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郭淮征战一生,长期驻守在雍州和凉州一带,多次和诸葛亮、姜维对阵,抵御蜀汉的进攻,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215年,郭淮跟随曹操进攻汉中,平定汉中后,曹操准备班师。临走前,曹操命令征西将军夏侯渊镇守汉中,并让郭淮留在夏侯渊身边做司马。
公元218年,刘备率军攻打汉中。第二年,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夏侯渊阵亡,曹军失去了主帅,军心大乱,都害怕刘备趁机前来进攻。
郭淮临危不乱,他对将士们说道:“张郃将军是朝廷的名将,连刘备都惧怕他。现在形势危急,只有让张将军做主帅,指挥全军,我们才能转危为安。”
将士们都同意了,让张郃做了主帅,这样一来曹军的军心才安定了下来。
刘备想渡过汉水攻打曹军,曹军将领们都认为应该在岸边布置防守,抵挡刘备,不让刘备的兵马上岸。
郭淮不同意,他说道:“这是在向刘备示弱,并非上策,无法击败刘备。我们应该远离岸边布阵,引诱刘备渡河前来攻打,然后趁他们半渡而击之,一定能击败刘备。”
刘备看到汉水北岸没有魏军防守,不免起了疑心,他摸不清对岸的虚实,最后没敢渡过汉水进攻曹军。
定军山之战后幸亏有郭淮站出来主持大事,如果没有郭淮,那么曹魏在汉中的驻军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封郭淮为关内侯。曹丕篡汉称帝以后,任命郭淮为雍州刺史,改封郭淮为射阳亭侯。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一次北伐曹魏,他令马谡驻守街亭,令高翔驻守柳城,抵挡魏军。
张郃率军攻打街亭,郭淮为了阻止高翔救援街亭,率军假装攻打柳城,成功牵制住了高翔这一支兵马。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他派蜀将陈式领兵攻打魏国的武都郡和阴平郡,郭淮率军去迎战陈式,结果在行军途中得知诸葛亮已经率大军出发了,准备截断魏军的后路。郭淮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及时撤退了,蜀军顺利攻下了武都和阴平。
公元230年,曹魏兵分四路伐蜀,攻打汉中,郭淮率军行至阳溪时,被蜀将魏延击败,于是撤退了。其他三路魏军因为天气原因也没有成功,都撤退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郭淮跟随司马懿抵挡诸葛亮。期间,郭淮和费耀曾率军袭击蜀军,但被诸葛亮击败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多年,比较了解诸葛亮的用兵方式,主帅司马懿没有考虑到的郭淮已经考虑周全了。他提前判断出诸葛亮将会进攻北原和阳遂,建议司马懿早作防备。后来蜀军果然去攻打这两个地方,由于魏军有了防备,蜀军没能成功,只好撤走了。
这一次郭淮料敌于先,如果没有郭淮的出谋划策,司马懿的表现会更加难看。
公元244年,大将军曹爽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意孤行,率军十万攻打蜀汉,此战郭淮担任先锋。后来魏军被蜀军击败,仓皇撤退,蜀汉名相费祎指挥蜀军乘胜追击,魏军损失惨重,郭淮率所部边战边退,损失比较小。
蜀汉名将姜维屡次率军北伐,郭淮多次抵御姜维,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250年,魏帝曹芳下诏褒奖郭淮,诉说了郭淮以往的功劳,任命郭淮为车骑将军,封阳曲侯。
郭淮位高权重,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司马懿掌握曹魏的实权以后,也重用郭淮。
公元251年,太尉王凌想起兵讨伐权臣司马懿,结果谋事不密,被司马懿察觉。司马懿先下手为强,擒拿了王凌。
司马懿要诛灭王凌三族,而郭淮的妻子是王凌的妹妹,按律也应该被诛灭。朝廷派人擒拿了郭淮之妻,押赴洛阳。
郭淮的五个儿子跪下来痛哭,请求郭淮救回自己的母亲。郭淮也不想让妻子去送死,于是派出骑兵追赶,将妻子带了回来。
郭淮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的五个儿子心情非常悲痛,愿意代替母亲去死。母亲如果死了,五个儿子也不愿意活了。儿子们没了,我郭淮也活不下去了。如果实在行不通,就治我的罪吧。”
司马懿做事情向来狠心,斩草就要除根,不会留下后患,但是这一次他破例放过了郭淮的妻子。司马懿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善心,而是考虑到了事情的利弊。郭淮长期镇守雍凉地区,在军中很有威望,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和郭淮有了矛盾,那之后郭淮肯定不会站到司马懿这一边,很有可能会暗中对付司马懿。而放过郭淮的妻子,等于给了郭淮一个人情,郭淮会心存感激,非但不会成为自己的对手,反而会在以后帮助自己。
公元255年,郭淮病逝,被追赠为大将军,他的儿子郭统继承了郭淮的爵位。在《三国演义》中,郭淮显然是被低估了,死得也非常憋屈,成为了姜维的陪衬。郭淮在追赶姜维时被姜维用弓箭射于马下,回到营中便去世了,但这只是小说内容,并非史实。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