中很多大臣的赞赏,但是他并没有逃过朱元璋的猜忌,一人个人过于低调,难免会让人觉得他在暗中筹划着什么阴谋,因此朱元璋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不过徐达处处小心,并没有让他抓住什么把柄,谁也没想到的是,徐达最终竟然会毁在他妻子的手中。
他的妻子也就是张氏,根据史料的记载,张氏臂力过人,当年在跟随朱元璋打仗的时候,就经常跟随着徐达出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为人十分坦诚,丝毫不会拐弯抹角,和马皇后也是义结金兰的好姐妹,两人之间无话不谈,可正是因为这样,他却坏了徐达的大事。
张氏和徐达的性格刚好相反,徐达尽管战功赫赫,但是却非常低调,张氏却不一样,她仗着自己的功劳,平常耀武扬威、居功自傲,说话也不知深浅,就连和马皇后说话都大大咧咧的,根本不注意自己的身份,如果放在以前还好,根本不用顾忌,可是朱元璋称帝之后,双方的身份就发展了改变,就必须注重君臣之间的礼仪,不然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马皇后宴请众多功臣们的妻子,张氏也在其中,在宴会上,马皇后说:“多亏了你们夫君在战场上拼杀,才有了现在的富贵生活“,并且还特意夸讲了一下徐达,说:“像魏国公徐大人,也是受苦过来的,哪想到今天的日子。”本来是一番好意,没想到张氏却冷冷的回答到:“说的没错,虽然说都是穷过来的,可是我家的日子却并不如你家啊!“众人听后被她的话吓了一跳,于是这场宴会早早的就解散了。
宴会散后,马皇后就特意交代,这件事情切记不可以外传,可是天下并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于是他就决定杀鸡儆猴,先是安排了一场酒宴请徐达吃饭,然后再暗中派人前去他家杀了他的妻子,当徐达知道自己妻子的死讯后,就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对于妻子的死,徐达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而是独自忍受着丧妻之痛。
徐达自认为自己这样可以消解朱元璋的顾虑,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这件事情在朱元璋眼里却有着另一种解读,连杀妻之痛都能够容忍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估计是一个深藏着狼子野心的人,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徐达所面临的就是朱元璋的疯狂试探。
不久之后,徐达就病倒了,朱元璋认为他是装病,就亲自前去探望,结果徐达竟然真的病了,朱元璋就装好人说了很多勉励徐达的话,把徐达感动的热泪盈眶,谁知徐达心请一好,病情也逐渐好转,于是朱元璋就不高兴了,就前去问御医:徐达的病有什么忌口?御医回答:不可吃蒸鹅。
朱元璋知道后,就给徐达准备了一份大礼,分为两部分,一封信和一个包装精致的木匣,徐达打开匣子感到非常的震惊,没想到里面竟然是一份蒸鹅,于是就拆开了信封,里面写着十二个字:绝世神鹅,灵丹妙药。当面使用,过期无效。徐达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摆明着让自己去送死么?于是他泪流满面,立马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结束以后当着太监的面吃完蒸鹅,最终去世。
徐达去世以后,朱元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作秀,竟然给了他国葬的待遇,不过更多的原因或许是念及他的功劳,也不想让其他大臣寒了心,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