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人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人就是姚启圣,我们看清朝剧会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清朝的官员在面对皇帝时都自称奴才,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见的。姚启圣与众不同,一开始他对康熙皇帝的态度是十分傲慢的,导致康熙在行辕中好好敲打了他一番,这一幕戏堪称经典。最后结果是姚启圣最终臣服于康熙,并为清廷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说实话,小编对姚启圣的后半段的转变是心存疑惑的。
姚启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心高气傲,据说他打小就有一副侠义心肠,好路见不同拔刀相助。而且他这个人从来是只认道义,不认派系。明末清初那会,八旗军和南明小朝廷打得正火热,身为汉人姚启圣本应该为南明效力,可是他见惯了汉人地主欺凌霸世的行为,再加上明朝已经烂到根了,于是他毅然投了清廷。投了清军以后又因为看不惯清军的作为,愤而辞官。无官一身轻的姚启圣有一次碰上一伙士兵劫掠百姓,他趁士兵懈怠之际夺刀宰了这伙兵匪。
以上两件事看得出姚启圣是一个只认理不认人的侠客。天下已定后,身为读书人的姚启圣也试图去考取功名,结果以乡试第一的成绩授香山县令一职。姚启圣本来想好好当个父母官,可没曾想县里的财政亏空太大,前任县令留了个烂摊子给他,姚启圣也不怨谁,一咬牙把亏空给补上了。后来却因私自开放海禁遭到弹劾,最后还是被罢了官。十一年后,三藩之乱爆发,靖南王耿精忠这支叛军侵扰姚启圣所在地界,姚启圣自发组织乡勇保卫家乡,因为作战有功再次被提拔为知县,并随康亲王平叛。
由于姚启圣作战英勇,连续收复松阳、宣平、云和等地,三藩之乱后姚启圣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后又因讨伐郑锦有功,升任福建总督。在福建总督任上,姚启圣拉开了收复台湾这场好戏的大幕。具体过程小编就不赘述了,大体过程跟电视剧差不多。不过要特别说的是,电视剧中康熙收复台湾,姚启圣居功至伟,但其实正史中,首功是施琅,姚启圣一无所获。按理说姚启圣是收复台湾的战略规划者,施琅不过是执行者而已,之所以施琅是头功,皆因施琅攻取台湾后抢先姚启圣数日奏报朝廷。
收复台湾后,施琅因功受封靖海侯,而姚启圣终其一生都未获得爵位。从姚启圣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姚启圣之所以为清廷效力,大概都出自保家安民的公心。终姚启圣一生,都没把自己当做康熙皇帝的奴才,这也是康熙极度讨厌姚启圣的地方,姚启圣能耐很大,康熙是知道的,但他不效忠自己,康熙怎么样也不会给他爵位。而姚启圣作为一个饱读圣贤书的士子,他的人生信条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是臣服于满清皇族,做一个摇尾乞怜的奴才。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