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不饱到人人向他献殷勤,范进要感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以来,到清朝末年一直在使用这种制度。经过不断发展,这种制度变成了古代很多人当官的主要方式之一。很多人由于科举,人生走上了通途。人生有四大喜,其中一喜便是金榜题名。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这场考试的重要性几乎可以是左右命运的,考的好,以后的路自然走的宽。
即使科举考试非常重要,是命运的敲门砖,可是有益自然很难,要想金榜题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榜上提名,就要经过层层的考验,每一次考验都有着非常多的竞争对手。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科举考试是很复杂的。它有很多个级别,分别是童试、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五个部分。如果其中一个失败了,那么不好意思,你的这次考试旅程宣告结束。
要准备这个重要的考试,难度一定是很高的,复杂程度一定是非常大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准备都有可能不能进入科举的大门。在这些人中,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范进。他从最低级别的考试开始,考了几十次,才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才中了秀才。可想而知难度是多么大了。但是为什么说他典型,他其实就反映出了当时科举的情况,如同现在的高考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次不成功,仍要坚持下一次的考试。
范进通过第一层的考试之后,就要去准备接下来更高层次的选拔。但是,现实情况是,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啊。如此高的年纪,自然也就经不起太大的精神冲击。因此才有了范进中了举人,激动的几乎成了一个疯子,留给了后人一个大笑话。不过还好,它的老丈人看他这样,将他打醒,神智恢复了过来。不是这样的话,别说它的科举之路,他的一生可能就要毁到这了。
当然,最后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现在的范进身份已经与之前大不相同,他已经是一位举人了。身份的不同也就标志着地位的提升,地位的提升自然就容易得到别人的依附。因此,大批大批的亲人好友,无论是亲近的疏远的,还是未曾谋面的,都争相赶来祝贺。从侧面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对于当时的人和社会的影响力之大了,难怪好多人挤破头皮也要一年又一年地坚持考试。很多年之后,范进到了京城,准备考取进士。没想到,这么一考还真的中了!因而获得了一个京城的官职,算是达到了人生的最高点了。说到这,范进还要感谢科举考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