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准!谁知第7天上朝时,被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创始人
2025-08-20 16:03:04
0

朱元璋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极具代表性的皇帝之一,他的皇位被普遍认为是名正言顺的,而他的创业经历也让人唏嘘不已。提到他,虽然大家对他的才能十分钦佩,但对他残暴嗜杀的性格却颇多非议。

朱元璋几乎是将他的弑杀融入了他日常生活中,当时在大明为官哪一位大臣不是担惊受怕的,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忧。在洪武年间就有一位大臣请了六天假,当他第七天回来的时候却直接就被朱元璋下令斩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请假回家

朱元璋是位出身平民的皇帝,他并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征战时,确实需要更多的武将,但在统治国家时则应多倚重文臣,因为许多武将往往性格粗鲁。如果让粗人来治理国家,后果可想而知。

朱元璋在年轻时吃了不少没有文化的亏,甚至可以说如果他识字,或许能提前几年实现自己的抱负。登基后,他便开始重视文官的重要性,一旦国家稳定,他就推行科举,广泛招揽人才。

在元朝时期,汉人受到严重的排斥,因此许多志向远大的个人无法施展才能。当朱元璋登基后,这些人感到十分振奋,毕竟大家都希望天下能够由汉人掌握。

在这次科举中,朱元璋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周衡便是杰出代表。周衡凭借自己的才干脱颖而出,众所周知,朱元璋十分重视人才,因此对于像周衡这样出色的人,朱元璋十分欣赏,甚至将其任命为谏官。

周衡在这个岗位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性格直率,不会因为其他大臣的好处而随意发言。朱元璋对这样的人非常欣赏,这也让他省去了许多麻烦。

在这一天,周衡突然去找朱元璋请假,想要回家。到了他需要回去扫墓的时刻,祭祖也是封建王朝非常看重的一个习俗。

人之常情,朱元璋自然会同意假期。面对朱元璋的询问,周衡表示需要七天,但朱元璋认为根据他自己家乡与京城的距离,这个时间根本不需要那么久,因此只给了周衡六天的假。

六天确实有些紧迫,不过如果在途中加快步伐也是可以的,周衡因此同意了。他可以说是一刻也不敢耽搁,回到家后便立即整理行李出发,因为这是对皇帝的承诺。然而在路上却发生了意外,耽搁了周衡一天的行程,这也使得他晚了一天才回到目的地。

第七天早上,周衡刚刚回到朝廷上任,途中却遭遇了意外,这是周衡无法预见的。即使缺席了一天,也并不算什么大问题,缺席最多只是被罚几个月的俸禄,这也并不算太严重,毕竟此事有其正当理由。

让人意外的是,当周衡回来时,朱元璋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和大臣们的求情,坚决要求杀掉周衡。众所周知,朱元璋性格暴烈,面对他愤怒的表现,大臣们也不敢多言。明明只是一桩小事,为什么朱元璋却执意要了周衡的性命呢?

朱元璋早就对周衡心存不满,天下皆为王土,整个国家都由朱元璋掌控,杀一人并非难事。然而,出手之前还需根据名正言顺的理由,这正好让朱元璋等到了时机。那么,周衡究竟是因何原因触怒了朱元璋呢?

早有嫌隙

虽然在大臣们眼中朱元璋是个残暴的皇帝,但在普通百姓心中,他却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远胜于元朝的统治,这一点也是后世普遍认可的。朱元璋出身于平民,因此他能够深刻理解百姓的生活。

他上任后采取的许多措施确实充分考虑了民众的利益,可以说他拯救了百姓于危难之中,朱元璋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这无疑是件积极的事情,有助于巩固大明的统治。因此,朱元璋一上位便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开始了减轻税负的行动。

这一措施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方式来惠及民众,甚至连富饶的江南地区也减轻了两成。可想而知,这项政令一发布,朱元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全国各地都传出了对朱元璋的赞美声,起初他对此感到非常满足,但很快便开始后悔。

众所周知,明朝初建之时,战争并未完全平息。很快,元朝的残余势力开始暗中壮大,图谋东山再起,最终他们的确成功了,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向明朝的边境发起攻击。朱元璋立即派徐达等人出征进行镇压。

然而,在战争准备阶段,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粮草。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打仗时,粮草问题至关重要;战士们为了大明浴血奋战,怎能让他们连基本的食物都没有。然而,此时的大明粮草确实非常有限。

正值寒冬,并非粮食丰收之时,朱元璋此时心生懊悔。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将先前减免的税收重新收回,显然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然而,起初的减税才实施不久,又要恢复征收,这让百姓会如何看待呢?

在大殿上,朱元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大臣们瞬间互相对视,他们一致认为这一举措很不合适,可能会对朱元璋以及大明在民众心中的威望和地位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皇帝岂能随意改变主意呢。

然而,大臣们仅能心中思索,无法言表,但周衡却不同。他身处权位,负责其职,面对沉默不语的众臣,他毅然挺身而出。

周衡开始喋喋不休地指出朱元璋此举的不当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众所周知,周衡的身份使他肩负着这样的责任,他不仅要纠正大臣的过错,甚至连皇帝的举动若有不妥之处,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提出。

朱元璋是否也是这样一位君主呢?大臣们感受到朱元璋的情绪,连呼吸都变得缓慢,而周衡却始终没有察觉此情此景。此刻,朱元璋心中也有些愤怒和羞恼,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决定收回前言。他希望周衡能够识趣,别再继续说下去了。

然而,周衡越说越兴奋,让朱元璋心中愤怒不已。他甚至开始宣称,历朝历代的王朝覆灭都是因为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此时朱元璋刚刚建国,周衡这么说究竟有什么意图呢?其实大家心里明白,周衡只是想提醒朱元璋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朱元璋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对周衡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周衡不过是一个臣子,竟敢如此直言不讳,这令他心生杀意。尽管老朱不拘泥于名声,但也不能随意致死一个大臣,这让朱元璋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趁之机。

性格原因

有些人可能会提到历史上谏臣魏征与李世民的美好往事,历朝历代确实存在像魏征这样的直言之臣,他们与皇帝的关系也十分融洽。然而,为什么在朱元璋的时期却从未听闻类似的故事呢?如果将魏征放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他的结局也 likely 会与周衡相似。

朱元璋的性格对其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后来的评论中有人指出朱元璋内心的变态,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他的偏执、多疑和猜忌是显而易见的。李世民的出身显赫,而朱元璋则出身卑微,这也是他不太重视文臣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内心难免感到自卑。

即便他登基为皇,内心的自卑依旧未减,这份自卑使他愈加看重权力,并变得多疑和猜忌。他常常怀疑周围的人心中另有图谋。从朱元璋在位期间因其年轻的背景而致死的人数,可以看出这一点。或许仅仅一句无心的话,就能让朱元璋感到被嘲讽。

结语

在朱元璋身边工作就如同伴随猛虎,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一旦疏忽大意,就可能面临与周衡相同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例如...
原创 原... 诸葛亮一生征战四方,最终成为了蜀汉的丞相,深受后人敬仰。但在他最初的选择中,为什么没有选择投靠曹操呢...
蒋小田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蒋小田,1981年生于安徽黄山。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
威海鑫盛威机械取得一种木工锯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威海鑫盛威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木工锯床的圆盘锯防护装置”的专利,授...
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文雅,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原创 蓝... 蓝玉是明朝初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开国将领,他的名字与封狼居胥这一荣耀紧密相连。然而,严格来说,蓝玉并不是...
仰韶彩陶取得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仰韶彩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末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
朝鲜谁都不服,却主动将三位中国...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版图上占比不大,可脾气那叫一个硬气,向来不惯着谁!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好惹。但很多人...
河南省纪委监委:刘国松被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巡视员刘国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
特朗普把话带到,高市早苗还是拒...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